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HY?——为什么我们需要长期主义?当时间迈进2022年,企业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黑天鹅乱飞的年代,人人都寄希望于找到对抗不确定性的终极武器。但遗憾的是,万能钥匙并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准则也不存在。作为时代的参与者,也许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是:在遥望诗和远方的同时,如何挺过眼前的苟且?在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同时,如何找到内心的秩序? 人们在思考中追寻答案,想找到一个出口,找到可持续的方向。而有一位先行者,他在1997年就提出了“长期主义”的概念。
而正是基于“长期”的思维,杰夫·贝佐斯于1995年创办亚马逊公司并于2年后带领公司成功上市。2018年以1120亿美元财富,成为有史以来最富有的人,2018~2021连续四年成为世界首富,2021年以1770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富豪榜第1名。 逆风而行,一步一个脚印,走到成功,杰夫·贝佐斯在自己的创业历程中,坚持以长期主义为理念,带领亚马逊成为知名企业。 同样的案例,在诸多成功企业的故事里,也让人印象深刻。坚持长期主义,将会获得成功机会。而如果没有长期主义,则可能会遭遇危机。 霍尼韦尔的CEO高德威于2002年上任,上任后的高德威,感觉自己好像“踩到了一颗重磅地雷”。这颗“重磅地雷”就是长期主义的反面例子——短期业绩。 如果只从表面上看,当时的霍尼韦尔是一家市值220亿美元的跨国企业,其业务涵盖航空航天、控制系统、汽车以及化学等多个领域。但真实的霍尼韦尔更像是一列失控的列车,正濒临崩溃:首席执行官换了又换,公司连年亏损,还有数十亿美元未偿还的债务负担,养老金严重不足,更严重的是领导队伍人才枯竭,他们既找不出有效提升效率的流程改进方案,又缺乏在世界其他地区突破的全球化战略,对新产品的投资也严重不足。 为什么会这样?后来高德威从一件令他此生难忘的尴尬事情中,找到了答案。 当时,刚上任的高德威兴冲冲地带航空业务团队去拜访一位客户。本打算好好介绍一款新产品,结果,客户一见面就告知他,因为霍尼韦尔没有按预期完成合同约定的开发项目,正打算起诉他们。高德威大吃一惊,回头看向业务团队,他们也一脸惊愕,不知所措。他们竟然都不知道客户已经如此愤怒。 那一刻,高德威心想,“难怪我们公司的业绩这么差”。原来,霍尼韦尔的高管和经理都忙着无所不用其极地打造出漂亮的当季业绩,“我们担心完这个季度,又担心下个季度,担心完今年,又担心明年”。 他们认为,工作职责首先是取悦今天的老板和股东,之后才能谈明天,所以他们动员一切力量,以求实现短期业绩目标,甚至不惜财务造假。这也导致他们根本没有深入研究过业务的运营流程。他们对技术、市场以及商业周期等一无所知,不了解自己的供应链,不清楚各种关键负债,更不了解客户。 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恶性循环:费尽力气实现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却停滞不前。 这也是如今商界最为盛行的有害观念之一:领导者没有办法同时追求短期和长期目标,只能拥抱短期主义。根据麦肯锡2014年的一项研究,2/3的高管和董事表示,“过去5年,他们身上所背负的短期业绩压力有增无减”。但麦肯锡2001-2014年的一项研究却显示,奉行长期战略的公司,其平均市值比仅追求短期目标的公司要高出70亿美元,平均收入增速也要高出47%,利润增速则高出36%。 长期主义Vs短期业绩,前者可持续发展,后者表面繁华,但却死得很快。 二、WHAT ?——什么是长期主义?顶尖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而这个时代最知名的长期主义者,那就是贝佐斯。 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互联网巨头亚马逊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华盛顿邮报大股东之一。他于1995年创办亚马逊公司。之后,经历数年的努力,亚马逊的经营遍布全球,其类别包括:服装,鞋子,图书,音乐,电影,玩具,礼品,拍卖等。亚马逊网站平台包括品牌,顾客,科技,配送能力,深奥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以及一支对于创新保持热情,对于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保持热诚的优秀团队。