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三体式境界:“好似还弓一力精”

 武谈 2022-08-23 发布于北京

身体呈大、中、小五弓形

头顶项竖,含胸拔背,塌腰收臀,这样以腰骶为根节,脊椎骨为中节,头颈椎为梢节的躬,使颈椎、胸椎、腰椎、骶椎节节对正,自成弧形,便成了第一张躯干弓。

沉肩坠肘,伸指塌腕,两肱微屈,形如半月,这是以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的双肱弓。

两胯后缩,双股半屈,形如半月,足跟踏地,这是以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跟为梢节的双股弓。

双手塌腕,掌心内收,十指各分,虎口圆撑,这样双手就形成了双手弓形。

两足跟踏地,足心上提,十趾抓地,这是以足跟为根节,足背为中节,足趾为梢节的足弓,而且是拱桥形状的纵弓和横弓。纵弓以跟骨为根节,内侧楔骨、足舟骨为中节,第一跖骨为梢节。横弓以第五跖骨为根节,内侧楔骨为中节,趾骨为梢节。足弓的弹力特别强有力。

这样大弓、中弓、小弓连接起来,浑身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弓形,蓄力待发。拳经云:“力以曲蓄而有余,气以直养而无害。”这个姿势能把各个关节中的骨骼肌之间都对正顺序,严密吻合,毫无游离、松散之处。同时原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固定肌与肌群之间的动作强度,和先后顺序都十分协调,顺遂不背。临敌时只要内气猝发,后脚跖指猛力一蹬, 则足弓的弹劲就由腿而胯、而腰、而肩、而肘、而手,发出内外合一、节节贯通的整劲来。这就是形意拳无攻不克、不坚不摧的“寸劲”。

郭云深师爷“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对手”,刘纬祥老师七十高龄尚能用丹田气把壮年小伙子打出丈八远去,都是用的这种还弓劲。拳经云:“好似还弓一力精。”

身体的框架结构

三体式把全身的骨骼肌肉都排成框架式的结构,大大地提高了骨骼肌的承受能力(这就好比喷气式飞机,它的横竖衔条本来很单薄,但彼此连接起来,成为框架式结构,就能承受许多吨的重量,而且可以大大分散、降低、缓和外界的冲击力)。

理顺和协调全身肌群

三体式把全身内外所有部位的功能全部调动起来,气鼓全身,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使所有的肌肉群都逐渐发达、壮大、坚韧起来,将许多要害部位包裹起来,使身体不怕挨打,不怕点穴,不怕擒拿。例如,小腿胫骨,经过站桩时的大趾用力抓地,使胫骨外侧前肌肉向里发展,把胫骨包裹起来;腰眼处,经过站桩和丹田呼吸法,使腰方肌、腹横肌、腹外斜肌等形成雄厚坚强的肌肉群,不怕拳打、脚踢;再如合谷,经过攥拳如裹饼的功夫,使骨间背侧肌、蚓状肌、指背腱膜都发育壮大起来,形成一个硬疙瘩,不再怕人点拿。拳经所说的“拳打包裹不露人”就是这个意思。

任督二脉上下接通

通过提肛、舌顶上腭这两个要领,把任脉和督脉上下接通。由于任脉是全部阴经的综合脉,而所有阳经都归属于督脉,所以任、督两脉一通,全身的阴脉和阳脉就都畅通无阻了。天地阴阳相合能下雨,拳术阴阳相合,方能成其一气。气成始能打成一块。

姿势半阴半阳

三体式的姿势全是半阴半阳,出式无不奇正相生,看斜是正,看正是斜。阴阳互根,变化神速,不为人所制也。

竖项、塌腰

由于颈部是颈动脉必经之路,又是臂丛神经所在之处,颈椎能保持正直和兴奋,势必牵动胸椎和腰椎节节对正,从而使玉枕、夹脊、命门三个穴位洞开,导引肾气上升以补脑,颈动脉供血畅通无阻,又能双肱有力。腰部是腰丛神经的所在处,腰椎塌劲,则两股有力,桩步稳固。

本文选自《刘纬祥形意拳雏释》一书。

【作者简介】

马清藻,河北定州人,师从形意拳名家刘纬祥,与著名武术家马礼堂为师兄弟,擅长形意拳和健身气功。曾任北京形意拳研究会顾问、《武当》杂志顾问。

自青年起即热衷于中国武术事业,致力于研究和传授拳法,一生虽经历坎坷,但始终坚持练功,晚年在与病魔斗争时,在健身气功的辅助下,多次转危为安。而《刘纬祥形意拳雏释》一书即为其珍贵的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