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风云际会2009 2022-09-03 发布于安徽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X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佳节。“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榕城福州为八闽首邑,自古文风鼎盛、才人辈出,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由此闽都端午节独具风格,别有特色。
“端午鼓当当,肚爿替春装;江中龙舟竞,香袋挂儿襟;家家忙裹粽,户户喜悬蒲;却毒雄黄酒,避邪五色符;黄烟才放罢,又贴午时书。”这首流传于民间的《五月节诗》形象地概括了福州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榕城五月仲夏,天气潮湿炎热,疾病多发,加上南方多蛇虫,尤其是蚊虫易咬人。先秦时代,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日被视为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荼害人间。因此古人把五月五日视为防疫节。福州民间认为五月份是“五毒”(即蝎、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饮雄黄酒,驱除五脏病虫,“点雄黄”、“射五毒”等是民间驱邪避瘟、预防五毒之害的习俗。蛇最怕雄黄,民间流传有“五月五一喷,蛇蝎不敢近门。”为躲避瘟魔毒物的纠缠,每逢此日,福州人还要上山采集药草,在门庭插上菖蒲、艾叶,以香味驱邪招福。在室内,人们点燃雄黄,黄气弥漫用以熏杀躲藏在屋角墙缝的毒蛛恶虫。一些大人还会把沉淀在雄黄酒碗底的雄黄蘸在手指上涂抹到孩子们的耳朵边,防止小虫往耳朵里钻;有的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写“王”字以示虎威。
为了预防疾病洁净身心,大人和儿童均用艾叶、薄荷等熬汤洗涤躯体污垢,预防热痱以及皮肤瘙痒。
福州传统的习俗中,有外婆的孩子们在端午前就能够收到外婆送来的红肚兜和香囊。女孩子手臂系着五色丝带,名曰“长命缕”,据说蛇蝎看见此物便逃之夭夭;香包内盛白术、白芷等香料,令蚊虫不敢近身;孩子们系着红色“五毒肚兜”四处奔走嬉戏。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福州端午节民间有取午时水、饮午时茶习俗。古籍中记载有:“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古时候福州各医馆、药店均在端午制作午时茶赠送邻里乡亲们。
端午时节贴午时书是福州十邑独有的风俗,与春联稍有不同,形制较为短小,一般选用红色小笺书写联句,可以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据莫友棠在《屏麓草堂诗话》记载,午时书之风,最早可以远溯到唐朝,历史极为悠久。不仅在书香门第家流行,更深受平民百姓的喜欢。相传明朝有个屠户叫徐五。他曾作午时书一联贴于门楹,联曰:“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恰好曹学佺路过,看见此联大为赞赏,于是叩门拜访,二人遂成莫逆之交。午时书联句的内容一般紧扣端午节典故,结合地方景物或本族史事等入笔,对仗工整,字多正楷。通用的句子有“十闽佳节,三楚遗风”、“棕能益智,蒲可延年” 。反映人生哲理的如“屈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榕城五月仲夏,天气潮湿炎热,疾病多发,加上南方多蛇虫,尤其是蚊虫易咬人。先秦时代,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日被视为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荼害人间。因此古人把五月五日视为防疫节。福州民间认为五月份是“五毒”(即蝎、蛇、蜈蚣、壁虎和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预防五毒之害,饮雄黄酒,驱除五脏病虫,“点雄黄”、“射五毒”等是民间驱邪避瘟、预防五毒之害的习俗。蛇最怕雄黄,民间流传有“五月五一喷,蛇蝎不敢近门。”为躲避瘟魔毒物的纠缠,每逢此日,福州人还要上山采集药草,在门庭插上菖蒲、艾叶,以香味驱邪招福。在室内,人们点燃雄黄,黄气弥漫用以熏杀躲藏在屋角墙缝的毒蛛恶虫。一些大人还会把沉淀在雄黄酒碗底的雄黄蘸在手指上涂抹到孩子们的耳朵边,防止小虫往耳朵里钻;有的用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写“王”字以示虎威。