它有着自己专门的配送与顾客服务基础设施,并以聚焦客户而闻名。亚马逊的愿景是利用这个平台打造全球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让顾客可以来这里寻找和探索任何一件他们可能会想在网络上购买的东西。所以他们会倾听客户的意见,替他们发明新的事物,并且为了每一个客户打造个性化的商店,同时努力继续争取他们的信任。 亚马逊专心致志于客户体验的三大支柱是:多元选项,便利性和坚持降低价格。它们的订购策略不是想尽办法提高利润,而是尽可能为客户提高价格,长期来看这就是创造出可亲的财务价值。 2022年,杰夫·贝佐斯将自己的55年人生阅历+23封(1997-2019)致股东的信,以及自己创办亚马逊的人生信条、思维模式、经营哲学、管理理念等集结成册,出版了他的首部作品《长期主义》。这本书,一经推出,立即得到了罗振宇、樊登、冯仑、宋良静等20余位企业家的联袂推荐。 这本书同时也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对于亚马逊从诞生伊始到成为互联网帝国的全面思考。贝佐斯提出了很多的理念: 【放眼长期】衡量公司成功与否的最基本标准,是创造的长期股东价值。用户和股东的利益短期来看并非趋同,放眼长期,却会趋于一致。 【痴迷用户】公司的核心在于对用户痴迷,而不是对竞争对手痴迷。因为用户永远不会满意,也会带动你前进。但痴迷于竞争者的公司如果看到对手都在身后,会把脚步放慢。 【高速决策】决策分两种:1.单向门决策——决策不可逆转且事关重大,需要谨慎相待。2.双向门决策——做完决策之后如果事实证明有误,仍能够退回原处,则可以进行权力下放。 【找到人才】公司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取决于吸引和保留积极进取的员工的能力,每一个人都必须从公司主人翁的出发点进行思考,因此也必须真正扮演起主人翁的角色。 【第一天心态】要有大公司的体量和小公司的热情。庞大的组织保持“第一天”的生机的秘诀:发自内心对用户痴迷、抵制流于形式、拥抱外部趋势,以及高速决策。 这些思想和理念,都是贝佐斯长期主义的思考和折射。他首先提出:
罗振宇说:“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成为时间的朋友。” 张磊说:“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陈春花说:“越是变化,越是需要长期主义。” 然后,很多人说:“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确实。 我们常常会说,时间会给我们答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从短时间看,人生的样本基数太小了,你对自己的统计结果是错的。只有把时间拉长,你对自己的认识才是客观的,你才能弄懂:你所谓的成功,哪部分靠的是运气,哪部分靠的是实力? 所以,我们可以问自己:为什么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因为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必然”取得最后的成功;非长期主义者,只能得到“偶然”的成功,然后在一次次基本概率事件下,归于平庸。 其次,长期主义还需要创新。
亚马逊的成长历程一直在坚持创新。而且,在贝佐斯的理念里,他把创新和时间的维度拉得很长。有多长呢? ——贝佐斯已经开始了一座万年钟的建造工作。这座钟由未来学家丹尼·希利斯设计,其世纪指针每100年前进一次,布谷鸟则每1000年出来报一次时。 长期主义的“长期”到底有多长? “长期”是个什么概念?多长才算是“长期”呢?5年、10年、还是20年?这些答案都不对。 就算你把时间轴拉长到100年、1000年,这个周期够长了吗?但这个答案依然是错的。因为“长期”的单位不是“年份”,而是“周期曲线”。 而在长期的维度里,同时兼顾到创新,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 第三,长期主义需要激情。
