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年,余秋雨担任青歌赛评委,将“仁者乐山”之“乐”读成“勒”,

 兰博2000 2022-08-20 发布于湖南
有一年,余秋雨担任青歌赛评委,将“仁者乐山”之“乐”读成“勒”,有识者指出此字在这里应该读“要”。余秋雨辩道:“我在评点时还愣了一下,想要不要读'要’。但我想对大部分读者来说,并不知道这个读音,所以我才读了大家熟悉的读音。”他甚至讽刺正确读音者为“字典派”。还有人为余秋雨辩护,说不能“苛责”他,读音应遵循“约定俗成”原则。
那么这里的“乐”到底是读“le”呢,还是读“yao”呢?
“仁者乐山”出自《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乐,音岳,又音要。”明秦钺之《慈湖家记》:“音释家'乐山’、'乐水’,音要,尤为害道。”清翟灏之《四书考异》:“此'乐’字,或言不应音'岳’,恐《释文》有讹。然《礼记》'乐不可及’、'敬业乐群’、'有所好乐’,俱一音'岳’,则先儒自有此音训。下'知者乐’,'乐’字释文,音要,确属可疑。”
大意是说,这里的“乐”既不读“le”,也不读“yao”,而是读“yue”。读“yao”是有争议的,读“yue”是无争议的。
余秋雨曾写过一篇名为《仁者乐山》的散文,文中写道:奥地利的山区农村使我疑惑起来:自己究竟是喜欢山,还是喜欢水。这里所说的“喜欢”,不是指偶尔游观,而是指长期居息。偶尔游观哪儿都能看出一点美来,但要你认真住下来就不一样了。
要方便最好是居住在平原,但人生在世并不全是为了方便。无论是临水还是倚山都会有一些不方便,甚至还会引来一些大灾难,但相比之下,山间的麻烦更多。从外面看是好好一座山,住到了它的山窝里很快就会感到闭塞、局促、坎坷、芜杂,这种生态图像与水边正恰相反。
奥地利使欧洲的山、水关系平衡了,这不禁使我想起中国古代的山、水哲学。孔子对山、水并无厚此薄彼,说过很著名的八个字:“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因此,水的流荡自如被看成智者的象征,山的宁静自守被看成仁者的象征。这还不仅仅是一般的比喻和象征,孔子分明指出,智者和仁者都会由此而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自然环境,这已近乎现代心理学所说的心理格式对应关系了。
在我的记忆中,先秦诸子都喜欢以山水来比附人间哲理,但最精彩的还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个说法,直到今天还给人们许多联想。
其实,就人生而言,也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
正因为如此,我想,一个人年轻时可以观海弄潮、择流而居,到了老年,或者不到老年而有了静定心态,则不妨在山地落脚。
由这篇散文可知,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乐”,就是喜欢的意思。而乐作喜欢讲的话,就读“le”。因此,余秋雨先生在青歌赛上的读音,并不能算错。
其实余秋雨被人“挑错”,青歌赛并不是头一回。
他的《文化苦旅》声名鹊起之后,有人拿着放大镜挑出上百处错误,大概分为两类。
第一类,确实属于文化史料错误,铁板钉钉。比如有人叫叶昌炽,他写成叶炽昌。舜帝二妻娥皇女英,他写成舜帝二女。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余秋雨想,既然写《岳阳楼记》,肯定到了岳阳楼。其实范仲淹并没有登临岳阳楼,他是根据别人送来的画想象着写的。余秋雨写王维“送别”:王维举起酒杯,拿着酒壶。其实唐时根本没有这样的酒壶。金圣叹为哭庙案而死,哭的是大清先帝顺治,余秋雨却误为明朝末帝崇祯。诸如此类。

第二类,余秋雨自作新词,或者旧词自作新解。比如“致仕”,古人意思是退休。致的本意是送诣,某人仕途到站,送他回家养老。但是余秋雨却解释成“致于仕”,即进入仕途,跟古意恰恰相反。有位学术大佬给他背书,认为从普通词语搭配来讲“致仕”,也是讲得通的。

其实这些都是无伤大雅的疥癣之疾,余秋雨是散文家,不是历史学家,写散文需要灵感和激情,不像考据历史那么冷静,灵感来了奋笔疾书,灵感没来终日枯坐。所以偶有记不大清楚的东西,也是人之常情。
孰是孰非,只有靠读者评判了。
金庸说,浙江人中即使我不会写文章,还有鲁迅和余秋雨会写。贾平凹说,余秋雨作为“蹈大方,出新裁”的一代文化大师,他的文章别出机杼,自成一格。白先勇评价: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余光中评价: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

余秋雨说,买了我的书的好处,便是让你的人生不留遗憾。即使把它放在书架里长久不理,也会安静地在那里等着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