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窑专题// 解开柴瓷之谜之十 郑州柴窑遗址

 瑞德阁楼 2022-08-28 发布于河南

关于郑州柴窑遗址的真实存在,知名专家和大收藏家们以无窑址发现一言以蔽之。社会上的柴瓷爱好者和民间田野考古者也随之交口相传,似乎形成了定论,这种众口铄金形成了一种无形压力,对郑州已发现的疑似柴窑遗址,体制内和民间的研究者也抱着谨小慎微态度,或随声附和,宁愿信其无,不愿信其有,期待着北京故宫博物院权威专家的一锤定音,这样以来,就使得郑州柴窑遗址像柴瓷一样又成了一个悬案,一个谜。

郑州真的没发现柴窑遗址吗?真的有,而且还很多,因为在市中心,发掘出土后没有保存下来而已。

一、郑州柴窑是传承的必然,笔者与之如影随行。

1、郑州柴窑继承了郑州古陶器的独异与精美。

柴瓷的独异精美不是出自偶然,郑州柴窑的产生是传承的必然。

郑州陶器生产历史悠久,且有独异性和优越性。仰韶陶器文化遗址、裴李岗陶器文化遗址,龙山陶器文化遗址,在郑州市内和近郊已发现几百处。其中,中原路上的林山寨竖陶窑,在古陶器烧制工艺上已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是整个仰韶文化时期陶窑的典范;碧沙岗陶窑较林山寨陶窑又有了改进,将燃烧室的位置移至窑床的正下方,容积扩大,一次可烧制多件陶器;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双连壶,在中国众多古陶器造型中独树一帜,现在仿制的各类瓷酒器,为河南酒文化添光加彩;青台遗址出土直径30厘米的陶鏊,平光度可与瓷盘媲美,被国际考古界誉为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旮旯王遗址出土的硬质白陶,坯胎已接近瓷的标准,为商代原始青瓷的产生打下了基础;中原西路南边的洛达庙古陶窑遗址,规模大,是一个陶器生产基地,应是郑州成为商代都城的物质条件之一。

图片

1954年建设国棉三厂时,笔者跟随同村伙伴一起打零工,住在旮旯王村南的小树林,目睹了西郊很多古陶遗址和陶器碎片。

2、郑州二里岗原始青瓷文化遗址

1950年在二里岗田野发现了商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青瓷片和残器,民间谣传的更玄乎,说是在南大街王家田地里发现了黄帝后宫的大伙房。当时,笔者在圣达中学上初一,三年级的学友都跑去看热闹,还带回些陶片,原始青瓷片。同学们都嗤之以鼻。教历史的李孝良老师却视为珍宝,以此物在课堂上讲夏商历史。

1954年,在人民公园商代墓穴中又发现了原始青瓷片,传说有一个殷纣王用过的瓷碗,当时,笔者正在市人民广场上体育课,下课后都跑去看热闹,教历史的李孝良老师也在场,李老师又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

1956年暑期,郑州市组织高中生、中专生和民兵在人民公园挖青年湖,堆友谊山,笔者正在读高三,目睹了一些墓穴的骷髅和陶器。省文物工作队挖得一个原始青瓷尊。因为三高的校办主任张建仁与考古队长安金槐是登封师范的同班同学,也喜欢考古,故而,笔者知道了更多的古陶器知识,第一次听说郑州柴窑瓷。从此,柴窑在脑中留下深刻记忆。

1965年,在人民公园西墙外的西陈庄盖十四中教学大楼,发现了窑址,也出土了一个原始青瓷完整器。三高同班同学蓝敬忠在该校当教师,目睹了发掘情况,三高张建仁主任和教历史的黎宏文老师也到了现场。1972年,轻工部在金华召开了原始青瓷研讨会,会上,对原始青瓷始产地展开了激烈争论。安金槐“在会上”的发言几次被打断。1977年在北京香山召开第二次原始青瓷研讨会。赵青云代替安金槐在会上发了言,参会者一致通过“中国原始青瓷始烧于郑州,郑州是原始青瓷发源地。”从此,中国二里岗原始青瓷文化享誉考古界。

3、郑州汉代青瓷

(1)文献记载

民国《瓷史·西汉篇》记述:“近时,郑州发现古代陵寝,得鼎钟等器甚多,其上层别有一墓,得古瓷条纹钵一件,鉴定家审为汉瓷。”

