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三师 吴凤祥——军歌嘹亮伴人生

 老兵原创之家 2022-08-23 发布于黑龙江

(原创首投)

 军歌嘹亮伴人生

  铁三师  吴凤祥

军歌是以战争和军事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歌曲。一般指在军队中广为传唱的进行曲、队列歌曲、战斗歌曲、颂歌和部队抒情歌曲等。具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气魄;节奏鲜明,旋律明快,结构严整,用词简练。以铿锵有力、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展示军人的气魄,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活跃在部队生活、鼓壮军威、振奋精神的一种手段。

了解当兵的人都知道,当兵的唱起歌来,不管唱什么歌,也不管你觉得好听不好听,总之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声音宏亮。若是一群解放军战士在合唱时,不用麦克风,也能传到数公里外。他们唱歌的声音听起来,那叫一个震撼。他们唱出了军人的气势,唱出了军人的军威,唱出了人民军队气吞山河,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气魄。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入伍的铁道兵。入伍前我是个下乡知青,那时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几个知青每天放工回来,吃完晚饭后,闲着无聊就偷听学唱邓丽君抒情歌曲,什么《夜来香》《美酒加咖啡》《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尽管邓丽君温柔清亮的圆润嗓音,甜而不腻不失韧性的音色,尽管歌声柔美动人,有一种让人沉醉的魔力,但唱起来总是软绵绵的,感觉人肉发麻,让人失去了进取的刚性。

当兵来到新兵连以后,记得在吉林桦甸县城进行新训的一天下午的开会前,新兵连连长陈栋生问我:“你这个知青兵平时喜欢唱什么歌啊?”那时港台歌曲开始在社会上流行。邓丽君唱的《小城故事》,齐秦唱的《大约在冬季》,苏芮唱的《跟着感觉走》,费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我们平时都喜欢传唱。当我说出这些熟悉的歌名时,陈连长笑着说:“这些歌听了不怎么带劲嘛。咱当兵的人不唱这些,要唱就要唱军歌。一班长、三班长、六班长你们几个带头给大家唱首军歌,让新战士感受一下什么才是军歌,什么歌听着最带劲儿。”

一班长呼啦一下站起来,一个标准利落的军礼之后,唱起《战友之歌》。他一句“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听得人心里暖暖的,酸酸的。这首歌虽然内容很煽情,他唱得却声如洪雷,字字铿锵。唱出了感人至深的军人情,唱出了战友间肝胆相照的兄弟友谊。一首歌把我们初入军营的感受倾诉得淋漓尽致。紧接着三班长唱了《说打就打》,六班长唱了《打靶归来》听他们唱歌,感觉他们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和船工喊号子差不多。从此,这种军人式的唱歌风格,在我心灵中扎下了根,贯穿了我的一生,军歌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发进取!

开会了,新兵连指导员孙建军,给我们讲起了铁道兵的性质任务和光荣历史,从东北“护路军”到铁道纵队;从“解放战争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到抗美援朝“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从鹰厦铁路的“移山填海”到成昆铁路“地质博物馆”里崇山峻岭的隧道;从“高寒禁区”的嫩林线到“世界屋脊”的青藏线,指导员用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感人事迹,教育我们劳动光荣!艰苦奋斗光荣!当铁道兵光荣!

接着他亲自教我们新兵《铁道兵志在四方》的铁兵军歌。他唱一句,我们新兵跟着唱一句。“背上了(哪个)行装扛起(哪个)枪,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这首铁道兵的心灵之歌把革命的英雄主义和美妙的音乐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新兵不仅从音乐中领悟铁道兵战时和平时抢修铁路那无私无畏感天动地的故事,而且还体会到这首铁血军歌是英雄的铁道兵们几十年来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歌曲。

一曲《志在四方》雄壮豪迈抒情优美的旋律,满腔热血无限忠诚的歌词,唱出了铁兵的魂,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激情和终生难忘的记忆。

没当过兵的人,或没去过军营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解放军战士每天都要唱歌的。特别是我们战斗在边远地区的铁道兵,在娱乐器材匮乏,文化生活不太丰富的情况下,唱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思想情操。我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服役期间,每次开饭前,连队要集合队伍先唱歌,之后才排队进“三用堂”打饭吃饭;进“三用堂”开会,集体唱歌之后才由相关领导主持会议;若是营部开军人大会,开会前各连都要拉歌比赛,为开会热热场子,营造一下气氛。一次寒冷的冬天在营区内看露天电影前的拉歌场景使我终生难忘……

据我保存了四十多年的日记记载,1979年元月6日上午,我们在“三用堂”学习内燃机理论课程,结束后,授课老师修理排排长崔新一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晚团部放映队来我连放电影,全营参加,(我连营区面积大,宽敞)希望大家遵守纪律,礼让三先……

夜幕终于降临了,只听见帐篷外“一、二、一”、“一、二、一”的齐步声由远及近,向我连营区开来。我们铁道兵由于他的特殊性,一个营都是五个连,相对于野战军来说,就是一个加强营,可谓是兵强马壮。

六连、七连、九连陆续到达指定位置。八连进入我连营区,由齐步走变成正步走,威风凛凛,好像他们的军容风纪、队列训练最好,当时我连也集合完毕,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看着八连。刚一坐下,各连的矛头就指向八连。

  “八连的,来一个。来一个,八连的。”

        “一二三,快快快!”

