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佛教自汉代进入中国后,逐渐跟中国文化融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到唐代又发展到了另一高峰。中国很多北方地区(比如辽金)都直接从唐代继承了佛教的传统…… 
【白话版】 金国的兴中府(今辽宁朝阳市老城)有一位刘厢使,他是汉人。他跟妻子都有四十多岁,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家里还有好几个奴婢。一天,刘氏夫妻把家里的奴婢都遣散了,让她们恢复自由身。两人决定竭尽家财要建一座孤老院,但此事缘不具足,一时没办成,于是刘厢使的妻子决定为此事布施左眼,她用铁勺子把眼睛剜出来,眼珠掉出来两三寸长,她刚要拿刀剪断眼珠连缀的筋脉,但忽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又把她的左眼球收进了眼眶,左眼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刘妻再把左眼球剜出,但眼珠又神奇的缩回去,如是三次,这么一折腾,刘妻眼中流出的血洒满了身体,周围人尽力苦劝,刘妻才罢手;第二天,她接着还要剜眼珠,但忽然发现自己的左眼球已经找不到了,没眼球可剜了;第三天,刘妻的左眼又恢复了正常,而她的精神气质比往常又更强健了!众人见证了刘妻的举动以及她此时的状态,都被震惊了!也很怜惜她,于是大家都争着布施财物,结果孤老院终于建成。当时是金国的皇统元年,也就是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庚申年)。【祥宏点评】:这故事应是洪迈父亲洪皓出使金国时期得到的;厢使,四厢都指挥使,分管所辖城厢地区烟火盗贼等事,宋代都城分为四厢,厢使在职能上,类似于现在北京某区的公安局长,金国的情况可类比;杓sháo,同勺,勺子;翕xī然,忽然;我去过辽宁的朝阳,那里还完整保留着辽代的古塔,比如很多当地人平时会绕塔,这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此可知,佛教在当地有深厚的传统,这是直接继承自唐代的。了解了这个背景,可能会有助于读者理解刘厢使妻有些疯狂的举动,当然不建议模仿她的行为,但《夷坚志》故事里不乏这种布施“头目手足”的信士,这也是宋代佛教信众的某种生态;孤老院,即现在所说的养老院,是宋徽宗时期以官府名义开办并流行起来的,它拥有了现代社会的某种性质。显然,“孤老院”的实行也影响到遥远的金国兴中府。刘厢使夫妻想以一己之力做此善事,刘妻又如此大义凛然,让人由衷赞叹!而且她这种行为出现了感应,显现了神迹,令人回味。【文言原文请见二条】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54-《夷坚志》记载的佛教人物)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