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明江北四镇及诸镇将领的真实面目

 梦想童年594 2022-08-20 发布于江西

南明建立后,朱由崧初登大宝,便捐弃前嫌,广揽人才,任用大批东林、复社人士。

除史可法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外,高弘图也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并入阁办事;姜曰广为礼部左侍郎亦入阁;另外,张慎言、徐石麒为吏部尚书,张有誉为户部尚书,顾锡畴为礼部尚书;又起用刘宗周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翰林、卿尹、台谏、部曹等也都各有任命。

一时间,小朝廷整治得井井有条。

弘光本人也很勤勉,对大臣提出的各项奏疏都虚心听取,并经常召见廷臣,听取意见,处理政事,每日忙碌个不停。

不过,在乱世,军事建设的重要性远比政事重要。

由此,弘光厚封“定策元勋”高杰为兴平伯、刘良佐为广昌伯、刘泽清为东平伯、黄得功为靖南侯。

高杰,字英吾,陕西米脂人,和李自成是同乡,跟随李自成起事。其本人长得精悍矮小,却勇悍绝人,为李自成麾下得力干将,军中绰号为“翻山鹞”。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十月,李自成被明将贺人龙围于陇州。为了能逃脱围困,李自成施诈降计,派高杰向同为米脂老乡的贺人龙约降。高杰与贺人龙搭上线后,相互间来往密切,颇有弄假成真的迹象,李自成大犯狐疑。就在猜忌已生之际,高杰到军资仓库去支粮米,迷恋上了李自成妻邢氏,迅速勾搭成奸。云雨过后,邢氏反复劝高杰脱离李自成。高杰遂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与邢氏一起率部投降了明将贺人龙,得授予游击之职。

降明后的高杰异常卖力,多次击败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等人,累功升任总兵。

崇祯八年(公元1644年)初,大顺军渡河东征,气势如虹,直取明都北京。大明王朝国势江河日下,大大小小的明廷将士望风而附。但高杰与李自成之间已有夺妻之仇,哪敢投降?只得仓皇遁逃,沿途纵兵大掠,由陕西经山西、河南怀庆窜入山东。

高杰进入山东时,崇祯皇帝已命丧煤山,百姓都认为天下要改姓李了,翘首盼望大顺军早日到来。

逃亡路上的高杰便假名“闯王安民”,冒充大顺军索取粮饷。其兵得了犒军的牛酒,狂走如骛,汹汹难遏。

马士英知他部下有悍兵三万、马骡九千,将他招至徐州,勉励说:“将军以身许国,当带砺共之。”

刘良佐,字明辅,大同左卫人,性情凶悍,喜骑杂色花马,人称“花马刘”。早年与高杰同为李自成手下,高杰护李自成内营,刘良佐护外营。投降了明廷,刘良佐长期在六安、庐州一带与农民军作战,因功得擢为总兵官。北京陷落时他率部屯驻在河南正阳地区,应马士英之邀转入南直隶。刘良佐的军纪比高杰还坏,沿途烧杀淫劫,无恶不作。临淮军民听说他的军队来了,莫不震响,严兵固守。刘良佐暴跳如雷,挥军猛攻,却屡不下。马士英于是让他移驻寿县一带。

刘泽清,字鹤洲,山东曹县人,人长得白面朱唇,俊俏异常,遥望犹如画中人,但读书不第,只好投笔从戎,混迹于行伍间,并有幸在平定登州孔有德之乱中做上了个总兵之职。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崇祯帝派他去河南攻打李自成,他平日爱取活人心肝佐酒,说是“养胆”,但这“胆”终究没养成,与闯军对阵,往往未战先乱,一触即溃。为报战功,则捕杀无辜百姓以充战功,毫无人性。李自成进围北京,崇祯帝勒令他率部火速入卫京师,他诡言坠马受伤,拒不奉诏。崇祯帝又令他扼守真定,他仍旧拒绝奉诏,并且一不做二不休,当日大掠临清,率军往南狂逃,所经之地,皆焚劫一空。坐困愁城的崇祯帝为得他增援,拟封他为东安伯,但他已掠至瓜洲,既而盘踞于淮安,散遣义士,桀骜者借之部下,抢劫村落一空,无心事国。

