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论与方法】心理问题的成因、化解、难点

 刘淑姿 2022-09-03 发布于河北
意象寻根是意象对话的一门子技术。由于它还处在发展之中,所以需要阶段性总结。本文梳理出意象寻根迄今为止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和学习难点,希望能帮到想学习的人。


 基本理论

意象寻根是心理治疗和咨询方法,首先关注的是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化解。

【心理问题的成因】

意象寻根所说的“根”,是指引发心理问题的根源。

意象寻根认为,心理问题的实质是人格问题。认识人格的角度很多。意象对话认为,人格是子人格之和;意象寻根在此基础上强调子人格的类别,认为人格具有个体性和群体(关系)性。意象对话还认为,人类感受从发生学上可分为原发感受和继发感受,它们在时间上相续,但性质和对人的影响迥异。意象寻根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认为人格可以分为自体我和关系我两大类;自体我是指感受到原发感受的完整主体(兼顾头心身),注意力在自身,不分主观客观;关系我是指感受到继发感受的部分主体(只能感知头身心的某些部分,把其他部分当做客体),注意力是向外的。换言之,自体我处于完整的、“一”的状态,而关系我处于分裂的、“二”的状态。

图片

人类意识发展的大致过程是从母婴共生的一体感开始,慢慢发展出独立意识,意识到皮肤之内是“我”,这是自体我的基础;个体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构成群体(关系)性,这是关系我的基础。人格发育离不开关系,在意识刚出现的时候,个体是懵懂的、浑然一团的,可以称为原始的自体我。在逐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借助关系中的镜映,一点一点把“我”涉及的刺激意识化,建构起“我”的心理世界。发育过程漫长而又巨细靡遗,决定了每个人的镜映都不可能完全充分与准确。镜映不足导致“我”逐渐离开原始自体我,变成由一系列关系我组成的现实的“我”。

关系给予个体各种刺激,个体对刺激做出反应,原始自体我身处某个具体环境、经受某些具体刺激,产生对刺激的反应和应对,这些反应和应对就演化成关系我。比如,受到冷的刺激,个体会产生收缩身体的反应,以缩小散热面积、减少失温的可能。这种刺激经常出现,而个体又找不到更有效的应对办法,便会发展出一遇冷的感觉就收缩身体的应对。如果真的遇冷才会有这种反应,这不是心理问题。人类的特点是有意识,个体对冷的反应会经意识加工发生弥散和泛化,一旦心理感觉冷,即使生理上不冷,也会起收缩身体的反应,冷的感觉是来自生理,还是心理,会发生混淆,于是形成了一个遇冷反应和应对的子人格。反应和应对而生的关系我就产生了。
关系我产生后,在相同或相似情景下会自动唤起,对情景做出自动的感觉和反应,以至于“我”认为这样的感觉和反应就是“我”,意识不到还有其他的可能。换言之,这样的“我”是关系我的总和,亦即“人格是子人格之和”而失去了“我”自己,自体我在意识中是不存在的。关系我是从自体我中派生出来的,要维持关系我,需要自体我不断输入心理能量。久而久之,自体我越来越小,个体内心越来越损耗,生命力越来越虚弱,最后空心化,找不到“我”了。意象寻根认为这是最大的、最基本的心理创伤。

图片

本能、感觉和理性这三种心理功能是顺序发育起来的。健康的个体在本能层面的差异主要是倾向性不同,这意味着生命的丰富性,而非病理性,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感觉和理性层面上。感觉系统比理性系统发育更早,对人格的影响更大、更深、更隐蔽。本能、感觉和理性大致对应于身心脑。自体我能同时意识到这三者,而关系我不能,这意味着功能缺失。

人是感觉的动物,凭借感觉跟环境互动。视、嗅、触、听和味等偏于生理的是初级分类感觉,情绪感受等偏于心理的是高级统合感觉,也叫心理能量,俗称“劲儿”。当个体身处陌生环境时,会下意识地调动各种感官对环境做出判断,形成笼统的初始感觉。这种感觉不求精度,只求速度,形成后以一股劲儿的形式存在并作用于个体心理,成为个体与这个环境互动的心理底色。

感觉的基础是(互相)刺激,生命在各种刺激引发的感觉中不断成长。刺激大致分为舒服(乐)与不舒服(苦)两大类,人对刺激的本能反应是离苦得乐,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也在于此。当初入人世、十分弱小的我们感到不舒服时,只有本能和感觉,理性正在发育,很粗浅。感觉负责判断外界刺激的性质,指导本能选择执行生命遗传的路线。如果能够离开不舒服的刺激,它们不会在我们心里留什么痕迹;如果不能离开,我们就不得不动用各种应对方法保护自己,避免因过度不舒服导致崩溃。用感觉做判断,就是用此前形成的反应模式无意识地进行判断,它会强化符合模式的认定,以减轻陌生感。熟悉感带来的稳定感对心理发育非常重要,陌生感一般会强化我们对刺激的负性判定。

