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力不集中,爱打人,学习能力差……背后可能都是这个原因

 给儿童的心理学 2022-08-24 发布于浙江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女儿周末和我大吵了一架。声嘶力竭,非常痛快。原因是我未经她同意,给她报名了天堂儿歌的比赛。
她几乎是咆哮对我喊:“妈妈,你太讨厌了!我又不想出名!你又不是我,为什么要替我做决定!
唱一首歌就出名啊?你想多了。”
有时候看她纤细的小身体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小小的嘴巴里冒出那些大人的话,觉得特别有意思。但人家正生气着,我这么不入戏,似乎也不像话,所以有时会故意和她“棋逢对手”地吵一吵。
我心里明白,她的爆发并非这件事本身,因为几天前我已经“处心积虑”地让她平稳地接受了这件事,在回家的路上,她还一直跟我商量选哪一首歌。
只是此后几天,一直没有确定要唱什么,眼看着选拔的日期临近,自然越来越焦虑。
很多人觉得,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任务重,还能有什么值得焦虑的事情?事实上,孩子的焦虑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广泛、复杂的多。有一组数据直接反映了焦虑的普遍性,大约12%-20%的儿童患有焦虑症,需要专业帮助。
即使没到焦虑症的程度,焦虑也几乎影响每一个孩子。只是父母常常错误地理解了孩子的表现,以为他们是注意力不集中,爱打人,学习能力差,闹情绪,任性等等,其实这些表现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孩子的焦虑。
我们如何发现孩子正在受焦虑之苦呢?孩子的焦虑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躯体表现
不明原因的肚子痛、头痛、恶心,经常做噩梦、入睡困难,尿床等。
二、情绪表现
哭个不停,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情绪反应过度,总在担心可怕的事情发生。
三、行为表现
意力不集中,拒绝尝试新事物,还没尝试就觉得自己做不到,完美主义,对自己要求很高,很少对自己满意,黏人不想上学,抠指甲啃手等刻板行为等。
人在焦虑的时候,还容易扭曲事实,以女儿会控诉我,说我每次报名都不经她同意。事实是,我就是太征得她同意,她才会在小小年纪就把“为自己做主”当成天经地义的事儿,作为与我“对战”的道义制高点。
所以我们首先该做的,并不是与他们辩论,而是理解他们的感觉。
这也是著名焦虑问题治疗专塔玛·琼斯六大焦虑管理步骤中的第一步。“你现在这么生气,是因为这件事让你很紧张。”“还没有准备好,让你很焦虑。”
女儿幼儿园参加故事比赛前,也发脾气大哭,拒绝参加,当我跟她说出那句:“你是不是很紧张?”的时候,她像突然有了释放的出口:“我超紧张的。”能够说出来,反而会降低我们的焦虑。
塔玛·琼斯认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倾诉焦虑,据我观察,家长往往会有意回避孩子的焦虑,他们将这些情绪等同于胆小,没用,没出息,所以他们特别反感在孩子身上看到这些东西。
孩子说“我害怕”,“我担心”,“我紧张”父母会说:“有什么好怕的?”“有啥好担心的?”表面安慰,实则拒绝倾听孩子的焦虑。
我觉得不必强求鼓励,至少,告诉自己要允许孩子倾诉焦虑,哪怕这种倾诉中包含着对你的攻击和不满,比如女儿这两天总说:“妈妈,你太讨厌了!”
不过度掩饰、压抑,将焦虑看得和开心、感动、兴奋一样,只是我们正常的情绪,这样孩子才不必在焦虑之后,又升起对焦虑的羞耻感。这是面对所有负面情绪的核心。
塔玛·琼斯提出了一个焦虑公式:对恐惧的高估+对自我能力的低估=焦虑反应
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基本情绪,虽然令人痛苦,却具有回避风险,保护生物的功能。因此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完全消除恐惧,消除焦虑,而是更好地管理它们,让孩子获得掌控感,而不是被恐惧、焦虑吞噬。
最近留美高材生张一得的结局令人唏嘘,作为父母,我们真的不忍心去评判一得爸爸,也不愿去评论他养育的是非对错,至少我做不到像他那样,17年拍20万张照片,每一顿饭都不重样。
照片墙:十年里,每天为儿子做的菜从未重复
人们常有一个美好的误解,认为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我们幻想中最爱孩子的方式,也许是为他们打造一个童话世界。
但别人一手打造出来的完美童话世界,可能恰恰会让一个人丧失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隔离恐惧和焦虑的真空世界,那种不真实感和沉甸甸的呵护,反而成了新的,更大的焦虑。
孩子焦虑和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究竟有多大关系?一份总结了20多个研究的报告显示,父母过度控制、过度保护(围绕在孩子身边,时刻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将环境看得过于危险(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去),家庭冲突、纵容孩子退缩等,都会增加孩子的焦虑程度。
适应,是生存永恒的主
我们不必,也不能为孩子扫清所有危险和未知,让孩子永远不用体会烦恼,担忧,焦虑,而是在他们可承受的范围内,重新解读情境。
我们可以请孩子想象自己正在驾驶一辆列车,是驶入聪明轨道,去克服实际的困难,了解更广阔的世界,还是进入焦虑轨道,用一堆想象的风险吓唬自己。

选自《让孩子远离焦虑》
杀不死你的,必将使你更坚强。尼采这句最著名的“鸡汤”,或许是我们应对焦虑的金科玉律。
总结一下:
1、孩子的焦虑隐藏很深,可能通过躯体、情绪、行为表现出来。
2、改变对焦虑的看法,理解孩子的感觉。
3、“杀不死”原则,应对小的焦虑,逐渐增加孩子管理焦虑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