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素问·痿论》:“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强调“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这二者互为因果,“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可称之为双心致病。 ![]() 故心悸的发生可看做“形质”与“心神”二者的病变,形质病变如心气无力推动心血运行,导致了心神病变如心神失养、心神不宁;又或是心神病变如心神不安,导致了形质病变如心气不畅,阻滞心血运行。心神病变可为因可为果,心神失养、心神不宁是心悸的基本病机,故安神法应始终贯穿于心悸的治疗中。 ![]() ![]() ![]() 安神中药的分类 从前文可知(点击查看更多),心悸的发生是多源性的,可以内伤于情,可以外感于邪,也可以是饮食之伤、药源之变。前文指出病机可分为“形质病变”和“心神病变”,二者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根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在安神法治疗心神病变的基础上,将形质病变的气滞、血瘀、痰阻、阴阳气血不足作为依据,同时以中药性能理论为基础,通过查阅本草文献、中医经典、方剂丛书、医学杂志、临床研究来获取相关资料,将具有不同安神作用的方剂及中药归纳总结,分类如下。 ![]() ![]() 01 解郁安神法 治拟解郁安神法,代表方如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方中柴胡为解郁安神法常用中药。常用中药还有:合欢皮等。 ![]() ![]() 02 重镇安神法 治拟平肝潜阳、重镇安神法,代表方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中龙骨、牡蛎为重镇安神法常用中药。常用中药还有:磁石等。 ![]() ![]() 03 化痰安神法 治拟化痰安神法,代表方如温胆汤。 方中茯苓为化痰安神法常用中药。常用中药还有:远志等。 ![]() ![]() 04 化瘀安神法 治拟化瘀安神法,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 方中当归是化瘀安神法常用中药。常用中药还有:丹参、琥珀等。 ![]() ![]() 05 养血安神法 治拟养血安神法,代表方如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方中酸枣仁为养血安神法常用中药。常用中药还有:大枣等。 ![]() ![]() 06 补气安神法 治拟补气安神法,代表方如归脾汤。 归脾汤方中人参为补气安神法常用中药。常用中药还有:灵芝等。 ![]() ![]() 07 清心安神法 治拟清心安神法,亦可称为滋阴降火清心安神法,代表方如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丸方中麦冬为清心安神法常用中药。 ![]() ![]() 讨 论 与 小 结 本文主要探究了安神法在心悸治疗中的应用,发现安神法被广泛应用于心悸的治疗中,可以说安神法始终贯穿于心悸的治疗。在临床上,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是造成心血管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历代中医文献中无心律失常病名的直接记载,但现代医学通常将心律失常归属于中医心悸、怔忡的范畴,故现代多使用安神法治疗心律失常,且具有充分的现代临床及药理研究基础。 ![]()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从古代医家所提出的安神法中,笔者发现,安神法是基础,但除了治疗心神病变,也应关注形质病变。换而言之,治疗心悸不能局限于安神法,更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兼顾气血等形质因素以及其他脏腑。以此为依据,笔者对安神法进行了分类,为临床使用安神法治疗心悸提供依据。 ![]() 而在探究安神中药现代药理研究时,笔者发现,除了抗心律失常等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外,安神中药多数具有镇静安眠、调节神经兴奋性的作用。西医双心医学是一门研究和处理,与心脏疾病相关的社会环境、情绪及行为问题的科学。我们目的就是将“精神心理因素”作为“心脏病整体防治体系”的组成部分,立足于心血管疾病的学科体系,对心血管疾病受到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症状的单纯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因此笔者认为,安神法亦不局限于治疗心悸、心律失常,还可治疗神经症、焦虑症、失眠症等与精神心理相关的疾病,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查阅古今文献、相关现代药理研究,从而更有效的发挥安神法的临床治疗意义。 ![]() 本文作者:杨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