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顶刊译评 | 移民裔候选人和选举歧视:内群偏好还是外群敌意?

 花间挹香 2022-08-27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编者按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曾评价过雅典城邦的投票和选举活动,到20世纪50、60年代行为主义政治学兴起,西方学者开始大量使用计量方法对选举进行研究,并且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术领域。本文从微观层面出发结合社会心理学对“选举歧视”提出了新的解读,长久以来关于“选举歧视”的理解仅停留在选民投票中对移民裔候选人的敌意,然而本文通过对2015年瑞士大选投票的量化分析,证明了对本土候选人的偏好也属于歧视的一部分,并且会给少数族裔候选人带来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在文末结论中也表明,这类“隐形歧视”广泛存在于西方民主国家的选举中,这是一种社会心理机制与各国选举制度关系不大,但是,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和选举制度下精确量化这种歧视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研究。

PS:顶刊译评由政治学评介外文编译团队义务提供,团队坚持分享、翻译学界研究成果,旨在方便大家了解更多的学术资讯,为促进国内政治学特别是比较政治学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多多批判指正,期待您在后台给我们公众号留言,或添加政治学评介的官方编辑部微信-政评君(Z-Pjun)。我们也诚邀志同道合的学友加入我们,共同领略政治学的风采,为学术公益贡献力量。

# 作者介绍 #

图片

Lea Portmann,卢塞恩大学博士后、国家公民职责委员会活动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选举行为、歧视、少数民族政治包容性和移民政策。

图片

Nenad Stojanovic ́,日内瓦大学政治学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多元文化社会的民主,目前重点研究直接民主、民粹主义和微型公众协商。

         # 文章来源 #          

Lea Portmann, Nenad Stojanovic ́. Are Immigrant-Origin Candidates Penalized Due to Ingroup Favoritism or Outgroup Hostility?.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22), Vol. 55(1) 154–186.

          # 期刊介绍 #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比较政治研究),简称CPS,是一份1968年起发行的学术期刊,目前影响因子为5.143,五年影响因子为6.058。

文章内容导读

  摘要 

目前对于少数族裔在民选职位中长期持续缺少政治代表性最广泛的一种解释是少数族裔候选人受到了主流民众选民的歧视。然而,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区分这两种形式的歧视:内群偏好和外群敌意。我们可以通过从瑞士选举中获取的大量数据来区分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因为在瑞士选民可以对候选人投赞成和反对票。研究结果表明,拥有非瑞士姓名的移民裔候选人在选举中处于劣势,因为他们会比拥有典型瑞士姓名的候选人获得更多的反对票。但是我们也发现少数族裔候选人面临第二个劣势:选民会分配给非移民裔候选人更多的选票以歧视少数族裔候选人。这两种形式的选举歧视与候选人所在的政党密切相关,并且少数族裔候选人所属的特定外部群体影响没有预期的那么明显。

关键词:选举行为;选举系统设计;歧视;移民少数裔;内群偏爱

一、引言

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民主理论实践的核心,然而,这些民主理论都不能避免当代大多数民主国家中少数族裔政治代表性不足的问题。虽然在选举的基本假设中,任何候选人在获胜道路上都存在着潜在障碍,但是选举歧视可能是少数族裔候选人处于劣势的决定性因素。根据这一理论,大量的主流选民会在投票上惩罚少数族裔候选人。

本文核心在于通过将社会心理学与选举行为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接近选举歧视研究的本质。具体来说,我们关注的是在社会心理学学科中占突出地位但在选民行为研究中却被忽视的方面: 选举歧视中对主流候选人的内群偏好。经过60多年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歧视的问题不仅仅是针对外部群体的敌意或仇恨,也常常植根于人们对于自己群体内部成员的“好感、判断和行动”。根据这方面文献研究显示,内群偏好和外群敌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并不是简单的相反关系,他们是根植于不同潜在动机并且独立存在的。例如,当人们在一个对自己群体有利的选择(比如,提供捐款)和一个对外部群体不利的选择(比如,撤回捐款)之间进行选择时,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一种。

在选举领域,这种歧视区别的分析表明,即使在没有主流选民敌意的情况下,少数族裔候选人在选举初期也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对于群体内部候选人的偏好就足以阻碍他们的成功。普遍意义上看,大多数民主国家选民不能通过选票来表示出对个别候选人的明确支持或反对,但是瑞士是一个例外。瑞士的人民直选制度主要特点是,允许选民对单独候选人投支持或反对票。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对内群偏好和外群敌意进行区分,进一步来说就是,可以观察到选民对群体内部候选人与群体外部候选人的支持或反对票的“资源”分配。事实上,瑞士为社会心理学研究这两种歧视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这种环境优势在于瑞士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其中包括本土文化与移民植入文化,以及大量的少数族裔群体。