为了预防疾病洁净身心,大人和儿童均用艾叶、薄荷等熬汤洗涤躯体污垢,预防热痱以及皮肤瘙痒。
福州传统的习俗中,有外婆的孩子们在端午前就能够收到外婆送来的红肚兜和香囊。女孩子手臂系着五色丝带,名曰“长命缕”,据说蛇蝎看见此物便逃之夭夭;香包内盛白术、白芷等香料,令蚊虫不敢近身;孩子们系着红色“五毒肚兜”四处奔走嬉戏。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福州端午节民间有取午时水、饮午时茶习俗。古籍中记载有:“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古时候福州各医馆、药店均在端午制作午时茶赠送邻里乡亲们。
端午时节贴午时书是福州十邑独有的风俗,与春联稍有不同,形制较为短小,一般选用红色小笺书写联句,可以用黄色的“雄黄酒”或“黄枝水”书写。据莫友棠在《屏麓草堂诗话》记载,午时书之风,最早可以远溯到唐朝,历史极为悠久。不仅在书香门第家流行,更深受平民百姓的喜欢。相传明朝有个屠户叫徐五。他曾作午时书一联贴于门楹,联曰:“门幸无题午,人惭不识丁。”恰好曹学佺路过,看见此联大为赞赏,于是叩门拜访,二人遂成莫逆之交。午时书联句的内容一般紧扣端午节典故,结合地方景物或本族史事等入笔,对仗工整,字多正楷。通用的句子有“十闽佳节,三楚遗风”、“棕能益智,蒲可延年” 。反映人生哲理的如“屈子自醒人尽醉,孟尝长富我甘贫”、“不效艾符趋时俗,但将蒲酒话升平”等等。
古时候民间风俗将五月五日端午视为“辟邪”日,午时悬挂钟馗像能驱赶邪魔恶鬼迎来福气。悬挂钟馗像有讲究,一定要画上蝙蝠并且题上“天中辟邪”才可以。现在基本看不到这些了。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古时候粽子又名“角黍”,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的说法。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清楚地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不叫角黍而是称粽子了。
如今的端午节,人们对古老的习俗越来越陌生,而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吃粽子了。虽然超市中有各种各样的粽子卖,但是每年端午期间总是有一些主妇们忙着包扎粽子,除了自己食用,更多的是赠送亲友们。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上面的图片为福州连江北茭和定海海上龙舟竞渡。
端午节期间,福州城内最盛大的活动莫过于龙舟竞渡。据民间传说,汉武帝曾派兵攻打福建,不甘心亡国的东越王余善奋起反抗,为了激励士气,他派人在福州城南筑台,命令各部落驾舟争夺白龙(一根刻着白龙形状的木头),胜利者予以重奖。尽管东越最终还是亡国了,但钓白龙习俗却沿袭下来。
北宋福州太守程师孟曾作《端午出游》诗描绘此种盛况:
三山缥缈蔼蓬莱,一望青天十里平。
千骑临流搴翠帷,万人拥道出重城。
参差螮蝀横波澜,飞跃鲸鲵斗楫轻。
且醉樽前金潋滟,笙歌归道月华明。
端午前夕,“采莲”是乡间的头等大事,人们敲锣打鼓,齐唱“打莲鼓”,高举本乡龙舟的旗帜,挨家挨店募捐,筹募修建龙舟经费。平日吝啬的大户为能坐上“龙舟头”宝座显风光,不惜花巨资宴请龙舟队员。初一至初五均有划龙舟,惟初五午后开展竞赛,争夺锦标,观者如潮。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今年端午节期间,福州三坊七巷管委会在南后街举办一系列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今天上午路过南后街,看到这里有“祭龙王”和文艺踩街活动。由于人多以及天气状况不好,只随拍了几张图片,请朋友们观赏!
据媒体报道,今天上午南后街举行“嗦啰嗹”文艺踩街。嗦啰嗹又称“采莲”,是闽台传统端午习俗,2008年6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活动中演唱歌曲需反复咏唱“嗦啰嗹”一词,因此称之为“嗦啰嗹”。11日,“嗦啰嗹”将以踩街形式亮相南后街,并与沿街商铺进行采莲互动。


【原创摄影】榕城五月端午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