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完美的人,但可以有完美的组织

 乔诺咨询 2022-08-24 发布于上海

很多企业经常会说,我们的员工、干部素质不行,能力不行,到哪里去找大量称职的员工?

其实,没有完美的人,但可以有完美的组织。如果依托组织的力量,把平凡人盘活,也可以他们做出非凡的成绩。

7月31日,乔诺第16届《增长模式2.0训战》成功落幕。第二天,专家老师的经典分享助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增长与组织活力问题。

精彩抢先看:

打破百亿魔咒

走向千亿之路

上午,学员们先对训战第一天(内容详情请点击:管理,到底是管还是理?)实操演练的战略规划研讨成果进行了分享,并表示做完训战后,增长的机会和路径看得更清了,看得更远了。

乔诺对团队冠军进行了颁奖

针对某企业研讨出现的“战略目标的制定”、“海外规划”等问题,凌湘寿老师做了相应的点评。

增长70%比增长30%容易,高目标比低目标更容易实现,因为高目标会促进完全不一样的思考,比如品质、品牌、渠道,实现70%增长是容易的;而低目标只会做延长线,让你的产品在同质化中打转,实现30%增长也是很难的。

另外,我们好多企业都是国内的企业,并不是全球化的企业。这是中国企业和欧美企业的区别,欧洲、美国的企业天生是全球化的。其实,绝大部分商品除了特别需要提高创新的高科技产品之外,中国的产业都有极大的优势,因为没有一个地方有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也就是我们一定能够做得比别人成本低,质量还好的产品。所以,我们几乎所有的产业在全球都是有很大的机会,只不过好多企业还没有考虑海外的规划

除此之外,凌老师继续为大家放送金句:

0
1
经典观点
最终控制整个行业是标准和核心专利,这一点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提到战略性的高度,但这却是企业的顶级战略控制点和核武器。
0
2经典观点
真正的战略控制点是领先的管理体系。
0
3
经典观点

顶尖的研发和创新是我们真正基业长青的基础,没有世界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我们没有可能在产业上一统江湖,我们要做得出有差异化的产品。

0
4

经典观点


100%增长=渠道数量×渠道效率×爆品系数×活力系数,任何一个方面做好,企业都可以翻倍!
05
经典观点

千亿之路:形成了赚钱→分钱→赚更多钱→分更多钱…这是企业运行的系统动力学中的增强回路;
百亿魔咒:形成了赚钱→分钱→赚更少钱→分更少钱…这是企业运行的系统动力学中的调节回路。
我们企业要做的事情是构建增强回路,避免调节回路!

组织充满活力

牵引组织群体奋斗的激励机制

主讲老师:华为公司最高管理奖“蓝血十杰”奖获得者、华为公司原GTS干部部部长、集团后备干部系主任 胡赛雄

随后,增长模式2.0训战迎来了重磅嘉宾胡老师,他为所有学员企业带来了组织活力王牌课程《组织充满活力——牵引组织群体奋斗的激励机制》

    由上而下、一厢情愿的管理往往收效甚微

我们发现一些企业采用由上往下、一厢情愿的管理,但收效往往甚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 效果打折:公司的期望和要求,在员工身上很容易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对冲掉。

· “假摔”:员工常常做一些假动作来“配合”公司导向,但就是不见组织成果产生。

· 恶性循环:组织成果越达不成,公司管控就越多,员工越自我保护和收敛,如此形成负反馈回路。

我们要调整我们的思维模式,把人作为组织里活的资本。如果这个活的资本不激活,其他的资本都是死的。

    使命感的强弱,与员工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交集成正比

一些企业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老板经常说兄弟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但凡是这么说话的,员工大都是不相信的。

优秀的企业有个特点,就是谈钱不伤感情。而不优秀的企业也有个特点,就是老谈感情不谈钱。其实,不用利益来做承诺的,都是不严肃的。

而使命感的强弱,与员工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交集成正比。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管理的挑战,如何让这种交集最大化?

