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敏感皮肤与玫瑰痤疮的鉴别

 新用户0753Ruur 2022-08-28 发布于陕西

敏感肌和玫瑰痤疮的病损表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且玫瑰痤疮本身就伴有皮肤敏感。

所以在两者的鉴别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容易误判。

敏感性皮肤的发病机制与诊断要素

【敏感性肌肤】(sensitiveskin)是一种特殊的皮肤类型,指皮肤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易出现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伴瘙痒、刺痛、灼热、紧绷感等主观症状。

其发病机制主要分两大类,原发性和继发性。

  • 原发性例如遗传因素,尤其是女性的皮肤表皮较薄者,很容易敏感;还有皮肤免疫反应,也与敏感皮肤具备相关性。

  • 继发性如在皮肤科有很多皮肤病会并发敏感,如炎症性皮肤疾病(痤疮、日光性皮炎)、药物(激素、维甲酸)、不恰当护肤和美白祛斑(换肤综合)、微创及有创性皮肤治疗(激光术后)等。

根据《中国敏感皮肤诊治专家共识(2017)》中,对敏感皮肤的诊断包括以下主、次要条件。

  • 主要条件(同时满足2条):

    (1)主观症状:皮肤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

    (2)排除可能伴有敏感性皮肤的原发疾病。

  • 次要条件(伴或不伴)

    (1)体征:皮肤出现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或鳞屑。

    (2)主观评估提示敏感皮肤(>4分)

    (3)半主观评估:乳酸刺激试验评分≥3或辣椒实验≥3

    (4)无创性皮肤生理指标测试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改变。

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和诊断要素

可能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多因素诱导的以皮肤免疫和血管收缩功能异常为主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存在某些易感基因和神经血管调节受体相关基因突变。

因其严重程度的不同,表现也有所不同。典型表现为发生于颜面中央部位的一过性或持久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

早期容易被误诊为“敏感肌”、“过敏”或者“痘痘”,所以没有及时就诊治疗,进而发展成重度的玫瑰痤疮。

注意辨别,玫瑰痤疮可不是痘痘,是一种发生于鼻部及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中年人,女性居多,但病情严重一般是男性患者。

主要分有四种类型:(病损图请点击查看患上玫瑰痤疮不要慌,快来get治疗指南!

  • 1.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I型)

    该型是玫瑰痤疮最常见的类型,以面部红斑潮红,持久性毛细血管扩张为特点,以鼻周和面中部为主,可累及面颊,前额。最初通常表现为双侧面颊部阵发性潮红,情绪激动,环境温度变化或日晒等会诱发或使其加重,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敏感症状,症状反复发作数月后,可能逐步出现持续性红斑或毛细血管扩张,最终形成I型玫瑰痤疮。

  • 2.丘疹脓疱型(II型)

    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型的客户中,部分患者可逐步出现丘疹,脓疱,多见于面颊部,也可同时出现红斑,丘疹,脓疱,多见于口周或者鼻部。

  • 3.增生肉芽型(III型)

    玫瑰痤疮的第三种类型是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的基础上,随着皮脂腺的肥大,可能逐步出现纤维化,表现为肥大增生改变的皮损。

  • 4.眼型(IV型)

    多累及眼睑睫毛及眼睑相关腺体,表现为眼异物感,光敏,视物模糊,灼热,刺痛,干燥或者瘙痒等不适症状。

《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提出了国内最新的诊断标准。

1.必要性表现:

  • 面颊部:伴有阵发性潮红的、可能周期性加重的持续性红斑。

  • 口周/鼻部:可能周期性加重的持续性红斑

2.选择性表现:

面颊部/口周/鼻部:阵发性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丘疹和脓疱、增生肥大改变、眼部症状(睑缘炎、角膜炎、结膜炎、角膜巩膜炎)

3.诊断标准:

a、面颊部满足必要性表现就可诊断玫瑰痤疮,无论是否有选择性表现。

b、口周/鼻部在满足必要性表现的基础上需合并至少1种选择性表现才可诊断玫瑰痤疮。两个部位中只要有1个满足诊断标准,即可诊断玫瑰痤疮。

总结:敏感性皮肤和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有交叉和相通,敏感性皮肤不一定是玫瑰痤疮,但玫瑰痤疮一定是伴随着皮肤敏感的。在治疗上一定要做好诊断,针对性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