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网火爆的“二舅”,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

 草根女子 2022-08-28 发布于福建

近期网上掀起一股“二舅”热潮,“二舅”这样的人物在农村里有很多,也是当代社会写实的一个缩影。

我家的“二舅”就有好几个,这里简单叙述一二。

父亲是“二舅”之一,出生1956年,虽然没有任何残疾的他,却不失自强不息、默默无闻、宽厚待人的好品德。父亲出生那年刚好赶上饥荒的年代,奶奶生9子,由于家寒,最终只剩下三子:父亲、叔叔、小姑。

父亲6岁就开始学煮饭,人还没灶高,就拿爷爷自己用手工做的小板凳来垫高不够灶的身子。

冬天,天寒地冻,八岁的父亲小小的身子只汲着一张草鞋,在天还没亮便赶着晨雾去放牛,而奶奶怀着孕,还得顾农活、家务,还得照顾比父亲更小的孩子。年轻的爷爷为了讨生活,长年累月都在外村做长工,父亲是家中长子,小小年龄已经开始帮大人承担起一部分生活的压力。

父亲很聪明,读书时成绩一时拔尖,当时教他的老师曾经跟我爷爷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孩子,好好培养,将来定是村中新出的秀才。

后来爷爷因劳累过度,身体日渐虚弱。甚至得靠吃药物才能保养身体,家里变得更加贫寒。

眼看叔叔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当时小学还差半年就毕业的父亲毅然选择辍学帮爷爷分担起养家的重责。

那时候穷,偏偏孩子却一个比一个聪明,家里因为有了父亲的帮扶,尽管那年头伙食一年难得吃到几回肉,就如叔叔说的,那时候生活很苦,在求学那些年腌菜跟西瓜皮都快吃了有一箩筐。但这依然改变不了叔叔后来成为82年县里的理科状元。

而小姑s呢,是第二个“二舅”,家中排最小,只比我仅仅大四岁。从小没得好好养护,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落下耳疾的毛病。

小小年纪懂事的她,却不忍心加重她大哥的负担,小学毕业毅然放弃继续升学的机会,早早回家做了父亲务农的帮手。

只有小学文化的姑姑她并没有想着办残疾证,也不懂得什么去办理残疾证来给自己谋一些福利,她仅靠自己的双手,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赚钱,利用聪明的头脑来管家致富。如今小姑在城里也有了房,还有一儿一女,有个勤劳憨厚的丈夫守护她。

父亲呢,靠着自己的勤劳能干,80年代末身家上万,是我们村靠自己成家立业的第一批致富年轻人。

记得81年,我出生的那一年,家里穷的连满月酒都办不起,满月那天,亲戚都来了,家里还不知道置办酒席的钱在哪,妈妈只得把外公置办的嫁妆都拿出来,家里东凑西凑出来的钱,只够父亲请朋友帮忙去县里砍母猪肉置办简易酒席的钱。

偏偏那年,遇到爷爷生病被送往邵武第一医院抢救,因没有钱缴纳住院的押金,父亲只得把结婚的手表当在了医院,然后才去到处找人求助,那时多亏遇到父亲的堂姐相助,才让爷爷度过危险。

后来有了我们三姐弟,父亲尽力帮托,给弟弟买房,前前后后拿出二十万,这对一个农村的老头来说,20万并不是小数字。

而父亲如今已是68岁的老头,也依然没给我们三个子女增加任何负担,他虽是农村老头,但却抠抠搜搜地给自己存下了一笔养老金。

如今我们叫生活难,父亲总是说,人要往前看,你们现在的生活比起我们那时候已经好太多,至少不用挨饿,缺衣少食,如今挣钱的机会处处有,就得看你脑袋怎么合理去用。

父亲一生帮人无数,有人困难问他借钱,他从不考虑钱最终是否收得回来,只要有人找他借,他便慷慨相助,母亲说父亲借出去的一些钱,有些都打了水漂。

父亲总是说,人都会有困难的时候,他没还,说明生活还没缓过来,给人留一条路,让他松口气,他缓过来总会来还的。

有人说,父亲也许是有我叔叔的相助,才能这么好。其实还真没有,父亲是个很自觉的人,他总是说一个农村的孩子,靠自己考上大学进城,家里没有好的根基,无依无靠,并不容易。这么多年,父亲深知叔叔在上海不易,从不增加兄弟的负担,爷爷奶奶一直以来也都是父亲跟母亲侍奉到老,因为叔叔有父亲这样的大哥,他才能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地在上海成家立业。

我有幸去过上海,去过福州,飞过苏杭,也见过人中之凤,也与绝地求生者相处过,唯独我的父辈这一代的精神,却是当代年轻人所没有的,也是当代在体制上上班人身上所看不到的,那是我们这个民族身上千百年来所有的坚韧、美好与默默无闻。

或许将来的有一天我也许也会成为下一个“二舅”,我们这时代正因为有这样的“二舅”,才能平和,美好的发展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