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中医的时候,不要舍本逐末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8-26 发布于甘肃

先来看一个医案: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湖南省政府主席、军阀何键的父亲得了病,老爷子从乡里头次进城享福,不到半月,一病不起,高烧不退,群医束手。(彭坚)伯祖父以上等高丽参一枝烧炭、加保和丸煎汤,一剂而热退身凉。

这个医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个上等高丽参烧成炭了,它还有作用吗?

都成炭了,当然没什么作用了。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这个就是心理战术了。给军阀的父亲治病,如果不用点贵药,家属肯定是不愿意用药的。但用了贵重的滋补药,病人是食积发热,病情必然会加重。于是医生想出了一个既能顾全军阀的金贵,又能却保病情不加重的办法。

只是可惜了这枝上等高丽参,在野外吸取天地之精华几十年,被一把火烧了。

如果学习医案的时候,感觉高丽参烧炭很新奇,自己碰到类似的案例,也高丽参烧炭,那就舍本逐末了。

类似的做法,在中医教学上也一样存在。

普通人心目中的中医,是神秘的,深不可测的。如果不加点神秘元素,就感觉不正宗。

现在不少搞中医教学、培训的,通常就带点神秘元素,如秘方、真传、易经术数之类的,不学得云里雾里,就感觉不正宗。

同时,如果只讲干货,几句话就讲完了,如果掺杂一些不要紧的神必元素,课程时长就可以增加。

伤寒论的注解也是这样的。为什么不同的医家会有不同的注解?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理论,但是双方的临床疗效都不错?原因就在于,这些医家临床用的是方证(保和丸),解释是自以为是上等高丽参炭起作用了。学习的人,也以为是上等高丽参炭,用的时候就不灵了。

遇秋认为,用于临床的中医知识,是非常朴实的,很容易学会、掌握。所以,遇秋的中医课程,讲的内容,追求实效,尽量少掺入神秘信息,让尽可能多的人学会实在的中医知识,治病救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