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事多“照镜子”,少反省自己

 金苹果6 2022-08-27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生活中,总有那些让你痛苦的人,让你痛苦的事。

痛苦的时候,别着急发火,别着急逃跑。先稳住,照照镜子。

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戳中我们痛点的时刻,是提醒我们觉醒的时刻。

面这四种痛苦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

痛苦背后的觉察,是让我们更好认识自己的通道。

当然,我们透过让自己痛苦的人察觉自己,并不是为了过度反省,也不是为了自责。

正如我们照镜子是为了正衣冠,为了更好的看清自己,而不是为了嫌弃自己丑。

图片

那个让你无法拒绝的人

照出你的自恋

有一位朋友跟我吐槽,说她有一位同事,总是对她发号施令。

明明大家都是同级,可同事却总是命令她去布置会场,去给领导端茶倒水。

我问朋友:那你是怎么做的呢?

“还能怎么做,就只能照做呗。我真的恨死自己了,为什么就不会拒绝别人?”

像她一样的很多人,都可以称之为“伪好人”。

好人的反义词不是坏人,而是“伪好人”、老好人。

他们压抑了自己的“坏”,把好人当成一个盾牌,作为自己的防御机制,当对方很强的时候,他们拿出讨好当防御,避免面对自己的弱。

每当有人夸赞他们“好”的时候,他们不会觉得如沐春风,反而会觉得非常羞耻。因为“你真善良”,意味着“你真弱”、“你真傻”、“你被我欺负了还不敢说”。

假好人往往是高自恋低自尊的,他们想要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满足自己的自恋。

每当讨好别人委屈自己的时候,他们都在无声呐喊:我这么努力,你能不能对我好点?我这么好,如果关系出现问题,那就是你的错。

同时,他们又是低自尊的,一边渴望别人的认可,一边又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表达自己的需求。

如果直接表达了拒绝,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那太麻烦别人了,太不懂事了。

“好人”是一个盾牌,隔离了别人的否定,也隔离了我们自己真实的需求。

做了太久的老好人,又觉得非常痛苦,那么不妨察觉一下自己,到底是真好人,还是伪好人。

图片

那个让你痛苦又离不开的人

照出你的共生需求

30岁了还要被父母控制,是一种什么体验?

曾经有一位网友在后台给我留言,她说自己真的非常痛苦,痛苦到想要自杀。

从小到大,妈妈总是要事无巨细地“关心”她。生了孩子后,妈妈又来帮她带孩子。

吃哪家店的煎饼果子,上厕所用几格卫生纸,能吃什么水果,不能穿什么衣服,妈妈通通都要管。

这次她痛苦到想死,是因为她买了一条长度在膝盖以上的短裙,她不敢穿回家,怕妈妈骂她败坏家风,不肖子孙。

就因为一条裙子,差点把自己逼疯。

为什么她这么痛苦,却离不开母亲。

表面上是一些具体的原因,比如需要妈妈帮她带孩子。可是从潜意识层面,是她和母亲在建立共生的关系。

母亲希望自己和孩子共生,就像小婴儿一样,跟母亲深度联结,谁也离不开谁。

小婴儿没有自主的能力,与母亲的共生属于健康共生。但是孩子慢慢长大,母亲还在渴望掌控孩子,左右孩子的选择,那就是病态共生。

这种痛苦的关系,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离不开的原因。

每次母亲发出“共生邀请”,想要干涉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很多人的选择往往是——压抑自己的攻击性,顺从父母的需求。

这也就传递了一种暗示信号:我接受你的邀请,我愿意与你共生。

这种接受也是有利可图的,孩子可以把人生痛苦的责任推卸给父母,自己就不用面对痛苦的根源。孩子做父母的“情绪父母”,享受着自己的伟大感和牺牲感。

孩子的自我被阉割,背负着父母的情绪和需求,很难活出自己的人生。

打破这种共生,就要敢于“坏”一点。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拒绝父母的共生要求。

这个过程必然要面对父母的失望,会让父母也很痛苦,但是这却是分离的必经之路。

毕竟,溺爱任何人都是在阻碍他成长,溺爱父母同样如此。

图片

那个让你讨厌的人

照出你对自己的不接纳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父母总是贬低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怎样才能改变?

