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赤石脂禹余粮汤,五苓散,旋覆花代赭石汤

 谷山居士 2022-09-0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太阳百二十九: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一斤 碎 太一禹余粮一斤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误服寒凉汤药,伤其中气,利下不止,心下痞鞭。服泻心汤已,下利未止,谓其中有积热,复以他药下之,阳气脱陷,下利不止。医又意中寒,以理中与之,其利益甚。理中者,但理中焦,此之下利,在于下焦滑脱,何以能止?宜赤石脂禹余粮汤,固下焦之滑脱,利乃可止也。若使复利不止者,必由土湿水停,前窍不通,而后注二肠,当利其小便,水道开而谷道合矣。

1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者,服泻心汤已解,但下利不止,医谓其中有积热,复以他药下之,阳气脱陷,利仍不止。医又意中寒,以理中与之,其利益甚。理中者,但理中焦,此之下利,在于下焦滑脱也,何以能止?宜赤石脂禹余粮汤,固下焦之滑脱,利乃可止。若使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此是复下伤中,土虚不能消化水气,土湿水停,前窍不通,而后注二肠,所以复利,当利其小便,水道开而谷道合矣。

2 本条提纲,与上条提纲,遥相呼应。两条都是痞利。上条是用泻下攻痞,其痞益甚,本条是受教了,不用泻下攻痞,知用泻心汤,泻其结热,所以服泻心汤已。上条误攻,是其痞益甚,则成痞证也。本条误攻,是其利益甚,则成下焦滑脱也。复利不止者,中虚而停水也。(下条五苓散证)

3 本条提纲,一条提纲,就教给我们治疗下利,有三种方法,一为中焦虚寒用理中,二为阳陷下焦而固脱,三为土虚水停而利尿。还有《金匮》卷十三,下利篇,四逆汤、紫参汤、小承气汤、白头翁汤等。当病以主症为下利时,辨证时就把辨证范围缩小在这些方上,当治疗无效时,就有找别的原因,或者阳阴之变数,或其它经方的主症。皆如寸脉浮的表不解而下利,表一解则利自止。如麻杏石甘汤医案,解表治下利案。如上条的甘草泻心汤,心痞而下利,等等。单纯的下利,就是肝脾之郁陷。这就是《四圣心源》泄利根源讲的主要内容。

图片附;李可老中医医案,糖尿病火不生土,非常典型的下焦之滑脱,

  李某,女,55岁,病史7年。便溏4个月,面色灰暗,不渴,少腹坠胀,如痢疾之里急后重。食入难化,嗳腐吞酸。舌质红,有白腐苔,脉沉微。用理中辈不效。火不生土,责其釜底无火,当温肾阳,予以三畏汤加味;

红参(另炖)、灵脂、公丁香、郁金各10克,油桂3克,(研吞服),赤石脂30克,附子,三仙炭,姜炭,炙草各10克,生山药60克,3剂而愈。后以培元固本散,连服百日,得以巩固,已5年不服降糖药。

论:本案是下焦滑脱的典型。相火不降,则舌质红,肺气不降,上焦不通,则见白腐苔。嗳腐吞酸,食入不化,是胃气不和,胃气不降。少腹坠胀,里急后重,典型的下焦滑脱症。气陷不升,故脉沉微。脉沉微者,是阴盛阳之脉,沉为在里,微为阳气沉陷。赤石脂一味药,找到下焦滑脱的核心主证,故三剂而愈。

此病7年,便溏4个月,少腹坠胀,里急后重,用理中辈不效,此利在下焦,下焦滑脱也。此证与本条提纲非常吻合。李老的这个方子核心药物,就是赤石脂,赤石脂起到了固脱止泄的主要作用,其次才是参草姜附之药,以火生土。李老也是用理中不效,而换方三畏汤加味,也不是三畏汤的功劳,主要还是赤石脂。这个医案,如便溏不止,少腹坠胀,理中辈不效,赤石脂固脱,皆是本条提纲辩证要点。

初读此医案时,也没看懂,理中辈与三畏汤,其实都是热性方剂,此有何区别,为何三畏汤能行,理中辈却不行。直到配伍中看到赤石脂,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此便溏者,是下焦滑脱证也。此方治愈,全在赤石脂一味药,固护下焦之滑脱也。本案就这30克的赤石脂起到了核心作用。下焦之滑脱,非石脂不能固。也就是理中四逆的姜附不能行,那三畏的组合也不能行,病不对症也。。看上面医案4,也是屡进温补,而泻不止。

