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走进文殊沟

 冬歌文苑 2021-02-03

欢迎光临冬歌文苑~

走进文殊沟

图文||何雁

      文殊沟,一个坐落在广袤无垠河西走廊内的裕固族族小乡村,地处甘肃酒泉、嘉峪关、张掖三个城市的“金三角”地带,是祁连山风景旅游区中的璀璨明珠。2014年夏天,我军校毕业一路向西到达西域重镇——酒泉,从此与文殊沟结下了一段不解的情缘。

刚到机关报到得知单位是“一旅两院”格局,一个营区位于市中心;另一个则在偏远的文殊沟,属于3类艰苦边远地区。论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谁人不说城里好,而旅里的官兵们却是人人都说文殊好,几个师兄私下告诉我:“当兵一定要去文殊沟!”

由于我学的装甲步兵指挥专业,我幸运地被分到文殊沟。幸福来得太突然,失落也伴随左右。第一次坐上开往文殊沟的大巴,城市的高楼渐行渐远,大雪山、荒戈壁、山沟沟……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的荒凉让人黯然神伤,我在心里偷偷打起了退堂鼓。

“文殊沟里哈达飘,民俗文化堪一流,牛壮羊肥安居乐,军中英才出不穷。”一路上,负责带队的干部科长扮起了导游角色,不断地讲解着文殊沟驻地的风土人情和它蕴含的独特魅力。说的很传神,但是心里的嘀咕却未消散:“把我们从城里拉到穷乡僻壤,还能观赏名胜古迹,无非是‘忽悠’我们好好工作罢了。”

焦躁的内心持续半小时,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开始减速行驶,南北两侧间隔1公里左右的绵延山体挡住了远处的雪山,干涸的河床、蜿蜒的水泥公路顺着山势延伸,公路边绿意葱茏的小树林,错落有致、具有藏族风味的村舍正在向我们走近。

“同志们快看,文殊沟已经到了!”干部科长说道,现在公路两侧的山称为文殊山,北侧一面称之为文殊北山,南侧是文殊南山,文殊沟因夹在两座文殊山之间而得名。不仅如此,这里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广为流传着浓浓色彩的宗教文化,据说这片土地应承了文殊菩萨保佑,有祁连山雪水滋养,年年物阜民丰、少有灾害发生,因此当地老百姓凿山修庙供奉文殊菩萨,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殊山石窟群。

一边听解说,一边用心体验,不经意间沉重的心情如释重负,从军行彷如一次体验西藏文化、领略边塞风情的旅行。顺着公路向前,驾驶员班长将车内的音乐切换成了欢快悠悠的藏族民歌,用汉藏双语篆刻在通透大门顶上熠熠生辉的“文殊寺景区”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我第一次看到五彩缤纷的经幡,微风中招展的风马旗,一排排具有藏族特色的藏式小院……入沟当天巧遇到藏传佛教节日,道路两旁停满了车辆,前来朝觐的人络绎不绝,山上、山下寺庙的里佛音缭绕,禅烟渺渺,几个喇嘛专注地诵经祷告,山沟里人来人往却无嘈杂之音,真不愧是一方人间净土、边关“桃源”!

进了沟,离营区越来越近了。接近文殊沟后半段,挺立在路中间“铁甲雄狮震祁连”的红字标语赫然醒目,公路面像水洗过的干净,路边的标明“双拥林”的白杨齐整又繁茂,嘹亮的军歌声、呼号声隐约传来,毋庸置疑前方不远就是神秘的营地。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即将进入营区,干部科长指挥和我一同入营的30名新排长齐唱《强军赞歌》,每个人都像刚入伍的新兵,迷茫的情愫中不失激情、不缺锐气、不丧士气,歌声从狭小空间喷涌而出,穿越山脉,飞奔戈壁,响彻在山沟里的角角落落。

大巴开进院子,营区大门外宽内窄,呈“八”字形分开状,两边侧墙分别用红漆刷出了“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大字,门墙上的牌子写着“1993年6月”。21年星河浩瀚,军队腾飞,这扇大门始终保持着庄严古朴的风格,恰能说明这支部队听党指挥的军魂本色和大门一样忠贞一致底蕴深厚,还将随着强军征程变得历久弥新闪耀光芒。

大巴停在入口主干道,我们爬上由47步石阶修筑的梯台到达机关广场,驾驶员班长介绍说:以前部队没改编时是第47团,于是就修了47步台阶便于大家铭记;前几年部队改编,原来的番号没了,但是只要走上台阶就永远觉得老部队还在,大家伙吃苦奋斗、扎实创业的精神没有丢。

“装步三连排长何雁。”还在回味老班长的话语,突然听到一个陌生声音呼唤着我的名字。

“该不会是他乡遇故知吧?”我应声答到,只见一个面带笑容的上等兵向我走来。

“排长好!我是3连文书戴文锋,奉命前来接驾。”一看就是个活泼的战士,经过短暂交谈,得知小戴是广东肇庆入伍的大学生士兵,特长计算机操作,新兵下连就被选为文书岗位的“种子选手”。

扛背囊、提行李、安顿宿舍……麻利的小戴让我刚入沟即体验了一把“一条龙式”服务。贫瘠的大西北,热情的文殊兵。我和小戴边走边谈,小戴告诉我说,连队上过战场、立过战功,被命名为“鱼积山英雄连”荣誉称号,长期担负迎检任务,是整个狭长营区靠西走的第一个连。

小戴的描述很准确,文殊沟营区受地形约束,纵向发展受限,营房只能够横向发展依山而建,沟口吹来的风一年四季往营区里灌,战士们开玩笑说:“沟里一年就刮两场风,上半年一场下半年一场,一场刮半年。”

不仅营房布局特殊,文殊沟营区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营院与马路相隔处全是用铁栅栏搭建,整个院内几乎找不到一堵封闭的围墙,官兵们在营区内就可以观外界。

“如此开放,不担心官兵翻墙违纪吗?”一次和连长薛鹏辉聊天时问及这个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有形的墙好守,战士心中无形的墙更难守。新兵第一天接受的教育就是光明正大走大门,绝不耍小聪明走小道。”后来,我在工作中也慢慢悟出了文殊沟的带兵之道:像规范营区秩序一样打开思维,给予士兵充分的信任关怀,战士自然就会把部队当家建。

“练兵难,征战易。”曾经兵家练兵打仗的要诀,把它用在文殊沟再合适不过了。文殊沟气候更替快,寒季较长,出沟通戈壁,日夜望雪山,一年四季枪炮声震天响,喊杀声不断歇。搞训练,战士们从来不当庭院里的千里马,一声号令,背着枪、扛着炮、驾战车向茫茫大戈壁滩跑去,辉映在夕阳西下,成为一道无比靓丽的风景。三级军士长丁广磊,在沟里足足坚守了17年,无论比武竞赛,还是实兵演习,他从没怯过场,打过败仗。17年军旅过去了,老班长依然神采奕奕、血性飞扬,他说文殊沟里的兵不分兵龄长短,人人都有笑傲祁连千秋雪,豪饮戈壁大漠风的傲气、豪气和大气。

一朝进文殊,一生军旅情。在文殊沟生活这两年,不时听到各种各样的捷报、喜报传来,有的提升晋职,有的金榜题名,有的比武夺魁……长江后浪推前浪,旧人离开新人来,不论走再远、飞再高,一茬茬文殊人心中总有一个笃定的信念:谁不说咱文殊好,男儿建功来文殊。

作者简介

何雁,重庆江津人,文学爱好者,平时工作常态是敲键盘码文字,参加工作3年时间发表新闻、散文等作品近百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