打破我们常识的理念就是,长期主义需要激情。 怎样做到长期主义?怎样充满激情?怎样坚持不懈?这其实就是长期主义的价值观,但其实它更是一种方法论。价值观只要你守住自己就行,但是方法论需要一定的智慧,不是你想达成就能达成。 所以,长期主义究竟是什么? 长期主义就是在时间长河里找到目标、实现累计、坚持创新、保持激情、获得复利。只有当一个人明确长期的确定性,才能对抗外界的不确定性。追寻长期并且坚持的目标,持续创新,才能可持续发展。 长期主义是一种坚持的态度;长期主义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执着;长期主义是一种长远的大局观...... 三、HOW ?——如何坚持做长期主义者? 《道德经》里说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任何事物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我们要想做成一件事,就要抱着长期主义的心态。 比如说,我爱写作,写作就是一个需要慢慢修炼的过程。又比如说,红莲坚持拆书,拆书就是一个需要慢慢修炼的过程。又比如说,小丽为了保持健康,坚持跑步,跑步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有个朋友说:看不到结果的这个过程叫做扎根。扎根越深,成长越稳。这才是高手的成长之路,在时间的长河里,做长期主义者。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做,才能象贝佐斯这样,做一个长期主义的高手呢? 长期主义就是在时间长河里找到目标、实现累计、坚持创新、保持激情、获得复利。只有当一个人明确长期的确定性,才能对抗外界的不确定性。追寻长期并且坚持的目标,持续创新,才能可持续发展。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下面的方法值得我们思考。 1.放眼长期,确定明确的目标。 放眼长期,长期究竟是多长?一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一千年…… 所以,为自己的长期确定时间轴,这是成为长期主义高手的第一步。 然后,基于长期来确定明确的目标,确定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只有确定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减少“诱惑”,减少生活中不紧急不重要事情的影响。 所以,为自己的长期找到时间轴后,为它设定明确的目标,这是成为长期主义高手的第二步。 2.接受现实,快速积累经验与知识。 接受现实,当我们对自己的现状有清楚认识后,我们才能接受并不完美的自己。同时我们才能虚怀若谷,快速吸取和积累各种经验与知识。 3.坚持创新,保持激情。 长期主义是基于“个人成长”和”“持续创新”的,因此,长期主义需要坚持创新,保持激情。 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连持续的学习力和进步都没有,那就无法谈长期主义。无论是个人角度的长期主义还是企业的长期主义,都应该想明白一件事,坚持做,持续的做,创新做,将眼光放得更远更宽阔。贝佐斯说,他对于太空旅行的兴趣,有助于提醒他将焦点放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他的众多优点之一,便是像他在亚马逊所做的那样放眼于遥远的地平线。他在太空公司使命宣言中写道:“蓝色起源将耐心地追寻这一长期目标,步步为营。”当埃隆·马斯克断断续续大张旗鼓地推进与蓝色起源相抗衡的太空计划时,贝佐斯却建议他的团队“宁做乌龟,不做兔子”。蓝色起源的公司徽标上有一句拉丁文的座右铭,“Gradatim Ferociter”,意即“步步为营,勇往直前”。 带着洋溢的激情和不骄不躁的心态遵循这一座右铭的能力,也是贝佐斯的众多优点之一。 4.理解事物随着时间发展的走势,获得复利。 长期主义的长期,不是自己坚持时间的长短,而是事物发展随着时间的波动周期,它应该是一个边际成本效应,随着产量的增加,自己投入的时间,付出的精力越少,反而带来的倍增数越大。 你要把一件事物理解成,它只是在“时间维度”上不断发生变化,而时间只是一个横轴的数字标线而已。比如一个人有新的idea,创业,融资,崛起,扩张,成熟,IPO,第二增长曲线,第三曲线,整个的链条,就好比人的生命,股价一样,一切都在时间这个维度上进行。“长期主义”看来更像是一种方法论,而它的内功所在便是个人做某件事的“价值观”,“使命感”的体现,你只要守住了自己做件事的使命,每天坚持投入小事,就会发生不同的效应,理解事物随着时间发展的走势,获得复利。 而要做到这些难不难?难。 放眼长期,但长期究竟是多长?充满激情,如何才能长久地保持激情?坚持不懈,如果意志力懈怠怎么办。关注创新,创新为谁而产生,用户是谁,谁是你的用户,谁需要这种创新? 这些都是长期主义的高手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但是,做长期主义的高手,和时间做朋友,我相信,它一定会被更多人认可、重视、践行。 在成长的道路上,做长期主义的智识者,不做短期主义的行动者。一切以长期为重。 |
|
来自: 新用户8912qDXv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