有一位网友说出了自己的故事,她的妈妈很喜欢用“鸡”、“贱”、“不三不四”这样的词语形容她。

她眨了两下眼,妈妈就说她是为了勾引男人。

和男友因为异地而和平分手,在她非常痛苦的时候,妈妈说她“就是让人白玩”。

以前她以为妈妈只是嘴毒,后来知道了,妈妈骂她的那些话,其实都是骂自己的。

她的妈妈私生活不检点,出轨过很多人,也被很多有妇之夫抛弃过。

一个人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的时候,就会把对自己的恨投射出去。

自己穷的人,就总是关注别人穷不穷;自己丑的人,就总是骂别人“矬丑胖”;自己笨的人,总是觉得别人是傻X。

她的妈妈通过骂她,就好像自己离这些形容词远了一点。通过说女儿被男人抛弃,来避免面对自己不配被爱的感受。

我们不能接纳自己的某些特质,觉得自己这样会被讨厌,就会把这种自我厌恶投射出去,表现形式就是关注别人的这些特质,并且讽刺挖苦。

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有一些非常讨厌,讨厌到不愿意见到的人?

那个人可能穿着邋遢,可能做事很慢,可能说话很快,可能总是爱麻烦你……

透过这些人,我们可以试着察觉一下自己,对他们的厌恶,背后是不是折射出了对自己的厌恶。

我们是不是觉得如果自己邋遢,磨蹭,喜欢麻烦别人,就会不被喜欢,所以也无法接纳别人的这些特质?

就像那位“恶毒”的妈妈,如果她察觉出对女儿女性特质的厌恶,也许就能看到虚弱的自己,看到不配被爱的自己。

图片

那个总是遇到渣男的人

照出你的匮乏

随着《浪姐3》的热播,甜心教主王心凌召唤了一代人的青春。

这么甜美的一个女孩,却一直都被网友称为“渣男收割机”。

她每一次谈恋爱的男性基本上特征都很一致:事业无亮点,绯闻有亮点。

17岁和范植伟恋爱,分分合合了六年的时间。范植伟在公开场合提起,自己两次家暴过王心凌。还戏谑般地说,王心凌17岁和他谈恋爱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处女。

这时,王心凌的初恋也出来补刀:王心凌15岁和我谈恋爱,没上过床。

图片

后来,王心凌又和姚元浩谈了七年的恋爱。这段恋情王心凌“被小三”,被传出私密照,被伤的遍体鳞伤。

频频遇到渣男,也许显示出了一个人内心的匮乏。

王心凌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在她弟弟出生几天后,就丢下她们母子三人走了。

在生活的压力下,妈妈患上了抑郁症,王心凌自然地承担起了家庭中“妈妈”的职责。她接收妈妈的负能量,代替妈妈养家的责任。

匮乏的内在小孩,让王心凌一直都在重复童年的模式——懂事、缺爱,又渴望被爱。

这样的女孩,最容易爱上渣男,也最容易遭遇情感暴力。

渣男的不稳定性,能够激起她们的圣母心,重复童年时,自己“当妈妈的感觉”。

同时,她们还享受渣男做错事之后,在她们面前痛心悔改的样子,就像恋爱初的蜜月期一般。

这种高浓度的感情,让她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匮乏的内心,无法被一个正常的男人填满,只能重复与渣男恋爱的上瘾行为。

如果你也沉浸在这种痛苦的关系中,不妨察觉一下自己,为什么不舍得离开错误的人,为什么不能拥有好的感情。

看到自己的匮乏,才能努力去填满它。

图片

写在最后

生命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的人来教会我们爱,有的人来教会我们恨,有的人来教会我们觉察。

那些让我们觉得厌恶、愤怒、痛苦的时刻,或许都是提醒我们自我察觉的。

但是,这察觉并不是意味着“受害者有罪”,也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过度反思自己,更不意味着不能离开伤害我们的人。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认识真实的自己,释放自己的生命力。

不是为了检讨自己是不是活该,而是为了观察自己的软肋与脆弱。

人呐,可以适度察觉自己,但是不能过度反省自己。

觉察多了,容易变通透。反省多了,容易变抑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