这与意象对话的认识是一致的。意象对话认为,基本心愿遭遇基本境遇,基本境遇不顺时我们会做出基本应对,基本应对及其效果和对效果的解读生成我们的基本信念,基本信念和基本应对之间又循环反复自我加强(不论应对成功失败),这一套东西大致定型之后,对整个心理现实世界形成固定的感受,这就是我们的基本感受。所有这些因素及相互关系叠加起来,形成我们的命运脚本。意象寻根认为,在刺激—应对的过程中,个体建构起自己的心理世界,坚信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我只能用我最熟悉的方式与之相处,我大概会有一个怎样的命运……这就是命运脚本。换言之,我们是带着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成长起来的。

图片

苦乐感受的产生与关系刺激有关,应对苦乐感受的方法也是从关系中习得的。因为逻辑思维在人的心理发育中越来越重要,大多数人习得的抵御痛苦的方法,主要是用脑在关系中寻找原因和对策。脑成了观察者,心成了观察对象,这是脑跟心的分离;大脑会产生各种认知,这些认知反过来影响心的感受,最严重的会变成信念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其实,当心理问题产生的时候,大脑还处在发育中,不具备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只是后来我们越来越倚重逻辑思维,遗忘了事发时的情境,一心想用思考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结果缘木求鱼。用脑在关系中寻找原因和对策无效,便退回到身体,变为躯体化(躯体化也是一种心理表达,将关系伤害以生理疾病的方式呈现出来)。很少有人会习得用面对感受的方式来处理痛苦的感受,毕竟正是痛苦的感受驱使我们去寻找应对方法。个体成长的主要方式也是在关系中外求,很难学到化解痛苦最有效的方法竟然就在面对痛苦自身。
【心理问题的化解】

意象寻根认为,自体我和原发感受是更根本的心理存在,它们是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问题化解的关键,更是生命力的本源;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关系我转向自体我,从继发感受转向原发感受,是心理问题化解的根本途径。

“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动力背后”,是意象寻根的化解之道。随着发育越来越成熟,理性逻辑能力越来越强大,问题一旦产生,便会进入理性逻辑的意识领域。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想”“去”解决问题,“想”和“去”常常是沾在一起的,像是一个劲儿,而且往往意识不到。真正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意识到解决问题背后的动力——我为什么想去解决问题?这个问题令我怎么了?当这个动力被意识到,逐渐松下来,这个问题带来的困扰感和对应的原发感受才有机会被看到和转化。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就是自体我。

图片

自体我不是子人格。子人格图谱或命运脚本,都是原始自体我为了应对难以承受的原发感受而发展出来的心理结构。“寻根”寻的就是自体我,只有不断回到自体我,个体才有机会化解原发感受带来的伤痛,整合分裂的子人格,让生命力变得更加完整充盈。

个体遭遇刺激,会产生各种感觉感受,离苦得乐使人尽力留住好的感觉感受,摆脱坏的感觉感受;当自知不足时,我们会启动各种应对机制,形成病理过程。病理过程总的特点是注意力向外,把坏的感觉感受视为异己,总“想”着“去”解决它们。因为注意力都在关系我上,自体我因受伤引起的感受得不到有效转化,随时都可能引发苦的感受。为了应对这种感受,自体我不断输出能量给关系我,通过向外抓取关系或者改饰意象来缓解痛苦,这样做既不能消解我们的痛苦感,又耗费了大量的心理能量。意象寻根的化解之道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核心情结隐秘难寻,但一定会通过各种应对机制,作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找到核心情结,回归自体我,特别需要注意当下的想法、感受和躯体感觉;身心头无论哪个部分,都不是完整的自体我,却是自体我的一部分,从这部分入手,关注其他部分,就有可能回到自体我。如果不从当下入手,很可能是有另外一种更强大的心理能量在起作用,却处在我们的意识之外。这种意识不到的心理能量,可能恰恰正是需要化解的心理问题的原因。这是寻根特别强调当下的根本原因。

当下的感觉涉及身心脑三个方面。大脑接受身体所有感觉器官的信息,根据需要读取和存储,再将处理好的信息输出。因为工作量巨大,大脑占体重的2%,耗能却占20%,很多能耗都是心的因素启动的。身体感觉分为生理性和心因性的,两者的混淆会导致心因性的身体感觉被误以为生理性的,令对治南辕北辙。在身心脑三者中,心的感受最重要,正是它从中作梗,才令原发感受或者“上头”,或者“上身”,变成继发感受,令人自体感破碎,倍感痛苦。只有充分关注到这三个方面,才能呈现自体我。