为了通过实证方式区分这两种形式的歧视,本文分析了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2015年的选举结果,并重点关注移民裔候选人。我们的分析基于由于官僚主义阻碍迄今未被使用过的原数据集。这个数据集源于瑞士各市和州的选举软件,这为观察选民的投票行为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机会,即通过这些手工涂改选票,统计出哪些候选人在各自的政党选项中被添加或划掉。本数据包括约68.7万张涂改过的选票,基本是从瑞士所有州收集的,其中包括超过1000多个城市和3500名候选人。

考虑到选民面对的候选人数量众多,我们预设选民倾向于采用“低信息理性”进行判断,例如,选民会使用选票上容易获得的线索来判断候选人信息。基于这一前提,本文结合欧委会官方移民信息与瑞士统计局信息作为移民背景依据,将选票上候选人姓名分为“瑞士人”与“非瑞士人”。

本文得出四个结论,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非瑞士”姓名候选人比“瑞士”姓名候选人得到更多反对票,本文认为这是外群偏见结果。其次,“瑞士”姓名候选人比“非瑞士”名字候选人获得更多支持票,这表明了内群偏好对移民裔候选人选举机会的影响。事实上,拥有“非瑞士”姓名的候选人因获得较少的支持票(即内群偏好)所产生的劣势甚至比获得较多的反对票(即外群敌意)更为明显。第三,我们证实了近期的研究发现,即外国姓名候选人大多在右翼政党名单上受到歧视。但是,并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对于主流候选人的偏好是右翼选民行为。第四,对“非瑞士”姓名候选人之间的歧视差异没有预期明显,尤其在西方名字和非西方名字之间。这是一个让人惊讶的发现,因为此前对于瑞士的研究表明,来自非西方国家(如前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的移民公民比来自西欧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公民更容易受到歧视。

综上所述,本文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区分对非移民裔候选人的歧视(内群偏爱)和对移民裔候选人的歧视(外群敌意)。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明确证明了内群偏好是理解选举歧视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也进一步论证了不同的外部群体受这两种形式歧视影响的程度,以及歧视如何随着候选人政党以及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看待选举中的歧视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未来研究指出了新方向。

二、理论框架

关于歧视的主要理论方法关注的是针对特定个人行为的歧视。例如,一种关于歧视的普遍错误认知是认为“歧视某人仅仅是指会对他人产生不利的行为方式,与其他对待他人方式无关”。

这种倾向导致了在选举歧视研究中认为对少数族裔歧视主要是外群敌意。早期文献研究认为,主流选民不愿投票给少数族裔候选人,是由于他们认为少数族裔候选人是一种威胁。另一种选举行为研究认为,选民会根据简单的线索,比如候选人的社会人口特征作为认知捷径来推断候选人的信息。这样的捷径可以使选民通过低信息量处理方式,判断候选人的意识形态、政策立场和预期行为。然而,这种认知捷径也会导致严重的选举决策偏差,这种推论的支持者认为选民对少数族裔候选人的(比如偏见)看法是产生歧视的原因。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强调“微妙”或隐藏的偏见的作用,比如在美国普遍存在的象征性种族主义,这种种族主义是通过负面感情所引发的负面反应。最后,外群敌意可能源于个人人格取向,即对从众的渴望或对等级制度和自身所在群体的支配地位的偏好。

简而言之,尽管这些研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解释对少数族裔候选人的选举歧视,尤其是在右翼选民中的歧视,但就我们对少数族裔候选人的研究而言,这些理论论点都得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 相对于非移民裔候选人,选民会歧视具有移民背景的候选人。

然而,内群偏好也可能导致歧视。这种形式的歧视的主要驱动力是对内部成员的偏见。事实上,通过对随机选择的学生群体进行的实验表明,个体更喜欢将资源分配给自己群体内部成员。这种经验性观察引发了社会心理学理论视角的转变,社会认同理论为内群偏好现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心理学解释。此外,选民的认知捷径也可以解释内群偏好:选民可能更喜欢代表自身人种特征的候选人,因为会期望这些候选人理解和代表他们的利益。最后,群体内共有的刻板印象不一定都是负面的(比如外群偏见),也体现为对自己群体内部的积极评价(即群体内偏见)。

因此在选举研究中,我们将这些因素应用于对移民裔候选人选举歧视现象的分析,并专注于内群偏好行为,即有利于主流候选人行为导致的歧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相对于有移民背景的候选人,选民会对非移民裔候选人更加偏爱。

三、相关背景

瑞士选举通过比例代表制中开放名单方式进行人民直选,选民可以对单独候选人投支持票。瑞士联邦议会国民院有200个席位,根据各州人口比例划分出了26个选区。

投票资料会邮寄到每个有选举权的公民家中。选票资料上包含了至少12个政党的候选人名单,选民可以找到候选人的姓名、出生年份、居住地,并且根据不同州要求,有些还可以找到其他信息(例如,职业和协会成员)。我们还注意到,具有选举权的公民均会收到相同的投票材料,不受所在州和居住城市因素影响,另外,基本所有主要政党都会派出候选人在全部州参选,但选票中候选人会根据不同州而定。例如,在提契诺州竞选社会民主党的候选人与在日内瓦州竞选同一政党的候选人是不同的。

