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手法的临床体悟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22-09-02 发布于甘肃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六十六。  】

“故春刺散俞,及與分理,血出而止。甚者傳氣,間者環也。夏刺絡俞,見血而止。盡氣閉環,痛病必下。秋刺皮膚循理,上下同法,神變而止。冬刺俞竅於分理,甚者直下,間者散下。”——《黃帝內經·診要經終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我们先来看原文∶“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这段话虽然很短,但是需要解释的内容非常多,我先带大家把整段的意思过一遍。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我们上一段讲的是三月四月,天气正方,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人气在头等等,就是从一月到十二月,每个月身体的气在的位置不同,因此经脉之气有阴阳消长的变化,阴阳消长变化对应到四时应该怎么来进行治疗和针刺呢?四时就是四季,春、夏、秋、冬。(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所以人气与天地之气顺着阴阳之升降,所以刺法不同。

春天的时候叫做“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也就是到了春天的时候应该刺经络的俞穴,以及于分肉腠理,使之出血而止。如果病比较重的人,应该久留这个针,留针时间比较长。他的气传布以后,在身体形成一个大周天,传布一周之后再出针。病情比较轻的可以针留的时间短一些。时间多么短呢?叫做“间者还也”,也就是等候经气循环一周就可以出针了,这就是春天。夏天叫做“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夏天的刺法是刺孙络的俞穴,就是比较表浅的孙络,这些穴位刺完了之后,让它出血而止,让这些穴位出血就可以了。这样邪气就尽了,叫做“尽气闭环。”邪气尽去之后用手指闭其针孔,用手指摁压针孔的位置,让它闭环。等气再循环一周之后,只要是有病痛,必然就会退下,病痛就痊愈了。秋天的时候叫做“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

秋天的刺法,顺着肌肉的分理而刺,不论是上部或者下部,同样用这个方法观察患者神色的转变停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冬天时候刺法应该深取俞窍于分理之间。病重的人可以直刺,比较深入。要如病情比较轻的人可以在针刺的地方进行浅刺,散布气针。进针之后可以上下左右行针,病情好了之后针再取出来,病情就容易缓和。

后面讲“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血出而止”就是刺到出血了就止住。在这里我们再多讲一句,临床上用的这些针都非常细,从直径上来分是有零点二五的,用的最多的是零点三的,用到零点三以上的就是粗了。汉代出土的文物,这个针就不这么细,就非常粗。一般来讲,现在针灸临床上扎针,然后再把针拔出来,起针之后用棉球按压一会儿就不会出血。如果出血也是出非常少量的血,连一毫升都到不了。

古代不是这样,古代的针起码在零点五以上,因为当时的冶炼技术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打造不了那么细的针,就得磨,能磨成像现在缝衣服的针的那么粗就不错了。所以古人扎针为什么针感那么强呢?就是因为针非常粗,又没有那么锋利。即使是磨得非常锋利,但锐角没有那么尖锐,所以进针肯定会很疼的。

咱们都是在针灸门诊上工作过,如果我们持针持的非常好,给患者针灸的时候,你的手法非常好,透皮那一下他是感受不到疼痛的,快速进针之后再行针,进针速度要快,因为进针需要透过皮肤,皮肤上的神经感受器非常多,你要是在皮肤上逗留时间很长,患者就会非常疼,你要是透皮速度非常快,一下就进去了之后,你要是不行针的话,患者的主体感受就像被小蜜蜂或者是蚊子叮了一下,没有那么疼。但是这限于现在用的这些零点五的、零点二五的、零点三的这些针。

要是经常练气,就像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当时拜了一些老师,那个老师就会教你怎么运气。针灸最重要就是调气。会调气了之后,你持针就会持得非常的牢固,进针速度也会非常快,所以患者一般来讲疼一下就进去了。

我在门诊上,有时候的一些患者针灸,以前在医院的时候给患者针灸,他们就会说针刺就是第一下扎一下时候不会很疼。除非进针之后在里边再寻找穴位,找到穴位之后,再进行提插捻转,再进行行针的时候,他会感觉到非常痛苦。有的时候酸,有时候麻,有时候过电。对针刺特别敏感的患者,你看他的神色,你就会感受到是在忍受,或者是他忍不住了,他突然跳了一下,这说明什么?就过电一下子就窜下去了,他就说到了,到了是什么意思?患者要是经常扎针的话,他和医生就形成默契了。

到了什么意思?比如给他扎委中穴,委中穴放电的感觉会一直通到脚的小拇趾。委中膝盖窝后边。一扎就像过电一样,一下子就到了脚上的小拇趾、大拇趾,整个脚、脚后跟都着像麻了一下似的。本来患者是趴在那里,你一扎针的话他一有感觉,就是一有了这个针感之后,整个腿都会跳起来,小腿就不由自主往上跳一下。这就是他所谓的有了,到了,就这意思,就是针感已经有了,这个气已经到了脚了。扎委中重点是治腰痛。很多患者的腰痛是卡在腰部,经络不通,邪气留止在膝窝,就是膝关节的后侧,所以在这个地方给他把气一打通,他腰上的症状就好了。

以前在给山区的一些老百姓针灸义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针感非常强。当时我带的针都是三寸的,大概是零点二五、零点三这么粗的针,一针下去之后,他们的主诉就是腰痛,因为长期劳作,在家里干活儿等等。这再加上风湿、类风湿,他们喝的水也是山泉水偏寒,云南山区吃的食物又是各种菌,菌性偏寒,再加上长期在山里边呆着,湿气就比较重。所以身上的湿气就比较重,容易腰酸、腰痛,一遇到下雨一天他就疼。所以一开始你先给他针灸,把经络打通。你给他一扎委中穴,他一下子这个气就到脚后跟了,他就说好了,起针之后再给他艾灸,灸上腰膝关节,经过一次治疗,灸上大概是四十分钟到一小时,等灸完了之后你再让他下地活动,腰痛能消失百分之七八十。

所以那段时间我在山区义诊的时候,凡是这一类的患者几乎天天都来,床位都不够用。为什么呢?他就感觉到舒适,他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说腰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这就是中医的方法。针灸的特点就是取效特别快,在几秒钟之内症状就缓解。你要只要是找对穴位,一针下去之后,这个气一旦通了之后,你不用艾灸,就给他扎完委中之后,让他下地活动,他都能消失百分之七八十。为什么还要做艾灸呢?就是因为祛寒湿,除了治标以外,还得治本。针刺是疏通经络,治本是靠艾灸把它身体那些寒气排出来,温通经络,用艾灸的方法。

大家记住,以后要是去山区义诊的话,就带上针,带上艾灸,大多数的问题都能好。山区的老百姓还有胃病,他们天天吃辣椒,又喝凉水,他不就得胃病吗?肯定多。胃病针足三里,再用艾灸,给他灸中脘、关元、神阙这些穴位,再灸上足三里,胃病就能好很多。还有一些病是肩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炎这些关节类的问题,就用针刺和艾灸的方法治疗,效果都特别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