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案例分享丨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艳敏:双靶点STN Vim治疗帕金森震颤效果是否更好?

 最后一个知道的 2022-08-23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患者,女,67岁

主  诉: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10年,累及对侧6年。

1

病例简介

1.现病史:

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远端不自主抖动,幅度轻微,以静止状态下明显,情绪激动等明显时加重,平静后减轻,睡眠后消失;

症状逐渐加重,波及左侧上肢,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不清,后就诊于北诊断帕金森病,于外院行右侧“脑核团损毁治疗”,左侧肢体抖动症状消失,规律口服美多芭(1/4片,日2次)及泰舒达(1片,日2次)。

6年前出现右侧肢体抖动,口服左旋多巴可减轻上述症状,药效维持4小时,药物峰期抖动能完全停止,活动明显灵活。

2月前自觉症状加重,右侧肢体抖动明显,左下肢迈步费力,走路慢,起床翻身、坐立较前费力,现口服左旋多巴(早1.5片,晚2片)、泰舒达(1片,日2次)及森福罗(1片,日2次)。

2.既往史

40余年前行“卵巢囊肿切除术”。

“高血压”20余年。

2

术前评估

图片

UPDRS-III评分:

关期:31分,开期:5分,改善率83.9%

图片

术前评估结果:

图片

选择STN还是GPi?

以下这篇文献给了我们一些参考,STN靶点在药物减量方面更有优势,且改善AT效果更大。

图片

3

手术&程控过程

1.手术过程

图片

2.程控参数

图片

程控难点:

患者的动作性震颤仍很明显,对此患者不满意。

图片

因此患者第二次入院

4

二次入院

1.对于患者现状的一些困惑

图片

2.入院后再次进行程控,效果仍不满意

图片

3.肌电图震颤分析 ,IPG关机状态

图片
图片

患者服药前后震颤幅度明显改善,但是频率变化不明显。震颤分析得:患者仍然属于是帕金森病的震颤。

4.二次诊断分析:到底是PD还是E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

手术靶点如何选择?

图片

文献指出了震颤产生的主要解剖路径:

图片

VIM与STN这两个靶点的对比分析:

图片

结合患者的病情,我们确定了手术治疗方案:

图片

6

二次手术

1.植入左侧VIM电极,并外挂临时刺激器进行测试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治疗决策:

· R-STN电极保留,去除与延伸导线的连接,电极末端埋置于头部切口皮下 

·L-Vim电极与原R-STN连接的延伸导线相接

·L-STN+L-VIM双刺激模式

术后程控:

·启用L-STN+L-VIM双刺激模式

·患者震颤症状显著改善,调控结果满意。

图片

7

一些心得

1. STN和GPi是DBS治疗震颤为主帕金森病的两个主要靶点。

2. STN在药物减量方面更有优势;

3. STN与GPi相比,在DBS术后早期能更有效地抑制AT,然而,这种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Vim对静止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均有效,但不能改善PD的其他症状。

4. 当DBS术后程控出现困惑时,再次手术的治疗决策应充分评估:

5. 医生与患者之间应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6. 体验式的手术及程控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满意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