明万历顾起元的《说略》记述:“舜为陶器迄于秦汉,今河南土中有羽觞(瓷酒杯)。”当时的河南指河南郡,(洛阳至郑州地区)。

宋叶寘的《垣斋笔衡》曰:“釉色窑器,言柴窑,说河南土中羽觞。此物不是柴窑就是秦汉之器物。”叶寘已把河南土中的羽觞与柴瓷联系起来。

明代方以智撰《通雅》记述:“匋即窑,柴、汝、官、哥、定固不如永、宣、成、嘉之尽善,宋人言河南土中有羽觞,无色泽者舜之陶也,此或是秦汉耳。元美云:柴窑柴世宗进御未也。”由此可知,河南土中羽觞分有釉和无釉两种,无釉者为陶,是舜的陶器,有釉者应为秦汉瓷器,未必为柴世宗进御的柴窑器。明代方以智也把汉瓷与柴瓷联在一起说事儿。郑州柴窑的产生应与汉瓷有传承关系。

(2)2009年,管城区政府西墙外发掘八个探方,南一号和南二号探方中有汉代瓷窑遗迹(图1)。

(3)2010年,郑州西郊蒋寨南地,发现秦汉陶瓷遗址群。笔者与敬勤俭、袁凯等两次前往,有的瓷窑非常完整;有的火膛在窑室下面的,应是陶窑。

图片

二、后周柴窑是北方青瓷发源地

明朱琰在《陶说》中记有:“五代、赵宋河南有窑者:郑州、开封、陈留、阳翟(今禹州)、临汝(今汝州市)、宝丰、修武(今焦作市)、汤阴、登封、密县、荥阳、郏县、鲁山、邓县、唐河、新安、宜阳、淇县、林县、辉县等二十多市县,郑州窑为首。”

民国黄矞在《瓷史》中记有:“五代数十年间,其瓷窑可考者有五,曰郑州窑、耀州窑、宣州窑(今安徽宣城)、南平窑(今四川綦江县)、越州窑(今浙江绍兴)。”五代应指当时的整个历史时期。郑州名列五大名窑之首。

明吕震撰《宣德鼎彝谱》首提“内府所藏古代名窑瓷,柴、汝、官、哥、钧、定”。柴窑仍居首位。

三、郑州柴窑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郑州柴窑出郑州必然有窑址存在,这是一种常识。

1、郑州发现柴窑遗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专家们没见到不等于没有,专家们没见到不等老百姓没见到。专家们靠什么发声,主要是文物部门的考古报告和专业学者在核心刊物上的论文。民间却不一样。特别是敬勤俭、帖宝祥、袁凯等人,谁家拆旧房盖新屋,挖一米多的基础就会发现瓷片。

1989年,郑州亚西亚和天然商厦建设工地上出土了很多瓷片,葛天才是从那时开始关注瓷片和窑址的,因为,他是郑州市政府国营、集体企业土地转让的负责人之一。地上地下的发掘他都了如指掌。他不但自己拾捡,还买了许多人的瓷片。窑具、窑汗,有的人拾捡的瓷片让他连锅端,并妥善保存至今。

郑州老城改造是1986年提出来,1992年正式开始施实。帖保祥、杨美云夫妇此时开始了文物保护与拾捡。杨美云亲自目睹了魏家胡同的挖掘。最多的是白瓷片,一排几座窑,碗底都有芝麻钉的痕迹。还有二十个大瓮,有一米多高,应该是盛釉液的。郑州晚报社魏伯年回到自己宅院,看着就要毁于一旦的老宅,找到笔者商议向政府写个报告。把魏巍旧居,豫剧演员魏云家老宅与他家老宅保护起来,笔者与他均听祖父辈说房的地下有文物。因为势单力薄没能成行。

1994年,北大街开始改造。李景杨是管城区干部,目睹了当时的情景。他见到很多瓷窑遗址,还拍了几张照片。

1995年,东大街红旗大楼和解放电影院拆迁。袁凯几次到现场,拾捡了很多各类瓷片,以黑瓷片和青瓷较多,还看到窑的遗迹。

1996年,书院街第四木器厂与创新街小学附近的空地上发掘出窑址,敬勤俭、苏涛,袁凯都到现场捡瓷片。

1997年,修建紫荆山路时,在法院东街地区,出土一件碧绿菊口盘和一件碧绿钵。还有很多古瓷片和窑具,肯定有窑址,只是没引起建设者的重视(图2)。

2001年,东西大街扩宽改造时,在紫荆山路西东大街路北,小浪底宾馆建设工地上,省考古院在此发掘出土了古窑址群,似馒头窑,约十几个。赵青云到现场两次,认为是葫芦窑。葛天才从XX手里看到了葫芦窑的照片。遗憾的是,水利部一个副部长带一个大专家来考察,专家鉴定为郑州驿站做饭的炉灶,一夜之间窑炉尽毁,拉到南郊八里沟垃圾场填埋了。但参与发掘者宋国定、王胜利、谢巍做了详细记录。但至今没见考古报告。大专家不是郑州人,不知郑州详情,据清康熙《郑州志》记载,郑州驿站在西大街,近二七广场处。明嘉靖《郑州志》地图显示,驿站的建筑面积是州衙的三分之一。

