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唐宗宋 神韵、格调、性灵、肌理

 栎阳钓晚 2022-08-20 发布于贵州
唐宋之争
在中国诗学史上,唐宋诗之争是一个重大议题,钱锺书先生的《谈艺录》里,开篇第一章就是“诗分唐宋”。唐诗多是风人之诗,宋诗多是文人之诗。南宋诗人兼诗论家刘克庄认为:“以情性礼义为本,以鸟兽草木为料,风人之诗也。以书为本,以事为料,文人之诗也。”风人之诗讲求的是即景书情,语句流美,容易上口,对诗人的天赋要求很高,亦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所说的“诗有别才”。而文人之诗则内敛深沉,语句可以不漂亮,但意思九曲八转,极尽迂回之能事,这就要求作者必须要多读书,胸中包罗各种典故,方可下笔。
从风人之诗的角度看,诗的确如鲁迅所说的,已经被唐人写尽了。但从文人之诗的角度看,诗却永远不会有被写尽的时日。宋诗有着丝毫不逊于唐诗的价值,也正因为实现了从风人之诗到文人之诗的转变,它是在唐诗的百尺竿头上,更进了一步。
明代公安派首领袁宏道曰
“初、盛、中、晚自有诗也,不必初盛也;李、杜、王、岑、钱、刘,下迨元、白、卢、郑,各自有诗也,不必李、杜也。赵宋亦然。然则古何必高,今何必卑哉!”
象这样打通初盛中晚乃至唐宋分界,来论述诗歌的流变,显然是对“诗必盛唐”观点的一大突破。
宗唐宗宋?
王士禛及其“神韵说”(宗唐)
1,清初诗人王士禛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
2,所谓“神韵”,指的是唐人诗作中那种自然超妙、含蓄隽永的情味,耐人咀嚼而又难以实指。
3,“神韵说”源于司空图的“诗味”和严羽的“兴趣”。
沈德潜及其“格调说”(宗唐)
1,清乾隆时代诗人沈德潜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
2,沈德潜是格调论的集大成者,他企图把格调与“诗教”贯通起来,因此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
3,“格调说”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所以沈德潜本人的诗歌大多平庸无奇。
袁枚、赵翼与“性灵派”
1,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派的文学主张,是晚明公安派思想的重振和延续。
2,袁枚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在文学史观上,“性灵诗派”主张文学进化论,具有反传统、破偶像、反摹拟、求创新的特点。
3,性灵诗派唐诗学的出现,可看作清中叶诗风由宗唐转向宗宋的中介。
翁方纲及其“肌理说”(宗宋)
1,清乾隆时代诗人翁方纲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
2,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3,“肌理说”是一种以学问代替文学的诗歌歧路,非宋诗精华,而是其流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