方法一:“想得到”,边际效用递减。

当个人认为付出很大,而得到较大收益的可能性不大,或认为个人损失不大时,个人很容易放弃组织目标。

我们要建立想得到的激励方式,干好了,通过加薪、升职、分红等方式奖励员工。

同时也要注意提高组织的能力,把能力建在组织上面,不能建在人身上。

方法二:“怕失去”,适度对冲边际效用递减。

如果企业里面员工很容易放弃,组织目标完成不了时,光有想得到的激励方式还不行,还要采用第二种方式,怕失去。

怕失去,相当于员工自己内心里有一个止损的能量。如果组织目标达不成,个人的利益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激发个人做出更大的努力。

企业可以思考,我们的激励机制是否有怕失去的设计和机制。典型的“怕失去”机制包括事业合伙人计划、跟投、虚拟股权、责任追溯等。而这些机制的目标就是让员工由齿轮变成发动机。

方法三:“自我证明”,兴趣激发专注与沉迷度。

当个人觉得工作的机会和他自己的兴趣爱好高度重叠的时候,驱动因素是非常强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开源:鼓励尝试,鼓励犯错,机会均等。

· 曝光:荣誉;成果加注个人身份识别等,激发员工真正的兴趣。

除此之外,胡老师还有以下经典观点:


0
1
经典观点
超级牛人做出牛成绩,还需要管理吗?把平凡人盘活,做出非凡的成绩,才叫管理。
0
2经典观点
企业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角色,降低人才的标准,把标准构筑在平凡人的基础上,而不是构筑在牛人基础上,这样才会人才倍出。
0
3
经典观点

不能用看产品的观点看人,做管理者一定不能追求完美,牛人都是优点卓越缺点突出的,组织能力是各种不同的人拼出来的,没有完美的人,可以有完美的组织。

0
4

经典观点


员工大都是基于利益的计算,来决定他的行为。我们要计算员工的利益,而不是算计员工。凡是算计员工的,最后都会被员工算计。
05
经典观点

什么是领导力?领导力其实就是要发动群众干难事。
0

6

经典观点

胜任力是个伪命题,是静态思维,学习力才是公司想要的。
0
7

经典观点

管理有效的前提是,管理能够激发每个员工的善意。每个人都变成一个个小宇宙,员工提出的业务诉求能够得到后台的响应和满足,我们的业绩增量才可以产生。
08
经典观点
在这个开放整合的年代,要根据外部市场和机会定目标,而不是根据能力和资源定目标,用高目标牵引能力,牵引资源,这样生意才容易做。
09
经典观点

认清流程的目标,比执行流程还要重要。

10
经典观点

SP重要还是BP重要?BP。就像开车一样,SP是看远处,但BP是把握当下的方向盘,不要撞到边上了,只有BP落实,才有意义。



打造唤醒中国企业迈向2.0时代的唤醒场

乔诺创始人 龙波

乔诺于2013年成立,由于我本人性格的原因,喜欢创新,学习行业最佳标杆的做法。8年来,不停有同行学习我们。

在我们只有1000万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2000万的公司把我们的模式全搬过去。我一开始很生气,很紧张,后来发现没关系。

因为每一个组织,背后的使命和愿景不一样。出生的原因不一样,未来活得肯定也不一样。如果你的实力仅仅是让自己的规模变大,收入增长,是没有生命力的。

乔诺的使命是让每一个有追求的企业实现长期有效增长,这是我们集体奋斗的共同使命。我们希望帮助中国一批有追求成为行业领导者的企业实现:

第一,增长。

第二,有效增长。

第三,长期有效增长。

我们过去服务的客户当中,只有1%在关注长期有效增长。乔诺作为一个咨询公司,没有资格去说哪家公司不想长期有效增长,我能够帮他,这很难做到。IBM到今天也只服务了华为这一个极为经典的案例。

咨询本身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成功者少,因为取决于企业本身想不想要。但是我不想认输,想让更多的企业关注长期有效增长。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提出了五力模型,打造了一个流程性组织,包括战略、组织活力、IPD、供应链以及营销品牌等

