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幼崽的语言发育天赋有多强?家长千万别浪费

 阳光语言 2022-08-25 发布于吉林

人类幼崽刚刚出生几个小时,就能根据声音自动追寻母亲,这说明他们语言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

幼儿感知语音的能力有多强?

0-3个月什么都不懂,但却喜欢用嘴自言自语;6个月大开始鹦鹉学舌般模仿妈妈说话;12个月时能够说出可以匹配意义的语言符号;18个月大后学会组词;2-3岁后变身成为“小话痨”。

短短的3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们快速掌握语言发展所需要的所有能力?《语言本能》这本书为我们解开所有谜团。所有的孩子都是带着语言天赋来到这个世界的,有人做过一个很巧妙的实验方法,实验通过用一个信号不断地刺激孩子直到他们感到厌倦,然后改变信号;如果孩子又重新活跃起来,说明孩子一定是能分辨出信号的差异的。

因为耳朵不像眼睛可以移动,有2位心理学家设计了一种不同的方法来观察30天大的婴儿,看看他们的兴趣点是什么。他们把一个开关装置放入一个橡胶奶嘴里,然后将开关连接到一个录音机上,因此当婴儿吸奶嘴时,录音机就会播放。当录音机一直重复发出“吧吧吧吧”的声音时,婴儿们吸奶嘴的速度会越来越慢,表明他们感到厌倦了。但是当录音变成“啦啪啦”的声音时,孩子们又开始更用力地吸奶嘴试图听到更多不同音节。

6个月前就能分辨不同音节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做了语言感知实验,用来测试婴儿的第六感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婴儿对音素的敏锐感知远超出成人,成人只能区分音节或元音的不同,但是婴儿可以分辨得更加精细。比如两个音质不同的“吧”,成年人听起来就是相同的“吧”,但婴儿可以分辨出两个“吧”的音质区别。所以婴儿在最初感知语言的时候,可以从混淆的音节中听辨出很多不同的音素,甚至从长音节、短音节中找不同。这就是所有婴儿来到人世间所具备的“语言天赋”。

正是因为对音素的敏锐感知能力,在6个月大左右,当婴儿继续分辨母语中那些独特的不同音素时,他们开始将这些独特不同的音归并在一起,这些独特的音能让他们的母语形成一个单独的音素。到十个月的时候,这种感知能力帮助婴儿完成了语音—语义的转变。在说出有意义的语言之前,他们一定是将声音直接分类,以某种方式来协调他们的语音分析模块来传达他们语言中的音素。这个模块就是未来学习语言词汇和语法的基础开端。

在第一年里,婴儿的发音系统变化很大,最初婴儿的声音细小尖锐,这个声带有关,也与喉头有关,3个月大时,喉头逐渐下降,随着吸吮力量的增加,吞咽功能锻炼后,舌头可以前后移动,所以能够发出更多元音。

在如此超强的语言天赋加持之下,仍然有6%的孩子出现说话晚,发音不准等诸多问题。所以有必要提醒家长,不要以为0-6个月之前的宝宝什么都不懂,一定要利用这些语言天赋,早点开展语言刺激,让孩子们提前发展语言感知学习,做好语言学习方面的准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