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大战在即,毛主席却下令枪决军区参谋长:他的问题不能原谅

 梦想童年594 2022-08-26 发布于江西

1948年,晋察冀边区的一场公审大会上,群情激愤,被公审的不是汉奸,也不是敌特,而是我党的高级干部——冀中军区参谋长黄寿发,只因犯下大错,被毛主席下令审判后处决。

公审之前,反复有人找到毛主席,为黄寿发求情,都被毛主席断然拒绝。

毛主席说: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他的错误是不可原谅的,此人必须处决。

黄寿发究竟犯了什么错?毛主席为什么非要处决不可呢?

革命生涯履立功

1911年,黄寿发出生于福建省连城县,因家庭贫困,黄寿发上不起私塾,只能给地主家放牛,稍微大点就给地主家做泥工。

这家地主并不是什么善人,平日里对黄寿发很是苛刻,经常不给饭吃,克扣黄寿发的工钱。

家庭贫困的黄寿发不得不一直忍耐,直到赤卫队来到这里,黄寿发才看到希望。

赤卫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的群众武装组织,从事军事斗争的同时,还要照顾生产。

赤卫队到这里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地主揪出来,进行公审,并把地主的家产和田地,分给了附近的乡亲,黄寿发也在其中。

完成前期的土地工作后,赤卫队开始在黄寿发的家乡发展队伍,深受感染的黄寿发,在父母的支持下,加入了赤卫队。

翌年,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黄寿发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参军后的黄寿发作战英勇,常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也因此多次负伤,由于表现优异,黄寿发很快被发展入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在红军期间,黄寿发屡立战功,从战士一路升任至团长。

长征的苦,黄寿发一个也没落下,爬雪山,过草地,在几万里的辗转腾挪中,黄寿发多次大破敌军,为所部进军立下奇功。

黄寿发的才能,在此期间得到了充分发挥,中央也注意到了这个来自福建的年轻人。

抗日战争开始后,黄寿发被任命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参谋长,与司令员杨成武一道负责这个区域的军事斗争工作。

晋察冀军分区属于对敌前沿,各根据地与日占区国统区犬牙交错,形势极其复杂。

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任职参谋长,足以看出上级对黄寿发的重视。黄寿发也没有辜负上级的信任,将这里的工作搞的有声有色。

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也将其视为得力助手,军区不少事项也有黄寿发的参与。

1939年,在黄土岭战役中,黄寿发作为战斗的具体执行人,对战斗进行了详细计划,并且亲自跑上前线,调兵作战。

就在战斗进入到白热化阶段,黄寿发在望远镜里发现,就在前线不远处的村庄里,一伙身穿指挥官军装的日军在院子里活动,从这伙人的行为动作来看,指挥层级格外明显,里面必有大官。

黄寿发立即调来几枚迫击炮,瞄准小院进行射击,几声爆炸后,院子被夷为平地。

黄寿发还不知道,他这一举动,带来多大的影响。

几天后,人们才从日方的报纸上看到,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凋谢在太行山上。

黄寿发顿时名声大噪,连毛主席也发来贺电。立下大功的黄寿发也因此得到了很多女性的仰慕,何茵就在其中。

何茵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家境优渥,抗日战争爆发后,何茵怀着一腔热血投身革命,由于接受过正规教育,何茵被任命为冀中军区报务员。

黄寿发与何茵,称得上郎才女貌。别看黄寿发是军分区参谋长,其实际年龄也才28岁,经人撮合后,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此时的何茵还不知道,她嫁给了一个魔鬼。

那么,前途一片光明的黄寿发,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导致群情激愤,被毛主席亲自下令处决呢?

私心严重酿大错

黄寿发的才能与功劳无可否认,但缺点也较为明显,由于自小未接受过文化教育,加上其本人军阀作风严重,对政治学习一直较为抵触。

最简单的官兵一致他都做不到,经常因打骂士兵而被上级批评。

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我党对其一直是狠狠的批评,大胆的使用,尽力将其错误的思想扭转过来。

黄寿发明里顺从,暗里抵抗,对党的一番苦心视而不见,这也导致了他彻底滑向深渊,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1947年年初,正值农历新年到来之际,晋察冀边区河间县黑马张庄的三声枪响,打乱了人们的思绪。

附近的士兵赶紧顺着枪声寻去,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没想到枪声竟来自军区参谋长黄寿发的住所,他们赶紧敲门,却无人应答。

士兵们不得已破门而入,只见堂屋中间,黄寿发的妻子何茵倒在血泊之中,手上握着一把手枪。

事关重大,此事立即被上报军区侦查部门,根据调查结果,黄寿发有重大作案嫌疑,侦查部门很快就找到黄寿发,黄寿发一番说辞,让军分区震惊。

黄寿发承认,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他对何茵开了两枪,但是致命的一枪,是何茵把枪抢过去自己打的。

但根据周边人的证词来讲,这三声枪响离的很近,不可能是何茵自己抢夺的枪支,黄寿发明显说谎了。

黄寿发立即被带了回去,在后续的审讯中,无论侦查人员怎么问,黄寿发都一直坚持,是何茵自己开的致命一枪。

想拿口供是很难了,侦查人员不得不寻找更多证据。

很快,法医那里传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死者何茵,已经怀孕,这次谋杀,导致一尸两命。

