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进退中的整体运动

 tjboyue 2022-08-22 发布于四川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图片

和美太极

弓步为进、倒插步为退,练习时要向平行步一样,一次下蹲一次起立,达到整体运动要求。在做平行步下蹲起立时没有虚实变化,到了马步运动多了虚实变化,进退运动则更不同,不但有虚实变化,而且还有方向变化,马步是左右动步,进退则是前后动步,前后动步过程中要做到整体运动显然要比马步难度更大,这就是本节讲解的重点。

图片 

进退中的整体运动难度有二:其一是开裆,出步后怎么通过下蹲来达到开裆?不论是进还是退,都要向平行步练习一样下蹲开裆;难度之二是开着裆转身得正,使原本面向45度方向通过开裆下蹲起立变为同前脚尖一个方向。这里必需指出转身是通过整个躯体与两下肢脱开(即相对运动)来完成,决不能做成转腰得正,腰一转就成了局部动,所以开着裆转身难度全在开裆上,以弓步为例,出步后做开裆下蹲要把裆开到前脚跟的外侧这样再做起立身体自然能得正(即脐部对脚尖),用开裆来取代转身。这里难点就是松胯,练习时应参照平行步的下蹲,把平行步下蹲起立时的松胯开裆体悟放到进退步中去,从而来感受进退中的整体运动,达到两脚跟外侧均衡着力不丢。

开裆转身是以开裆向下为主来达到转身(腹部合大腿),如弓步出步后要求双沉开膝下蹲,通过下蹲把裆拉开,使两脚跟外侧着力均衡(类似平行步),然后再(腹部合大腿)转身得正。转身时开膝(内膝眼对小趾)不能丢,即前膝不能开过头,后膝不能内转,腹部尽可能贴紧前脚大腿,使前胯极力内缩彻底松开,后胯随着身体重心向下而脱开,这样做出来的转身就不会出现上身(肩膀)随意转动,并且始终保持开裆不丢,这就是本课新的练功放法叫着'开着裆转’。开着裆转是进退运动中的顾盼训练,其前题是整体向下运动。

进退运动与马步运动都涉及到'缩胯收步’要求,缩胯是踝关节开伸的表现,相同于平行步的起立,是靠地面的反作用力把裆顶起来的过程(整个过程如王忠岳太极拳论所讲:劲起于跟,发之于腿)。与平行步起立不同之处在于虚实变化,马步动步时先要求屁股对脚跟然后再做缩胯收步;弓步时下蹲撇脚沉也是屁股对脚跟,接着接再做缩胯收步;倒插步与弓步不同的是弓步为向前进的缩胯收步,倒插步是向后退的缩胯收步,两者相比倒插步的运动量来的大,缩胯难度也高。进退中的缩胯收步难度均在开裆不丢,练习时可重点要放在虚脚上,只有虚脚不丢开裆才不会丢,只有虚实两脚同时做缩胯才能保证开裆不丢。一当虚脚丢了(不缩胯)开裆就变成了尖裆,收步成了实脚大腿肌肉作用,而非脚跟与地面的作为,所以缩胯收步一定要'开着裆收步’,这样即能体悟到伸踝的作用,又能达到整体运动目的。

“开着裆向下,开着裆起立”到“开着裆转身、开着裆收步”,增加了开裆练习内容,提高了训练强度,从而把平行步整体运动延生到进退练习中。开裆是训练躯体前后相对运动,前指胸腹面(阴面),后指背臀面(阳面),当阴面向下时阳面相对不动,阳面向上时阴面相对不动。下蹲时身体重心合向两脚跟(这时膝关节不能前移),裆距自然变大产生了开裆(臀和大腿的外侧张力随之增大),与裆距相对应的两脚跟着力点的间距也随之变大,达到整个下盘内开称之为开着裆向下。开着裆向下构成了阴面向下阳面相对不动(同平行步下蹲),反之开着裆起立是阳面向上阴面相对不动,靠踝关节的开伸把裆距顶向上,这时踝关节开伸幅度决定了开裆大小,开裆越大产生向上内劲也越大,运动量也就越大(腰如断裂酸痛),运动时随着下蹲起立周而复始,开裆要一次比一次开的大,从而能通过开裆动作体悟到上下两股力产生的整合效能----自身重心合向两脚跟,使自己站的很稳,同时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如做同原地跳高慢动作,这种整合效能俗称为内劲。进退中的开着裆向上、开着裆向下、开着裆转身、开着裆动步四开练法使练功的运动量达到最大化,起到不断挑战自我承受极限,从而起到练功效果最大化,内劲快速提高。

图片

图片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