后来,我发现,靠这些方法实现长期有效增长还不够。如果只做一个跟传统咨询公司一样的公司,只把方法教给企业,只帮他们做出想要的战略和激励机制,实现长期有效增长是很困难的。

因为每一家企业背后的管理哲学是不一样的,有的企业的管理哲学是上市成功,有的企业是要做行业第三……

但我们希望有一套理念和体系,把这些管理哲学和有生命力的方法论组合在一起,帮助企业走向成功。

在早期的时候,我本人很相信培训的力量,所以在2016年之前主要做这件事情,并做到了极致,开启了我们的大课模式,推出增长模式2.0的第一期,到今天已经是第16期。

到2018年的时候,我们和宁德时代签署了第一个咨询合同。但是我发现,我们仍旧没有那么成功。因为乔诺只是一个解决战略问题和组织活力问题的公司,但很多公司很大的问题是端到端的流程化组织建设。

所以,我们就进行了第二次重大的变化,推出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在每个领域都挑选从华为退休最优秀的人,每个产品线都招业内最好的人才加入乔诺,内部也勇敢的提拔了一些干部,真正来做这套体系。

2019年,我们签下了雅迪、方太、立邦、良信、TCL、太平鸟等等,很有幸这些企业在我们服务一年后,2020年都获得了非常高速地增长。

但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企业大多把乔诺当作工具和方法来使用,而真正想成为行业领导者,要改变的是企业家底层的管理哲学。

为了进一步挖掘企业家底层的管理哲学,我们在2020年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成立了私董会,把方太、雅迪、宁德新能源等16家百亿级以上的头部企业聚到一起,相互之间PK对方。

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些企业家的脑袋里面的管理哲学,根本无法支撑他们走向千亿,实现根本性的突破。甚至一些改革两年以上的企业、三年以上的企业在很多领域还在原地踏步,原因是中高层的思想并没有因为听一场老师的课就得以转变。

我看任正非的文章,里面提及,变革的本质就是14个字:松土松土再松土,考试考试再考试。刚开始我不信,但后来我明白了,只有让组织的集体思想觉醒,让一线的能量,让中高层干部愿意释放他们的能量的时候,这个组织才会有拉力,才会拉着组织快速地前进。

所以,我们又开始重视培训,全力以赴地让企业们谦虚、开放、连续几年系统地学习。

当然,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挣多少钱,我们的愿景是希望这套体系能对准企业,帮助它真正地、慢慢地进步。其实,慢就是快。

首先是让整个集体思想觉醒,如果没有来现场,团队没有真正地全面理解背后的哲学、体系和理论,想增长也是非常难的。

三星在变革的启动之初,创始人用了一招,所有人用左手吃饭。就是让所有人在思想上快速地感受到天已经变了。

我们也要用改革的思想和改良的手段,让组织花3年、5年、10年慢慢地迈向管理模式2.0,迈向动车组模式,否则的话绝对是灾难。所以,企业一定要做好整个组织的唤醒。

在《觉醒年代》,我们发现陈独秀和李大钊变革之初,也是要推翻袁世凯政府,但发现这是没用的。因为从鸦片战争以来,政府被推翻过无数次,但这个国家依然没有救活。后来,通过在日本的那一段经历,管理觉醒告诉他们,真正地变革原来是要让新一代的年轻人共同学习。

所以,我们不要想着一上来就去推翻老板,推翻他过去的思想,这是没有用的。首先应是有少数人的觉醒,再变成集体的觉醒。

所以,今天这场训战看似是一个培训,我更愿意把它称作为唤醒中国企业迈向2.0时代的唤醒场

我希望这个场可以让中国企业从过去职能型组织,以简简单单的增长、低效率的增长为中心的组织和价值观,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充满使命和愿景的商业型组织。这个世界永远不会为难这样的企业。

会场剪影

至此,为期两天的第16届《增长模式2.0训战》圆满结束,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从这里走向更大的舞台……

如果您还感觉意犹未尽,想更加深入了解如何进一步实现翻倍增长,激发组织活力?9月24-25日,我们将迎来第17届,乔诺首席专家带您继续揭秘头部企业逆势高增长的管理机制创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