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州文物大揭秘(46)“徐国”历史延续1600多年吗?

 风清云淡boory0 2022-08-31 发布于湖南

图片

11年前的2007年,我在报社就职时,为搜集整理徐州文物考古资料,曾策划过一次为期一年的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徐州文物大揭秘”。我和众多文物爱好者,跑遍了徐州市及周边县区的近百处文物景点和遗址,先后撰写了50多篇文稿。这些文稿及记者、摄影爱好者的摄影作品,原是准备结集出版的,后因种种缘故而搁浅,至今仍觉遗憾。

日前,无意中翻出这些旧稿,诸多感慨油然而生。时光匆匆,11个年头转瞬即逝。时过境迁,陈旧的文字已成岁月留痕。我深知,在文物考古方面是地道的外行。外行充内行,肯定贻笑大方。现在我把这些旧稿原封不动地贴在这里,其动机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以此请教各位方家,并为后人留下一些可资借鉴的资料。同时还想借此机会,向陪同我一起探访考察的专家、学者夏凯先生、李世明先生,以及众多爱好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8年8月31日


2007年12月15日下午,徐州文物探访考察队一行30余人,来到邳州市戴庄乡李圩村,实地考察了徐国的后期都城梁王城。对徐国历史颇有研究的李世明、蒋岚宇两位先生,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翔实的历史资料。

历史上确有徐国吗?

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春秋时败于楚,后被吴所灭。徐国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649年,共有44代君王。邳州戴庄镇梁王城,俗称良城,是徐国后期国都,应为徐偃王长子宝宗为颖川侯时所建。城郭近似正方形,总面积80公顷。城的西侧中部有块高台子,俗称“金銮殿”,南北长约180米,东西宽约120米,面积2万平方米。2006年3月-12月,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对梁王城南城墙的解剖和东西北城墙的调查,钻探确定,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战国时期,面积为100多万平方米。这些情况表明梁王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繁华闹市区域和政治经济中心。

李世明先生介绍说,由于受“尊王攘夷”思想影响,中国古籍中记录徐国的史料极少,以至于长期以来普遍不认可徐国的存在。但是,徐国曾经存在于中国古代,这却是客观事实。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郭沫若等一批学者从当时出土的文物考证,就肯定了徐国的存在,并认为徐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许多文化实际上都受到徐文化的影响。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先生在为李世源《古徐国小史》一书写的序言中说:“今日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在商周时代曾经存在一个徐国……。”我国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也说:“徐,赢姓,在周代为东夷集团中最大的国家。”

古史中关于徐国的只言片语也不少。《竹书记年》中就有徐国的资料:“帝相六年……征淮夷。”“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穆王······十四年,王帅楚子伐徐戎,克之。”这里所说的“淮夷”、“徐戎”、“徐人”,就是指的徐国。《诗经》中也有关于徐国的记载,《常武》篇写的就是周室征伐徐国的事件,诗中赞美了周宣王侵袭徐国取得胜利,使徐国归顺,达于一统。还有记录鲁国与徐国争战的诗,如《泮水》、《閟宫》等。

总之,古籍中的资料足以证明徐国的存在。徐国历经夏、商、周三代,至公元前512年第四十四代国君章禹被吴国驱赶至楚国而灭亡,前后存世1600多年。

徐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蒋岚宇先生提供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

《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后汉书·东夷传》:“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清徐时栋《徐偃王·地理第三》:“徐国地方圆五百里,是在今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凤阳与其泗州。”《水注经》注:“潢水,一名汪水,与泡水合至沛入泗,自山阳以东,海陵以北,其地当之也。”《左传杜解》:“徐国在下邳僮县东南。”

以上引文,仅指周初的徐国疆域。近人李白凤先生说:“徐夷居住在淮河以北,微山湖以南的徐州(铜山县)一带。”曾昭谲等先生也认为:“在徐州一带,南止洪泽湖周围,西至安徽的东北部,北至山东南部,可能属于徐国范围之内。”但是,不同历史时期,徐国疆域不尽相同。根据诸多史家研究,徐最初封国应在山东泰山到郯城一带,后来逐渐南移。周时主要在今徐州辖地及以南至安徽泗县一带,战国时已是小国,活动范围局限于淮河中下游地区,北边最多到徐州辖区的邳州、睢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古徐国的疆域基本上是“九州”之一的“徐州”范围。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罗其湘认为是在鲁南、苏皖北部的徐海地区。

徐国的都城也是几经迁徙的。山东泗水,江苏徐州、邳州,安徽泗州等地都曾做过徐国国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陆续发现并发掘的邳州梁王城,基本上可以确定为规模最大的古徐国后期都城。徐国的都城,在1600多年迁徙中,主要有三个。一是山东的汉舒村,二是洪泽湖一带的徐城,三是邳州梁王城。后者可能是作国都时间最久的。

徐国与徐州有什么关系?

