孔雀王朝的战争1.塞琉古王国的入侵亚历山大在希达斯皮斯河战役之后继续东征,向东部的几条印度河支流进军。当大军行至最后一条支流——希发西斯河后,因水土不服,各种疾病流行,士兵厌战甚至暴动,亚历山大不得不撤军后退,打道回国。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回到新都巴比伦,结束东征。离开印度前,将其所征服的印度河流域交给两个傀儡管辖,另设总督和马其顿驻军监管。 与此同时,印度东部的恒河流域基本上统一于摩揭陀的难陀王朝之下,北部印度则仍旧动荡混乱,起义不断。这时,孔雀家族的旃陀罗笈多乘机崛起,他在募集一支军队后,就"号召印度人拥护他的新统治"。或说他"鼓动印度人推翻那时的政府",此后又"与亚历山大的地方官作战,打得很激烈"。公元前324年,旃陀罗笈多在西北印度自立为王,进而推翻难陀王朝,在华氏城建立孔雀王朝,开创了一个新帝国。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死去,其部将之间发生长时间的争战。亚历山大的部将之一塞琉古很快成为巴比伦的主人,但他并不就此满足,他逐渐将他的王国从地中海扩展到印度河,甚至想重新占领河东各省,而孔雀王朝此时在印度西北方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张。因此,塞琉古与旃陀罗笈多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公元前305年,塞琉古侵入印度。关于此次战争,经过情况不详。据有的史书记载,大体情况是这样的:旃陀罗笈多称王建新朝之后,许多诸侯并不愿意顺服。塞琉古利用诸侯对旃陀罗笈多的不满情绪,开始进兵印度,曾几次大败印度王,并因而获得了"胜利者"的称号。但是,西方的局势对塞琉古不利,为了与希腊其他部将争夺权力和地盘,塞琉古不得不放弃与旃陀罗笈多的战争,并同印度王缔结了和约。根据双方的协议,塞琉古将一部分领土转让给旃陀罗笈多,包括阿里亚(赫拉特)、阿拉乔西亚(坎大哈)、吉德罗西亚(俾路支)和巴罗班尼萨台(喀布尔);而旃陀罗笈多则以500头战象相送,以答谢塞琉古的让步。麦伽斯梯尼作为希腊使节派驻孔雀王朝,他在华氏城居住多年,写有关于印度的书籍。此书原文已经散失,但其断片在其他古代作家的作品中尚能见到。显然这次和约对印度王有利。之后,马其顿驻军撤离印度,北印度被旃陀罗笈多统一。 2.羯陵伽战争羯陵伽战争指公元前262年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征服羯陵伽王国的战争。 旃陀罗笈多的继承人是其儿子宾头沙罗。宾头沙罗保留了他父亲原有的帝国,并且继续与希腊的西方各国保持友好往来。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的儿子即后来的阿育王继承王位,成为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即位后的阿育王立即着手对外扩张,进行了无数次的征战。 据碑文记载,阿育王在举行正式的登极典礼(公元前269年)后第8年,进行过一次征服羯陵伽的战争。这次战争规模巨大,是孔雀帝国时代最有影响的一次对外侵略战争。 阿育王即位之后,印度南北已基本统一,只有南部海上的羯陵伽和另几个小国还不在王朝统治之下。因此,阿育王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一定要征服羯陵伽,使印度四面八方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羯陵伽原本是难陀王朝的一部分,难陀王朝被灭亡后,羯陵伽声言独立,因此,大概在月护王时代它便已成为一个独立王国了。羯陵伽王国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实力雄厚,阿育王的征战曾遇到很大麻烦。为了攻下这个堡垒,阿育王派出10万名步兵、500万骑兵、400辆战车和500头战象,渡海登上羯陵伽的国土。双方发生激烈的战斗,不到一天,羯陵伽便损失惨重,阵亡兵士5千人,还有许多的战车、战马、大象、伞盖、金钱、谷物、妇女和牲畜被阿育王俘获。羯陵伽的军民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使阿育王的军队伤亡不少。最后,阿育王决定用火攻。一夜之间,羯陵伽国的都城化为灰烬,顽强抵抗者全被残酷地杀害,并斩首示众。 据阿育王的第13号石刻诏谕得知,此战中,羯陵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亡者又超出此数的许多倍。"羯陵伽国王被捕获,但表现十分英勇,他宁死不屈,大骂阿育王,最后在囚禁中自尽身亡。羯陵伽被征服之后,阿育王派出一名由皇室充任的总督进行统治,首府在托萨利。此外还设立两名属下长官分别管理南北两部。从此,阿育王完成了孔雀帝国的大业,除半岛极南端(至迈索尔)一部分地区外,整个南亚次大陆基本纳入孔雀帝国的版图。这在古代印度史上是空前的。以后,孔雀帝国进入极盛时期。 羯陵伽之战是阿育王生平事业的转折点,并对印度历史及整个东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后果。羯陵伽战役中无数人被杀,特别是羯陵伽国王的自尽,使阿育王的良心受到责备。他深深感到:武力能征服国土,却不能征服人心。 于是,他下令停止杀戮和进攻,迅速撤回军队,并开始靠佛法来收服人心,以虔诚感化替代弓矢征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