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心、人心、道心,“悟道”的原理就这么简单

 嗨了了 2022-08-29 发布于云南

从《道德经》《庄子》《金刚经》等这些智慧经典中,我们知道了有“悟道”这回事。

悟道,代表在精神层面上,一个人已经脱胎换骨,远离烦恼、痛苦,更进一步,就能解脱生死轮回。

这么好的事,谁不想要?关键是,怎么做到?首要的一点,我们要知道悟道的原理是什么?任何事情,只有理解了背后的原理,才更有把握达成,对不对?悟道的原理,简单来讲,就是“三颗心的故事”。

其实,人类所有的智慧系统里,都有这“三颗心”,只是每个系统用的名词不一样。在我这里,用的三个词是天心、人心、道心。

先说说什么叫天心、人心,我们看《道德经》第十六章这段话:“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这段话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即“知常”和“不知常”,知常就是“明”,就是老、庄等悟道者的境界。而不知常就是“妄”,就是我们芸芸众生的境界。这里的“常”,就是俗称的本体,“知常”的心,就是天心;“不知常”的心,就是妄心,人心即妄心。我们活着,就有种种感受,好的,坏的,苦的,乐的,全都来自这颗妄心。正因为人心是妄心,所以按老子的说法,一个人在悟道之前,他的所作所为,全都属于“妄作”。话要不要说得这么绝对呢?这里大家自己体会,不多说了。然后有一天,因为某种冥冥中的机缘,有些人就开始思考了:我这个人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匆匆百年,生老病死、苦乐悲欢,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呀。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有我这个生命?这个问题,哲学家们思考了几千年,也没搞明白。而真正的过来人,老子、庄子及古今中外的悟道者,都在尝试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类其实是生活在人心所建构的梦境里,一个极其顽固的梦境。梦境里的所作所为,当然只能是“妄作”了。意识到这一点,无形中我们就好像多了一颗心,这颗心开始质疑以人心为根基的一切,迫切想要找到宇宙的真相、人生的归宿。这颗心,我称之为向道之心,简称“道心”。生起道心的人,从此不再被人心控制得死死的,而开始向往回归天心。天心是某种天然的存在,是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它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找到天心,就是悟道。当然我说的“天心”,有很多别的叫法,比如本心、真心、真我、本我、本性、本体、真如、自性、佛性等等等等,其实都是一回事,我们不要被这些文字迷惑,重要的是体会文字背后的涵义。

今天,越来越多的朋友,走上了寻找天心的旅程,可是成功者并不多见。这个虚无缥缈的天心,到底在哪里呢?我们怎么才能找到它呢?打个比方吧,你有位老朋友,你俩关系一直很铁,但最近你感觉他不太靠谱,于是想要疏远他,去结交一位你仰慕已久的神秘朋友,这样一来,你是不是至少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广泛而深入地了解这位新朋友,知道他是哪种类型的人?他有哪些生活习惯,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同时,如果你那位老朋友不甘心失去你,总想把你拉回来,你是不是也要有对策呢?这里边的“你”就代表道心,“老朋友”代表人心,“新朋友”则代表天心。对天心和人心了解得越透彻,道心才更有把握达成所愿,对不对?过来人告诉我们,人心跟天心经常是反着来的。比如:人心好动、天心好静;人心好实,天心好虚;人心好强,天心好弱;人心好争,天心好不争。人心喜欢回到过去、去往未来,而天心喜欢待在当下。人心喜欢思考问题,不管与自己有关无关,而天心则什么都不想,也没什么可想。

人心欲望比较多,这个想要,那个也想要,而天心则不增不减、本自具足,什么也不需要。这样我们也就能理解,《道德经》为什么“正言若反”,因为里边讲的全是天心的特征,比如柔、弱、慈、俭、谦、静、不争等等。读懂《道德经》,再读懂《庄子》,天心对你而言就不再神秘了。

就像交朋友,我们都知道增进了解、投其所好,那么道心要接近天心,是不是也要知道天心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呢?当然这是方便说,究竟义上讲,天心不垢不净,无所谓喜欢不喜欢,大家理解意思就行了。好,终于有一天,在某个机缘之下,道心见到了“天心”。也就是说,你已离开一切名相,体认到万事万物的本质是空性,这就是俗称的开悟、悟道。但这个旅途并没有结束,因为双方只是联系上了,但尚未成为密友对不对?这时候就进入悟后起修的过程,你用你的道心去和天心不断磨合,即不断深入内在,探索未知。直到你发现,原来天心和人心,甚至包括你这个道心,三者其实是同一颗心。

人心,只是被妄想、执着染污的天心,而道心的使命则是在天、人之中来来回回,去除这些染污。道心的运作,按《金刚经》的说法,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天心、人心及道心,对应的就是空(性)、有(相)以及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道)三个层面,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一心三观”。所谓修行,最根本的,就是要让你的道心时刻保持警觉,观照你的一念、一言、一行,是在迁就人心,还是在契合天心?人心复杂,天心难觅,要想转人心以合天心,一场长期的拉锯战是避免不了的,但坚持下去,待观照日久,道心成熟,天心、人心逐渐合二为一,功夫就算到家了。

正如《庄子·大宗师》所说:“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天与人不相胜,即天心与人心不相抵触,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这就是得道,你就是真人。

最后用庄子的一句话来总结全文,他说:“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不厌其天,不忽于人,民几乎以其真”——《庄子·达生》好,今天讲的这个见地很重要,希望大家收藏起来好好体会。蝉大侠带您领略古典文化之美,咱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