在选票上选定一个政党后,选民有下列选择:

1、仅投票不修改,即不向单独候选人分配支持票(未经修改的选票)。当一位选民投出一张未经修改的选票时,她所选择的政党名单上的所有候选人每人都能得到一票。

2、手动修改选票,将支持票分配给个别候选人(修改选票)。与其他国家相比,瑞士修改选票的选项是非常独特的。首先,选民可以对待补席位投出尽可能多的支持票(2到35票之间,取决于选区的大小),可以是对(a)在她选择政党名单上的候选人(cumulation),还是(b)其他政党名单上的候选人(panachage),选民都可以在待补席上手写他们的名字。每个候选人可以从一个选民手中获得最多两张选票。第二,选民可以通过在自己所选政党名单上划掉候选人,投出反对票。在这种情况下,该候选人失去了他或她本可以通过政党名单自动获得的选票。

四、实证部分

我们通过分别观察反对票和支持票来衡量选举中歧视。通过各州和市行政部门的选举软件获取原始数据,且只收集手动修改选票数据,并通过对真实选举数据研究进行推断。另外,我们也会根据不同政党中非瑞士姓名候选人的数量、来源以及在名单中的位置作为因变量建立估算模型。

在表1中,数据收集来自于瑞士19个州的1168个市(截至2015年,瑞士共有2325个市)的修改选票样本,显示每个州的政党名单、候选人和修改后的选票数量。

图片

表1

图1中,建立了计算因变量(支持票和反对票)次数的衡量标准公式,即一个候选人被划掉(或增加)的次数除以对应政党名单上候选人被划掉(或增加)的平均次数的数值。

图片

图1

解释变量为对候选人姓名来源的判断,主要通过对候选人姓名进行编码,通过瑞士数据库中姓氏的注册年份以及“世界名称”数据库中普遍认知的非瑞士姓氏进行统计。

控制变量为对选票上所列的候选人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控制,包括现任职位、名单排名、性别、年龄和已积累任期等。

图2中,根据估算层次模型进行预估,包括对解释变量,不同等级变量、随机项、误差项的叠加进行预估。

图片

图2

图3、表2中,对2015年瑞士国民院中候选人选举表现以及姓名来源进行了统计。

图片

图3

图片

表2

图4、图5中,验证了选民歧视对于移民裔候选人(非瑞士姓名)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外群敌意和内群偏好。

图片

图4

图片

图5

五、结论

本文的研究为探索在选举中选民对移民裔候选人的歧视做出了新贡献。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我们认为内群偏好(对非移民裔候选人更加支持)与外群敌意(对移民裔候选人更加反对)在概念和原理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从社会经验角度,这两种歧视表现适用于所有人类社会,但就选举领域而言,却很难进行实地检验。实证分析的理想选举系统设置是在这个系统中,选民可以分配支持票(允许我们检验内群偏好假设)和反对票(允许我们检验外群敌意假设),这也是瑞士选举制度的一个特殊特征,因此解释了我们在文章中对瑞士案例的关注。

本文研究证明了,除去对少数族裔候选人的群体外部歧视外,对于非移民裔候选人的支持行为也会导致歧视,并且这一因素在选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这种形式的歧视在以往研究中基本被忽视了,因此本文的研究对如何全面看待多民族民主国家中选民行为有着重要意义,我们也希望本次研究结果能够对其他未被充分代表的社会群体产生影响,例如,女性、少数民族群体等。虽然这项研究提供了对少数族裔候选人的歧视及多数族裔候选人的偏见的翔实证据,但未来研究中,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将会有助于我们理解选举歧视的心理机制形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公平的选举策略需要同时解决群体内和群体外的偏见。对于外群敌意可以通过改变对移民裔候选人的负面态度来解决,比如通过对“我们(we)”的重新定义来提高“内群包容”的策略。对于内群偏好可以通过 “展现外群成员意见的多样性来塑造他们个性化形象”进行影响,这也要求移民裔候选人能够展示其在移民问题领域的专长,比如通过媒体和政党竞选活动中的机会,在不同的话题中表明自身立场。此外,不同群体在社会和政治中的接触已被证明不仅能有效降低外部群体偏见,并且能够降低“内群外群差异性”。最后,政党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外群帮助”策略,将移民裔候选人置于更具优势的选票位置,从而抵消这两种形式歧视所带来的影响。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本次研究结果将适用于有关选举制度和选举前景影响的研究,从宏观上看,也将适用于西方民主国家少数族裔候选人政治代表性问题。在后续研究中,需要对精确量化不同背景和选举制度下的选举歧视做出更多的努力。

编译:赵阳昕 | 长春理工大学

审校:袁田西竹 

排版:梁佳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