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距骨后突骨折(二)

 martinbigbird 2022-08-24 发布于广东

        复位:骨折块通常移位的方向是向后移位,并向内侧旋转,使用dental pick或克氏针单皮质置于每个骨折块中进行复位,采用1mm1.5mm克氏针临时固定。

图片

        内固定:无粉碎的骨折块植入3.0 mm无头空心加压螺钉,螺钉头应与骨齐平以免突出的螺钉头激惹拇长屈肌腱;粉碎骨折,采用塑形的2.0mm微型接骨板并用多枚2.0mm2.4mm 螺钉固定,接骨板与距骨后缘齐平放置。通过直视或透视下检查距下关节是否解剖复位,多个透视位置检查所有螺钉在距下关节外。

图片

图片

图片

        缝合:深层组织采用2-0可吸收线缝合,皮肤采用3-0尼龙线以Allgöwer-Donati垂直褥式缝合;通常不缝合关节囊和拇长屈肌腱腱鞘。足踝置于中立位,采用填充良好的短腿石膏夹板固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

      1974年,Cedell首次报道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所以,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通常被称为Cedell骨折。创伤机制是外力使踝关节过度背伸和足过度旋前,内侧结节上附着的三角韧带胫距后韧带张力增高,导致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可伴随同侧距下关节脱位、距骨颈(体)骨折。

图片

        四、距骨后突外侧结节骨折

      距骨后突外侧结节骨折,1883年,Shepard首次报道距骨后突外侧结节骨折,所以,距骨后突外侧结节骨折通常被称为Shepherd骨折,创伤机制是外力使踝关节过度跖曲导致压缩性骨折,足过度旋后导致撕脱骨折。

图片

        五、距后三角骨骨折

        距后三角骨骨折的创伤机制是外力使踝关节过度跖曲导致压缩性骨折,足过度旋后导致撕脱骨折。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