拿到尸检报告后,黄寿发案件的负责人孙毅,气的大拍桌子,他立即拿着报告,来到审讯室,再次提审黄寿发,黄寿发依旧死咬着是不松口。

孙毅气愤的将报告扔给黄寿发,黄寿发不知何物,慢腾腾的将报告捡了起来。

当他看到报告里,何茵已经怀孕,顿时绷不住了,想张嘴,又不知说什么,报告在他手中越攥越紧,半天回不过神。

孙毅冷冷的看着问道:“该承认了吧”!黄寿发这才反应过来,迫不得已将事情的经过进行了坦白。

原来在此之前,黄寿发与何茵已经生下了一个女儿,由于两人工作繁忙,无法陪在女儿身边,为了保障女儿的生活,两人专门给女儿找了一个年轻保姆单洁英。

长期分居两地,黄寿发与何茵聚少离多,寂寞难耐的黄寿发便与小保姆单洁英混在了一起。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何茵偶然的一次回家,撞破了两人的奸情,黄寿发急的下跪求饶。

黄寿发身居高位,一旦何茵告发此事,黄寿发的前途就全完了。

在黄寿发的苦苦哀求下,何茵答应不追究此事,但前提是将单洁英送的远远的,不要再与其有来往。

黄寿发表面上答应了,心里却对何茵恨了起来,他妄想到,如果没有何茵,他与小保姆的事情,就可以顺理成章了。

黄寿发想到这里,就去找自己的警卫员边振海,要求其开枪打死何茵。

边振海没有答应他荒唐的要求,转而劝解他不要做这种糊涂事。黄寿发大怒,给边振海骂了一顿,摔门而去。

遭到边振海拒绝的黄寿发越想越气,最后决定亲自动手。

一个党的高级干部,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就这样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天,黄寿发借故与何茵开始争吵,何茵也并不相让,本就有错在先的黄寿发,逐渐处于下风,气急败坏的黄寿发迅速从腰间掏出配枪,砰砰砰三枪,打到了妻子身上,何茵中枪身亡。

为了掩盖现场,黄寿发将配枪放到何茵的手上,编了一个理由,扬长而去。

案发后,黄寿发的警卫员边振海也如实录了口供,确定黄寿发曾要求他打死何茵。

案件就此真相大白,黄寿发的事情震惊了各方,关于如何处理黄寿发,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为何最后需要毛主席亲自下令才将黄寿发处决呢?

明正典刑显公平

黄寿发案发后,屡次有人找到孙毅求情,其中不乏孙毅的上司,理由也无非就是以下两种。

一则是黄寿发的历史是特殊的,不同于一般人,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黄寿发立功无数,在晋察冀军区有一定的声望,很多人担心,贸然将其枪毙,会带来不利影响。

再者,在我党过去的历史中,因犯下大错被处决的功臣不是没有,但此时内战正在进行中,到处都缺干部,特别是缺黄寿发这样的高级干部,如果将他杀掉,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损失。

另一方面,呼吁将黄寿发明正典刑的呼声也不小,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这种呼声也是主流。

黄寿发的案子就在各种争议中拖了下来,直到这份案件的报告摆上了毛主席的桌头。

一个立过大功的人,如果犯了大错,应该怎么处理,毛主席给出了答案。

在翻阅到关于黄寿发案件的报告时,毛主席果断作了批复:黄寿发的问题不可原谅,必须予以处决。

毛主席一锤定音,黄寿发迎来了他的末日。

得知批复后,有人想给黄寿发求情,也被毛主席拒绝。

在监狱期间,黄寿发一直妄想着用过去的功劳免去死刑。让自己重上战场立功抵罪。

直到枪决的命令下来,黄寿发才明白,共产党没有和他开玩笑。曾经的政治学习被他所抵触,党对他的挽救他也不理解,他一步一步纵容自己滑向深渊,最终无可救药。

黄寿发忘了,他也曾是被地主压迫的放牛娃,是一个饿的吃不上饭的孩子。

随着职位的不断提升,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被他抛诸脑后。

很快,公审大会开始,黄寿发被押到审判台上,孙毅宣读了判决书,黄寿发的行为激怒了在场的群众,群情激愤,一片喊杀之声。

公审大会结束后,军法处将黄寿发押到河滩,执行了枪决。

黄寿发被枪决后,群众对共产党的光明正大感到佩服。

同样是高级将领犯错,共产党的处理办法与国民党产生了本质上的区别。

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名将张灵甫因怀疑妻子外遇,开枪杀掉妻子,最后在多方干预下,才将其关进监狱,内战爆发后,张灵甫被释放参战,最后在孟良崮战役中才被击毙。

纵观我党,因犯下大错被坚持处决的功臣,则不止黄寿发一人,在黄寿发之前,还有延安著名将领黄克功。

1937年,黄克功在与延安女大学生刘茜热恋一段时间后,因逼婚不成,怒而将其枪杀。

事后在对黄克功进行审判时,黄克功扒下衣服,露出身上的伤疤,来表明自己的功绩,让审判人员一时下不来台。

为了争取免于死刑的可能,黄克功专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要求毛主席来定夺他的罪行。

此时已经有多位领导干部前来向毛主席求情,希望能枪下留人,最后都被毛主席予以拒绝。

毛主席说道,黄克功的过去是光荣的,杀了他我们都很惋惜,但是我军出了他这样卑鄙的,没有立场的人,影响是极坏的,如果不对他处以极刑,则无法教育红军,教育干部,教育每一个人。

他的死,是他自己导致的,所有人都需要引以为戒。

最后在毛主席的坚持下,黄克功被依法处以极刑。毛主席将上述表态也专门写到了给黄克功的回信中。

在公审大会上,除了判决书,毛主席给黄克功的回信也在大会上进行了宣读。

黄克功如梦初醒,在高呼三声万岁后被押赴刑场枪决。

为革命工作不是为自己争夺特权,更不能有了功劳就视他人生命为草芥,否则必将吞下自酿的苦果。他们的经历也必将警醒着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