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荣耀――灭百济(一)

 金色年华554 2022-08-26 发布于江西
大唐荣耀――灭百济(一)
百济,为中国东北古扶余人南下朝鲜半岛后,在半岛西南部建立的国家,位置大致为今日韩国之忠清南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等地,都城居拔城,又名固麻城。五别都,中古沙城,东得安城,南久知下城,西刀先城,北熊津城。
百济国家上层统治阶级为扶余贵族,中下阶层则为三韩之中“马韩”原住民。扶余人南下建立的另一国家即是高句丽(非后世的高丽,谨记)。百济、高句丽,与半岛原住民“辰韩、弁韩”等三韩之二所建立的新罗,并称为半岛三国。
东晋咸安二年(372年),史书始载百济王名近肖古者,朝贡于东晋。义熙十二(416年)年,东晋下诏(实际是刘裕主持),封百济王余映(扶余映)为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将军、百济王。
宋永初元年(420年,)宋武帝刘裕登基,进号余映为镇东大将军。有宋一世,百济分别于景平二年(424年)、元嘉六年(429年)、泰豫元年(472年)朝贡于宋,并寻求宋之文化科技及军事支持。
其后南朝齐、梁即立,百济均与其往来不绝,并于北朝之北魏、北周、北齐亦加往来。
四世纪后,百济一度强大,于高句丽、新罗争雄,向北击败高句丽,杀死其国王(故国原王),向南彻底消灭残存的'马韩’部,疆域最广时囊括西朝鲜半岛大部,并到达中国辽西一带,全盛。并通过海路与中原王朝及日本开战贸易往来。
之后高句丽开始强大起来,百济在高句丽持续不断的军事攻击下,逐渐失去汉江流域所辖土地,国土萎缩。
至宋元徽三年,北魏延兴五年(475年),高句丽攻破百济都城,百济被迫迁都熊津城(今韩国公州),并与新罗结盟,共同对抗高句丽。
百济在六世纪中期曾中兴,梁大同四年,东魏元象元年,西魏大统四年(538年),百济武宁王迁都泗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巩固王权,建立集权统治,为纪念前代发源地,改国号为南扶余。
这一时段,是百济文化繁荣昌盛时期,同时,大量科技文化知识,在此期间,自百济传入日本列岛,来自日本的军事物资援助,也源源不断到达百济。日本古都“奈良”,有部分学者考证:即是以百济词语-“王国”,而命名得来。百济与日本源远之深,可见一斑。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