        “一二三四五,我们等得好辛苦!”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得好着急!”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八连的声音像野狼嚎叫,但嗓门大,声音响。

        “大刀向鬼子们头上……预备唱”,五连一个领头兵打起了拍子,五连的声音高亢有力,大有把鬼子头颅砍下来的气魄。

我连是东道主,自然不甘落后。一曲《我是一个兵》,气氛之热烈,情绪之高昂,在气势上压倒了其他连队。

掌声、喊声此起彼伏。那气氛,那气势,那纯真,那野性,是现代人所想象不到的。

军歌嘹亮,震耳欲聋。震撼着银装素裹的原生态草原,吓得隐身猫冬的野生动物不敢动弹,驱走了军人身上的寒气,连草原上的星星也闪闪发光,附和着我们,月亮也闪出半个脑袋,拨开云雾探过究竟……

退伍以后,军歌一直伴我人生。在厂任团委副书记期间,无论是参加车间团支部大会,分厂团总支会议,还是总厂团委扩大会议,无论我是会议主角还是配角,我都要指挥大家唱歌,其中必有一、二首军歌,以此来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爱岗敬业,人生进取的信心和力量。只要我一到场,台下的团员青年就说:“又要唱军歌了……”

每当军歌响起,没有倾听者仅仅是倾听者,就连我厂年逾古稀的老书记也高唱入云,跟随年轻父母来的,刚刚学语的娃娃也张开了大嘴。这是因为军歌的感召力能使每一个倾听者都想加入那声音,成为合唱者。

下岗后进入社会拚搏,军歌激励我奋发进取。记得有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我骑着自行车去邻县(海安县仁桥镇)赶庙会回家的夜晚,明月高悬,露珠虽然晶莹剔透,但打湿我的衣服,使我不时地打着寒颤,累得精疲力尽的我,行进在崎岖颠簸的乡间小道,抬头仰望明月,一曲《十五的月亮》在耳边响起,想起妻子在家既要上班又要“耕耘着农田”,摸摸袋子里赚的钞票,“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就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这首表达战士内心情感世界的歌声吹我奋进,于是我高亢激越的军歌“向前、向前、向前……”

甲子之年退休后,我从《苏北农村走向大上海》,每当我背上行囊,拉着行李箱,赶往火车站,转换“战场”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唱起:“背上了(哪个)行装,扛起(哪个)枪……”、“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哪个)江南稻花香。”我似乎有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味道,于是我“迈开大步呀朝前走呀……”铁道兵战士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每当我漫步在家乡江苏省如皋市荷兰小镇后如泰河边的树林里闲逛,或者是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兴公园里散步的时候,总有一曲嘹亮的军歌声在我耳畔回想。那就是阎维文唱的“一二三四,战士的歌”,我的脚步会自觉去与它合拍,腰板不由得往直挺一挺,想起当兵时军人姿态的动作要领:抬头,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雄赳赳,气昂昂,“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后悔。”对于一个当过兵的人,只要听到军歌的声音,就会想起自己当兵的经历。因为唱军歌绝对是军旅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幕。

  从部队回到地方后,我对自己这段军旅生涯倍感珍惜,喜欢听军歌,唱军歌。我觉得世界上最有力的声音就是嘹亮的军歌。军歌声贯彻着艰强的意志,如钢似铁,摧枯拉朽,似乎可以摧毁一切敌对的堡垒和地球上所有的黑暗。听到军歌的熟悉旋律,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振奋感,愉悦感。相反,一听到那些软绵绵的抒情歌曲,觉得像催眠曲,很没劲,听了就想打瞌睡。只要听到军歌那旋律明快的节奏,就觉得振奋人心。我也知道持这种观点有些偏见,却无法改变了。

我是一个普通的退役军人,一名退伍的铁道兵战士,“夕阳”下,我没资格《向天再借五百年》“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而是要在军歌的旋律下“向前、向前、向前……”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走下去。

在中国近百年的音乐史上,嘹亮的军歌作为全民歌唱中的最强音,响遏行云,穿越流水,激荡着人们的心魂,激发着时代的激情,推动历史的脚步,铸就辉煌,锻造永恒:在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盼红军”、“绣红旗”、“让红星照我去战斗”,要“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建国后,“背上(哪个)行装,扛起(哪个)枪……”军歌促我们去奉献;改革开放时,军歌使我们斗志昂扬;走进新时代,军歌让我们豪情满怀,唱响伟大的民族复兴主旋律……

军歌嘹亮伴人生,豪情满怀唱“晚秋”!

责任编辑: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