黄得功,字虎山,开原卫人,本姓王,少时家贫,父亲早逝。黄得功十二岁时就膂力过人,胆略出众,好酒。其母酿酒藏于地窖内,黄得功循着酒香,潜入地窖,将酒喝得干干净净。母亲觉察,骂他,要他赔偿,他哈哈大笑,说:“偿易事耳!”不久,辽东战事起,少年黄得功持刀杂行伍中,斩首二级,获赏白银五两。返家,将银子交给母亲,说:“以偿酒也。”

长大成人的黄得功生得相貌瑰伟,胡髯两颐倒竖。投军在总兵黄惟正手下,出入战阵,过刀头舔血的生活,屡建战功,得黄惟正赏识,收为养子,从此改姓黄。长大成人的黄得功善饮细酒和火酒,酒量居然高达五十斤。上阵作战,头上扎巾紧缚,目瞳突出;仗着酒意,突入敌阵,所向无前。《明季南略》记其曾乘醉匹马裸身却敌,挥双刀将数十名蒙古骑兵杀得丢盔弃甲,因此获得了一个“黄闯子”的称号。

在黄惟正麾下,黄得功参与了援蓟门、战大沙河;援抚宁,战索罗岭;收复滦州、永平等重大战役;积功升至总兵。

黄得功在战场上的代表作为公元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的鲍家岭之战。

彼时,黄得功阵斩张献忠部将闯世王马武、三鹞子王兴国。王兴国为张献忠养子,骁勇异常。恶战中,黄得功面部中箭,却全无惧色,愈自奋、战弥厉,转战十余日,杀伤极多。

此战结束,黄得功声达御座,崇祯帝曾亲赐其药,以彰其勋。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黄得功移镇庐州。

马士英平河南永城叛将刘超一役中,黄得功出力最多,论功封为靖南伯。

四镇中黄得功兵力较强、军纪较好。

高杰、刘泽清都是临战脱逃的溃军之将,本应受到军法处置;黄得功、刘良佐在国家遭受大难之年也无战功可叙,一切全因史可法的迟疑和摇摆,竟让他们成了定策功臣。

镇守武昌的左良玉没有参加定策,但手掌重兵,也晋封为宁南侯。

左良玉,字昆山,山东临清人,长身赤面,力气绝伦,虽目不识丁,却有一身好武艺,尤善弓射,可左右开弓,百发百中。投入军中,曾与后金激战辽东,有战功,升为辽东车右营都司。左良玉有胆略智谋之外,又善抚士卒,颇有大将之才。虽在宁远兵变时被撤职,但因才干出众,终得复用,与名将曹文诏等人一起围剿陕西、河南、河北一带的农民军。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督师杨嗣昌在崇祯帝跟前力荐左良玉,得拜“平贼将军”。改年,左良玉于玛瑙山大败张献忠,俘获张献忠妻妾,并擒杀了十六名流民军首要人物。杨嗣昌虽荐左良玉为“平贼将军”,但时间一久,便对左良玉的骄横表示出了不满,除了对左良玉留意约束外,又暗拟以贺人龙取代左良玉之职。左良玉以玛瑙山战功得加“太子少保”,贺人龙梦想落空,心生怨恨,索性将杨嗣昌阴事悉数告诉了左良玉。骄横跋扈的左良玉为了报复杨嗣昌,在川陕一战中放了杨嗣昌的鸽子,勒军作壁上观,冷眼看张献忠从川中杀出。张献忠既出,如同跳出八卦炉的孙大圣,一举而克襄阳。杨嗣昌气得水米不进,吐血而亡。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复围开封,左良玉奉诏驰救,却兵溃于朱仙镇。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左良玉获封“宁南伯”,坐镇武昌。

武昌扼居南京上游,而左良玉又拥重兵,号百万,堪为弘光朝的屏蔽,弘光朝廷因此进封他为“宁南侯”。

朱由崧登上帝位,言行谨慎,谦恭自省,多方听取的意见,其所宣布及实行的“国政二十五款”,原本很有一派维新的气象,但由上述军镇的跋扈情况可知,弘光朝不过是一个有着严重缺陷、存在着致命硬伤的小政权。

这些缺陷和硬伤的形成,就因为史可法优柔寡断,徘徊犹豫,错失了决定社稷安危大计,从而使原本按伦序就可以继承帝位的朱由崧不得不求助于左良玉等武将,进而使左良玉等本来远离政治决策中心的武将跃居成了定策元勋,形成了军阀操纵朝廷的局面。

太阿倒持,军人专政,汉末董卓之祸、唐末朱温之乱将不可避免,而在北面满洲铁骑的威胁下,南明小朝廷岌岌可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