  此利不止,则此糖尿病永无宁日。糖尿病多见消渴,此病证却不渴,不知此例糖尿病有何其它症状,或是以西医的化验单数据确诊的。中医也要注意此下利,要区别其它下利证。

图片

太阳百三十: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本以攻下之,故得心下痞证,是宜服泻心。乃与泻心汤,而痞不解,其人土湿水停,口渴心烦,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泄水燥土,以利小便,土燥则中气转运,浊降清升,痞硬自消也。

痞证必兼下利,上章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利小便之法,五苓散是也。五苓痞证与下利兼医,此但言痞而不言下利者,省文也。

1 误下败中,心下结热,故得心下痞。与泻心汤,泻心下结热,而痞不解。此为下之败,土虚不运,水不消化,是为土湿水停也。水阻而火升,故肺燥则渴,火升而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燥土而化水,消化停水也。水化则便利也。

2 心下痞者,此为结热也,所以泻心。痞不解者,火热不降,土湿水阻也。利其小便,水泄而火降,则痞也解。

3 小便不利,必是湿盛,此是一定之理。湿盛胃逆,胆木不降,则痞不解,相火逆升,则作烦渴,此痞渴烦,俱因湿盛,脾陷胃逆。本条与上条同,上条服泻心汤,痞解而利不解。本条是服泻心汤,是痞不能解,而利也不解;湿泄胃降,则甲木顺行,痞硬自消,火降不渴,大便利也止。

图片

太阳百三十一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花代赭石汤主之。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 淘洗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以外证虽解,而汗下伤中,土败胃逆,碍胆经降路,胃口痞塞,肺气郁蒸,而化痰饮,胃土壅遏,而生哕噫。旋覆花代赭石汤,参、甘、大枣,补其中脘,半夏、姜、赭,降其逆气,旋覆花行痰饮而开郁浊也。

浊气上填,痞闷噫气,以旋覆花代赭石汤补虚降逆,噫气立除。若除后再用,则病下陷,不可常服也。

1 伤寒,发汗、或吐、或下,外证解后,而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花代赭石汤主之。

发汗则泄阳,胃中不和,而浊阴上逆。吐下伤中,则胃气上逆,碍胆经降路,胃口痞塞,则心下痞硬。肺气郁蒸,则气不化津,津不雾化,则为痰饮。胃逆则肺阻而胆痞,所以胃土壅,而生哕噫。哕者是胸中之痰,停于胃口,噫者是胃中不和,浊气冲胸也。旋覆花、生姜、半夏、赭石,降浊气逆冲,而行痰饮也。人参、甘草、大枣,补吐下之伤,或汗后中虚也。

2 生姜泻心汤,是胃不和而胆木逆。旋覆花代赭石汤,胃不和胆木逆的基础上,又加肺气逆,肺逆而生痰饮也。所以黄师解此噫气不除,而生哕噫。生姜泻心汤的噫为干噫。旋覆花代赭石汤的哕噫,如陈皮汤的病理。干呕哕者,胃气上逆,浊阴涌泛。肺气阻滞,郁生痰涎。生姜与陈皮配伍,对比生姜与旋覆花,降冲逆而行瘀浊。

3 胃以阳腑而主下降,汗后阳泄,则虚寒不降;误吐下伤中,则胃逆不降。胃不和降,肺逆为痰,胆阻为痞。副证又伴有咽如炙肉证、寒热往来证等等,旋覆花代赭石汤,补中气而调升降,行痰饮而开郁浊,一并治之。

重点:泻心汤之痞硬者,是为结热之痞(气痞)。而上条五苓散之痞(水痞),本条旋覆花之痞(痰痞),下条瓜蒂散之痞者(痰痞),皆为胃中虚,客气上逆之痞也,痞证不同,治法各异。没有分出痞证有别,则学更迷糊。实际都是气痞,气先动而后病痞也。气痞之后,而见的痰痞,水痞,热痞,虚痞等,痞之不同也。

痞为中上之证。病中虚上逆之痞结,必下中虚下寒从陷之证,也就是副证,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之类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