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置效应是指人们在面临盈利时是风险规避型...

 冷雨雪 2022-08-25 发布于上海
处置效应是指人们在面临盈利时是风险规避型,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好型的。在股票市场上则表现为人们过早卖出赚钱的股票,然后死守亏钱股票的行为。这是行为经济学家赫舍·谢弗里(Hersh Shefrin)和他的合作者梅尔·斯塔曼(Meir Statman)早在1985年就提出来的。投资者倾向于售赢持亏。

理论上,我们应该持有上涨股票来赚取更多的收益,卖出下跌的股票及时止损,但现实操作却恰恰相反。当股票赚钱时,人们通常很愿意卖掉股票,虽然股票可能一年会上涨80%,但大多数投资者在赚到30%-40%时就卖掉股票,让投资收益落袋为安,回避风险。而当股票亏钱时,人们往往愿意长时间地持有股票,直到股票价格回升到本金之上,投资者此时就变成了风险偏好型。

经统计学分析,个人账户中,下跌股票的持股时间比上涨的股票高20%,而且股票上涨后的卖出概率比下跌后卖出的概率高60%。芝加哥大学的一位金融学教授在分析了1980年至2002年,20多年间3万多个美国共同基金的持股和交易样本,发现基金经理操作同样存在处置效应现象。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上涨的股票接下来会下跌,而下跌股票会触底反弹,处置效应操作可以增加收益。但从长时间统计来看,涨的会继续再涨,跌的会继续再跌。捏在手上的亏损的股票还会继续亏。显然处置效应绝不是理性决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