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海书法写出个人风格

 青木森森 2022-08-21 发布于北京



张海曾任中国书协第五、六届主席团主席,任期结束后回到郑州,又出任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海的书法曾引发过一些争议,但以风格来说,他的书法还是很有个人特点的,尤其是他的隶书。

隶书是张海先生最初成名的书体,其用功甚勤。隶书在历史上出现过三个高峰:汉隶、唐隶、清隶。现代人学习隶书,绝大部分人还是以汉隶为主,但随着新的书法资料出现,人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越来越多,比如出土的简牍资料,让当代书法家们眼界大开。张海先生隶书的成功,正是吸取了二者的营养反复酝酿的结果。
书法的外在因素有三,即点画、结体、章法。若要在一种字体上独具一格,那么必然要在这些因素上注入特点。张海先生在选定了努力方向后,则着意追求这三大特点的个性表现。

从笔画上看,将隶书标志性的“蚕头雁尾”笔法的形态降到最低程度,使原本厚重的装饰性形式去掉,以笔势、神韵、意趣代之,从而获得了笔法的大解放和个性的注入,成为表现自己审美观点和代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的新样式。

他将带有“蚕头雁尾”作为横、捺主笔者,大都化成回锋重起笔而逐渐细出的笔法,头重身轻的笔画,隐约蕴涵着蝌蚪文之意趣。短者或上仰、或下俯,长者或上凸、或下凹,把厚重板滞的“雁尾”重笔,一反常态化为轻松活泼的笔触。

隶书的结体,为突出扁形特点,大都上下平整,势如砖横。笔画组合也长短如一,若栅栏积薪。而张海先生的书结构,打破了这些规矩,体势或扁或长,或上宽下窄,或上小而下大,上窄者多下宽势如金字塔,下覆者多上重似水上行舟,秩序重编巧妙百出,已经完全形成了个性很强的书法语言。

隶书之章法大约有两种:一是大碑章法,字疏行密,行列整齐;二是从简牍章法变化而来,字密行疏,有行无列。张海先生隶书章法两种兼用,横幅多用碑版章法,进一步加强横向取势,以求恢宏开阔;竖幅或用简书章法,来强调纵向意象,以求势来不可止。偶然采取一行为单位再相加成篇的格局,新颖别致,视觉效果极佳。


比较而言,碑版章法在张海先生笔下就轻驾熟,而有行无列的简书章法较难把握,这是因为扁形的隶书紧密相加容易致使鱼贯拥挤气息不畅,逼迫书家要打破原先按图案分割填墨之惰性,调动起创造情绪,有时会出现意外效果欣喜若狂。

张海先生擅长创作一幅作品,展现了书写状态的稳定与扎实的书写功力,营造出恢弘大气的书法格局。

张海先生还创造出了新样式的“草隶”,其草隶深得于碑简的临习,深解其中奥妙。他没有将简牍中那些草隶克隆复制,也没有将隶书掺进大量的草法去体现破体,而是将碑隶之体、简书之韵、草书之情熔于一炉,反复冶化锤炼。
其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把笔画间的运笔关系,用牵丝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增加了笔画间气息的连贯,使字态活跃起来,形成了带有强烈现代意识的隶书新样式。
张海书生于1941年,现年已经81岁。在不久之前他还举办了“八十初度”的个人展览,作品体量之大、展览规格之高,让我们看到一个80岁老人仍在力耕不辍、不断进取的形象。无论如何,这都是值得敬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