与省考古院发掘的同时,郑州市文物考古院在东大街路南,与小浪底宾馆工地斜对面,也发掘出宋元瓷窑遗迹四个(图3)。

2003年,法院东街路南,紫荆山路西,北大街路东,易初莲花建设工地上,省文物考古院有发掘。帖宝祥站在自家楼上对工地一目了然。在休工时帖宝祥常去捡瓷片,一个探方的西墙壁下五个小馒头窑清晰可见。此工地距小浪底宾馆约150米。

2004年,盐店后街的郑州三中扩建校舍,发掘出两座窑,比较完整,帖宝祥还钻到窑室里,有一个巨大铁钟的内模非常引人注目,大约有两米高。其中一个灰坑出了一卡车影青瓷碎片。

2005年,唐子巷东头与主事胡同北头有一防窑洞口塌陷,民工在修建时,挖出大量的瓷片和窑具,帖宝祥和敬勤俭天天待在那里捡了不少瓷片。所以,他们认定唐子巷地下有古窑址群。

2005年,唐子巷西口与南大街交界处拆迁,发掘很多陶饰件。一个人捡了几编织袋,还有不少窑具。传说是柴荣开店的地方。(图4)

2010年,在小浪底工地斜对面,东大街路南,紫荆山路东,盖郑州邮电大楼时,郑州市考古研究院进行了发掘,笔者听郑州市考古研究院江南说,发现了很多瓷片,国为考古更重视墓葬,对不太明显的瓷窑遗址不了解也没引起重视。

然而近在咫尺的帖宝祥以一个保护者身份却常来关照。考古人员撤离后,施工方进入现场施工,帖宝祥在现场发现两座窑址和一个瓷片灰坑,最多的是唐青花,唐三彩。有一个是专门堆三角支钉的,还有其它窑具。特别使人震惊的是一个骨头坑,约1000平方米,引来上百人观稀罕。大多是牛骨、马骨、驴骨、鹿骨。有一个窑炉的糛炉还残存骨头与骨灰一米多厚。帖宝祥、敬勤俭说,工程师估计有几十吨,拉了一个晚上(一般是晚上10点到早5点)才拉完。

2010年紧挨小浪底宾馆北面,法院东街路南的兴达国贸工地上。也发现了瓷窑遗迹。笔者前往现场四次,发现留在坡壁上的窑炉火烧红土层,现场到处散着瓷片,还有釉泥等(图5)。此前,帖宝祥几次找笔者,他发现在地表层下有窑址。清晰可见到一排七八个巨大的敛口缸。还有蓝砖砌的水渠道。让笔者向政府反映保护起来,或是自己筹钱开挖。不然,一开工就全毁了。为此,柴瓷研究会还开了个小会,终没成行。

2012年,唐子巷挖下水道时,也出土很多瓷片,柴超斌捡到一个捣釉药的石臼。1950年,1951年,笔者常到唐子巷玩,石臼一个挨一个,大多是捣粮食的。很深的应为捣釉药的。推测,唐子巷地下应有柴窑遗址。

二十多年来,郑州老城区的柴瓷保护者,在商城路、北大街、唐子巷、书院街、盐店后街、关帝庙街、文庙、向阳医院、郑州一分医院、木器厂、食品厂。等街巷单位,拆盖房屋时都发现有窑炉。帖宝祥告诉笔者,有的窑能进一个人,还拾捡了大量的窑具、窑粘、窑壁琉璃头。(图6)

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当时东西大街改造时,十五个工地同时开工,李景阳说:文物探测都是临时培训的农民工,发掘面积不到施工面积的十分之一。民间柴窑保护者进工地发现很多窑址是必然的。

2、窑具的出土是柴窑遗址的最好证明

窑具是烧制瓷器和制作坯胎时的工具,就笔者所见如下:

