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与《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12345csdms 2022-09-03 发布于湖南

原创 青涩 名满历史 2019-08-15 09:12

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春天,汉武帝东巡渤海,要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封禅,是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是“天下第一山”,因此作为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拜天帝,才算受命于天。这次大典,作为参与制定封禅礼仪官员的司马谈却病倒在途中,他的儿子司马迁匆匆赶来,拜见弥留之际的父亲。司马谈对司马迁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这几百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君明臣贤,我作为太史却不能一一记述,中断了国家文脉,对此我深感不安!”司马迁低下头流下眼泪:“我虽然愚笨,但是一定把父亲修史计划完成。”

图片

生于书香门第的司马迁,早年就受到董仲舒这样的名儒点拨;长大后,他漫游各地,博采传闻;初人仕,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司马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开始修史。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甘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未竟的修史宏业。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四史”正史之首。《史记》开创的纪传体通史的方式影响远及东亚各国,日本的《大日本史》、朝鲜的《高丽史》、越南的《大越史记》这些正史,都遵循这一体例编纂的。司马迁也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图片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初成书时并未流传,而是由他的女儿珍藏。后来,他的外甥杨恽初读此书,便爱不释手,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汉宣帝时,杨恽已封为平通侯,他看到当时政清人和,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分享这部伟大的著作。

司马迁被东亚史家奉为“正史之祖”;比司马迁早200多年的古希腊的希罗多德,也写了一本同样伟大的史书《历史》,被西方史家尊为“历史之父”。司马迁写《史记》,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就是通过历史时间的追溯,自我认知;希罗多德写(历史》,是花费大力气记述了他所知道的世界,“只要是我们能够听得到关于这些边远地区的确实报道,我是会把它们全部传述出来的”,这或许可以理解为,是通过历史空间的探索自我肯定。

图片

自《史记》问世后,中国对自己历史的记述绵绵不断,形成一个庞大的著作体系,这是一个有别于西方的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一文化传统,也许与东西方不同的认知方式有关系。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如同没有母亲的孤儿,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直是无法回避的困扰。东方是通过历史时间回顾来确定自身的价值,所以东方对祖先神的崇拜远远大于对自然神的崇拜。西方是通过历史空间的探寻来确定自身的价值,所以西方对自然神的崇拜远远大于对祖先神的崇拜。明白这些道理,我们就清楚了中国现实社会的历史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