徐国与徐州有着必然的渊源关系。徐州之名,从目前资料看,一般认为始于禹定九州,那时候它是一个大的区划范围,是我国远古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域。其范围当北到泰山,南到淮海,东到大海,西到商丘、周口一带。

实际上,“徐”名出现比禹早得多。“徐地”、“徐方”的叫法应当在禹定九州之前。“徐人”形成一个大的部落,这个部落属于东夷集团,而东夷集团中,又以“徐地”为最大,因此禹定九州时把“徐地”冠之以“徐”。相传人皇氏时就有九区之分,九州里有“徐”,可能九区里亦有“徐”,因为大禹是依照人皇氏的“九区”而定“九州”的,名称基本上承袭下来,只不过将“区”改为“州”罢了。

徐国地处淮泗间,它的范围大略如州治,尽管有时候达到长江边上,总体来说在州治范围内。州治之中尚有其他部落,如大彭氏,封地在古彭城以西的一小块地方。有学者认为,大彭与大禹、大费等当时同在舜手下为臣,并未封国,“大彭氏国”当为“徐”的一个小部落。如此说成立,所谓“大彭国”就只能是徐国的一部分。

由此可知,“徐州”最终承继了“徐”名,一是源于人皇至大禹时期的“徐地”或“徐方”,再者就是源于1600多年的徐国。《述异记》和《徐州府志》也都说:“彭城郡,古徐国也。”

徐国历史上著名的国君

在徐国44代国君中,第32代国君徐偃王是最著名的。他的声誉因为仁义,他在徐国实行仁政,很得人心。徐偃王是一个极具传奇式的人物,把徐国治理得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疆土扩张。由于他名声大振,“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还首开人工运河,可谓有作为。但他最终为周楚所败,偃王“不忍斗其民”,不得不“走失其国”。

偃王之前,最有名的是若木。据传若木是徐国第一代国君,这一说法目前已被普遍接受。若木封徐始于何年,为何人所封,目前还缺少有力证据。有说为夏启封,也有说是启的儿子太康所封,封地在徐。可是若木封徐的说法不见古籍史书,只在部分徐氏宗谱里有记载。

再一个是徐驹王。从一些出土徐器看,徐王庚在历史上是存在的。徐庚是否就是徐驹王?据浙江学者徐永生先生考证,结论基本是肯定的。徐驹王率领东夷九族伐周,从泗淮沿济水西进,兵过荥阳。也有不少史家认为偃王即驹王,其实是没有根据的。

徐国于公元前512年毁于徐章禹之手。章禹,有称作羽的,是徐国末代第44代国君,活动于淮河中下游一带。由于夹于吴、楚、齐等国之间,常常左右摇摆,一时和亲于吴,一时又投怀于楚,被当时的强国所排挤,最后终于为吴所灭。

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地位

徐国虽然灭亡较早,但徐国不失为一个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诸侯国。

政治上,徐国基本坚持割据立场。从夏代开始,徐国就“犯上作乱”。也许因为其祖伯益为夏加害致死的原因,徐一直都采取与夏不配合的态度。殷商时期好一些,因为商为殷族,原来也是东夷人,与徐人有缘,但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征伐。周的时候,攻伐频仍,只是穆王时徐偃王被晋升为伯,与周的关系一度是融洽的。

经济上,徐国曾经很发达,最有名的还是徐偃王时期,由于偃王行仁义去刑争,文德以治,大得民心,给人民较宽松环境,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徐的实力很厚实,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一个突出例子就是偃王“欲上国”,畅通陈、蔡,修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人工运河。如果没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文化上,徐国是很先进的。从近代出土的徐器,以及《淮南子》、《竹书纪本》、《后汉书》、《诗经》等史料上,都可以看出来。徐国的“仁政”应该说是开古国统治阶级“仁政”之先河,是孔子“仁”学说的主要来源之一。“仁”的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作用昭著,“和”的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些都是徐文化的内容。徐文化对于汉文化的形成有巨大贡献。郭沫若曾说过:“吴越人的汉化一定是受了徐楚人的影响。”

 徐国44代国君:

1若木、2奄延、3琛、4铄、5泓显、6亮、7允迪、8绛、9敦、10旌、11颐、12睿、1314靖、15云、16炎、17萧、18逊、192021振、22关、23兴、24表、25常、26蕃、27蕃畅、28广、29通、3031绂、32徐偃王诞、33宝宗(宗)、34迈、35修、36牟、37轨、38景、39浑、40恕、41衡、42监、43毅、44章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