匣钵,盛装釉坯入窑的容器,也叫笼(图7)。

三叉支钉,圈足施满釉,用三叉支钉支撑着圈足(图8)。

研磨球,研磨瓷石成粉状的圆球(图9)。

研磨捶,在石皿内捣釉药用。(图10)。

火照,试验窑炉产品烧成的试片(图11)。

窑粘1,器物釉液流到匣底,与匣底粘在一起的瓷片(图12)。

窑粘2,匣钵叠装,多者可达十几层,因匣钵塌裂,粘叠在一起(图13)。

炉壁上的窑汗,也叫琉璃头。因窑炉使用时间长,特别是在器物裸烧时,釉液中的铁元素气化后浮着窑壁上,形成一种结晶体(图14)。

图片

四、一座疑似柴窑遗址的发现

郑州关帝庙街与火神庙街之间有一个待建工地,文物部门已进行了考古发掘,探方内有一座窑,据说是唐末烧砖的窑。

笔者同敬勤俭、葛天才、周亚伦等多次进行考察研究。继后又请郑州大学陶瓷研究所长孙晓岗,神垕工艺师蔡水欣,钧瓷工艺理论者张义等,开了小型研讨会,有以下说辞:

1、据明嘉靖《郑州志》记载:“关帝庙(关王庙)在州治东,宋太平兴国年建。”具体位置应在古代关帝庙和火神庙之间。有烧窑的地方多有火神庙。

2、依据现场对应物白瓷片和黄釉瓷片来看是典型的唐末五代的产品,窑址判定为唐末五代时期是正确的。(图15)

3、发掘者定为烧砖窑有疑义?因为唐代砖窑也有烧瓷器的,巩义发掘十座烧砖窑,有两座也烧瓷器。

4、大窑和小窑连为一个整体。除了焦作当阳峪坡崖上有连体大小窑遗迹外,此窑实属罕见。大窑为6、7平方(不包括烟室),小窑3.7平方(不包括烟室)。(图16)

5、大小窑都为蜈蚣底,窑室中间为火道稍低些,两边放置器物,这种蜈蚣底窑在河南属首例。

6、大窑烟室与窑室墙根下有一个似馒头状小塚。与小窑火膛连结,大窑窑室和烟室各有一小孔,通向小窑,显然是,将大窑余热输送给小窑。即可烧素坯也可预热,以达到节约的目的。(图17)

7、小窑窑壁上有厚厚一层窑汗,透亮而坚硬,可证明小窑是专烧瓷器的。(图18)

五、其它辅助瓷料

1、1953年,轻工部在郑州建设全国最大的“郑州瓷厂”占地三百亩,理由有三:一是郑州古代陶瓷业发达;二是周边的密县,登封、巩义有瓷土和燃料煤炭;三是铁路枢纽,运输方便。

2、张建仁先生(笔者老师)倾毕生精力寻觅柴窑。1980年去世时留下两张郭店地区的示意图。2013年,师母整理旧箱櫃时发现图纸,师弟张林杰(张建仁长子)告诉笔者此事,笔者去看望师母时,师母将图纸交给笔者(图19、20)。示意图由郑州大学孙晓岗博士重新绘制(图21)。

3、1994年以前,郑州的花卉市场卖的各类花盆,大多是贾鲁河岸边上闫垌村坡崖根的,两座陶窑烧制的。此窑应是传承有序。

4、以发现的唐宋瓷窑遗址标示图(图22)。

5、郑州城北固城村的北地窑

固城村有几百户人家,有三成人过去以烧陶瓷为生。赵氏是一个大家族,一位赵氏老者告诉笔者,他家是宋代赵匡胤的后裔,他现在的着釉色绝技就是祖上传授下来的。他说,当时柴荣在郑州管城建御窑,赵匡胤在北地建窑称北窑,郑恩在开封陈留建的窑称东窑。柴荣二弟柴贵在密县建的窑称南窑,付彦卿家在荥阳建的窑称西窑。

现在唯一能看到的是赵家传承人赵师傅的地窑,应是古代窑的复制。此窑在平地挖下1米多深为火膛,地平面留成八卦形窑底。地平面砌垒成馒头形,窑门朝南,无烟囱,背面从窑顶高处留一台阶,宽60厘米,阶上有三个长方形气孔代烟囱,可用砖盖上,任意留下所需排烟量。燃料用木柴,温度能达1200度的高温,烧陶、烧瓷共用。此种地窑在河南发现的唐宋元明瓷窑遗址中实属罕见。(图23)

联系我们

【理财收藏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