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饶现清代庭审彩照被制成明信片全世界发行 铅山县一身“黄马甲”

 梦想童年594 2022-08-28 发布于江西
文章图片1

在上饶市区三江片区有一处长满藤蔓的老房子,院子里生长了一棵古樟树和一排翠竹,这就是林和顺博物馆。

几十年来,馆长刘智勇倾尽自己的所有心血,建起了这个有一定规模的展品的博物馆,也是目前上饶市唯一的一家民间博物馆。

小编在林和顺博物馆的显著位置看到馆长刘智勇收藏的一帧照片,引起小编的注意。这是一段由澳大利亚人毕尔记录下的历史瞬间。

文章图片2

1880年,澳大利亚人毕尔走在江西铅山县拍下了历史性的一幕,铅山县衙门、知县刘凤伦当庭审理案子,一对男女跪在知县面前,年近古稀的他面部毫无表情,包围在周围的人一脸严肃。柱头上的一副对联格外醒目,现在依然很清晰:“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可见当时社会对公正依旧是渴望的,这也是主流社会的要求。

文章图片3

1880年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摄影家传教士毕尔达,他是中国清代铅山知县刘凤纶的朋友。

刘凤纶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原名延琼,字紫琴,号畅陔,兴国州兴教里(今湖北省阳新县枫林镇)人。1864年中举,1874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877年春,任江西铅山县令。见该邑谷仓空乏,便自捐俸金,并号召邑中士绅富户 捐献,未及一月, 够谷万余担,以备岁歉。次年夏,河水猛涨,县城大义桥被冲坏,又捐俸补修。1891年为湖南临湘令,曾请兵镇压县东南大云山义军汪殿臣部。旋升湖南直隶知州,获四品衔。到任后,见州县乃滨江区域,水患频仍,即发动百姓增筑长堤,并在雅团设立义学以助开化。1893年调省。1897年就任眉县县令。后该邑洪水为灾,亲往查看,解囊抚恤,并呈报上司请求赈济。

文章图片4

1901年春,陕西、山西发生饥荒,仗义助赈,擢为道尹。经北洋大臣袁世凯奏请,以道员仍回湖南补用,并赏花翎二品衔。1887年,家乡大旱,刘为之请赈度荒。次年,在家乡捐学田。1902年告老回乡,同王凤池主持续修《兴国州志》3卷。

文章图片5

刘凤纶于1831年出生在湖南省一个“进士村”的枫林镇坡山村。1864年中举,1874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877年春,任江西铅山县令。1891年凤纶转任湖南临湘县令,临湘是山区,匪患猖獗,你前往任职,成也匪,败也匪。刘凤纶到临湘后,便请兵镇压该县东南大云山匪患。旋升湖南直隶州知州,获四品衔。1901年春,陕西、山西发生饥荒,仗义助赈,擢为道尹。 经北洋大臣袁世凯奏请,以道员仍回湖南补用,并赏花翎二品衔。1902年告老回乡, 1910年冬去世。

文章图片6

据记载,当天刘凤纶正在县衙升堂,进行一起听审案件。毕尔达正赶上,于是驾起了照相机拍下了光绪六年的中国诉讼庭审的精彩画面。图片上显示出坐在县衙门公堂当中是主审官、县令刘凤纶,周围立着二十一位陪审官员和亲兵,对面跪着原告,被告。大厅当中的地上摆放着“听审”的标牌。这是纪录了中国清朝县域公堂审判为数不多的司法场景,照片邮寄回到欧洲。

在德国与瑞士边界莱茵河畔施泰因哈根的c. w. 塔什邮电局将毕尔达的照片制作成彩色明信片,并每周向全世界发行一册。这一册编号为11号,边上加印了一个戴枷锁的中国囚徒,取名叫《中国法院听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