图片

意象寻根在心理能量维度上进行工作,包括带有心理能量的认知层面。心理能量在头身心三个层面上,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意象对话关注身体和情绪层面的心理能量,意象寻根除此之外,更关注认知层面的心理能量。不客观的认知,即对感觉失真的解读,往往来自于被扭曲、被忽视的感觉感受。这种认知带有很强的心理能量,以至于形成了信念。只有在感觉感受层面化解这些信念背后的心理能量,才有可能真正地改变这些信念。

除了关注心理能量的分布,意象寻根还关注心理能量的方向。从无数案例和个人体验中发现,心理能量顺时针转动是生命力和爱的表现,逆时针转动是破坏力、毁灭和压抑生命力的表现。意象寻根可以帮助人们辨析心理能量的运转方向,通过各种练习调整,达到改善心态和生命状态的目的。

人类的感受和情绪富于变化。原发感受令人难以忍受,我们便发展出应对。虽然应对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也是负性的,但强度低于原发感受。痛苦越大,继发感受和应对的层次和种类也越多。意象寻根技术为了帮助来访者寻找、辨析、面对、体验和转化原发感受,首先要辨识区分原发感受和继发感受。只针对继发感受工作,虽然能缓解症状,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再碰到原发感受,还会旧病复发,或者衍生出新的继发感受和应对。心理咨询中很多问题的产生都与此有关。

感觉是心理能量,也是生命。刺激引发感觉后,感觉就像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样,遵循着一定规律不断发展变化。规律一,感觉(尤其是强烈的感觉)一旦产生,不经面对(充分体会)是不会消失的;规律二,感觉会发生变化,强烈的原发感受,未经面对,会变为强度稍轻的继发感受,而且会有各种各样的应对变式。这叫心理能量固结;规律三,只要面对,任何感觉达到峰值后一定会变化,继发感受会逐渐呈现出它后面的原发感受,原发感受会得到化解。

图片

自由源自我们的内心。心理的不自由源于心理能量的不自由,固着的心理能量令我们作为人失去了自由。意象寻根认为,心理成长的意义就在于面对、化解原发感受,把固着的心理能量化为自由的心理能量。

自体离不开关系。只有关系中的相互刺激,才能呈现人格中尚未被了解的部分,也只有关系,才能让我们体验到生命的丰盈。正的修行只能在关系中进行,修行的效果也只有在关系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意象寻根认为,关系建设需要重视设置、沟通和自我成长,即清晰有效的设置、建设性的沟通和有意识的个人成长。这样的关系才能发展出更良好深刻的品质,才能滋养我们成长。自体我离不开关系我,只有了解各种关系我的存在形态,化解它们背后的心理能量,才能找到自体我。

本能需要得到足够的满足,感觉感受才会离苦得乐;感觉感受总体趋乐,理性才能健康发育,我们才有可能作为完整的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跟同类、跟其他生命、跟整个宇宙的深刻关系。

{难点}

意象寻根有两个难点:一,回归自体我;二,确认原发感受。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着眼于人格层面,后者着眼于心理能量层面。

图片

多年建立起来的应对机制令我们感受到的大多是继发感受,或者偏重于用头脑思考,或者偏重于躯体化表达,而且某种程度上让我们获益。比如,愤怒、自怜自艾、绝望、甚至恐惧,很难感受到完整的自体感。使用意象寻根技术的咨询师要有一个意识,时刻提醒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心理能量的分布,引导来访者从各种继发感受慢慢回到原发感受。我们建立那么完整复杂的应对体系,就是为了应对和逃避原发感受,往往已经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寻根咨询师要引导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心理动作的速度,有意识放慢心理节奏;还要提醒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心理能量转动的方向和注意力的指向。心理能量集中在头部或躯体,很可能是关系我的继发感受,而主体感是头心身合一的;心理能量顺转有可能是原发感受,逆转一定是继发感受;注意力在自身的是原发感受,向外的肯定是继发感受。

意象寻根强调原发感受,并非轻视继发感受。原发感受只有通过继发感受才有可能呈现出来,而且继发感受与我们的现实存在一体两面,我们总是以某种应对方式存在的。重视继发感受,也就是重视来访者的存在方式,尊重来访者本身。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只盯着原发感受,会给来访者造成新的创伤,寻根咨询师需要通过觉照和督导提升自知能力。

寻根咨询师可以根据这个要求,多做自体我和关系我的觉察练习——意识到能量在头身心的分布情况,意识到心理能量的运转方向,意识到注意力的指向。通过练习,熟练地掌握了这个方法,就能比较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自体我,知道这个“我”不是我的子人格,不是某个原型,它就是“我”;而关系我是我的子人格,也可能是某个原型,但它不是“我”。真正的爱与智慧,只存在于自体我和原发感受之中。

图片




以上内容选自赵燕程女士未出版著作《意象寻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