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首相浜口雄幸:为阻止侵华,签伦敦条约,因干犯统帅权被刺杀

 海曲上人 2022-09-05 发布于山东

在列车一侧聚集的人群中,有一个人的手在袖子里做着异常的动作。当听到“乒”的一声响的一刹那,下腹部感到异样的疼痛,像是什么物体以很大的力量穿进我的下腹,头脑中隐约闪现“我被杀了”“我死得稍微有点早”的意识。

这是日本第27任首相浜口雄幸在病床上写下的一段话,真实地记录了1930年11月14日他遇刺时的感受。

那一天,60岁的浜口首相来到东京站,他将从这里出发去数百公里外的冈山参观陆军演。原来政府有规定,首相乘车时车站要戒严。但为了避免扰民,浜口雄幸取消了这一措施。正当浜口在月台上步行时,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身穿短褂的年轻人突然跪地,在不到三米的地方向他扣动了手枪扳机。

文章图片1

行刺者当场被捕。这个青年名叫佐乡屋留雄,是右翼团体“爱国社”的成员。他在接受讯问时理直气壮地说,浜口雄幸“缔结屈辱的伦敦条约,干犯统帅权”,他是出于义愤而采取行动的。

1、被刺杀的缘由——伦敦会议

两年前,英国邀请日本同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代表齐集伦敦,召开海军裁军会议。会议期间,纽约股票市场暴跌,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本来经济就不景气的日本更加雪上加霜。刚上台一年多的首相浜口雄幸是有名的财政专家,向来主张优先考虑国民生活。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浜口内阁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压缩军费。伦敦裁军会议进展并不顺利,交涉一度陷于停顿。因为日本海军要求,日美双方辅助舰比率保持在7∶7,英美两国均不接受。后来日本代表做出妥协,同意把辅助舰拥有量对美比率降为6.975。浜口从减轻国民负担立场出发,对缔结此条约表示同意,并得到了天皇、元老西园寺公望等的支持。

于是,1930年4月22日,5国代表签订了《伦敦海军条约》。如果日本执行条约,在今后6年间,将节省8.2亿日元的军费开支,这对于处于经济危机中的日本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不过日本代表团并没有为此而感到高兴,反而感到不安和忧虑,因为就在签约的前一天,他们还接到军令部的通知,反对签约。

文章图片2

代表团随员中的军人在条约签字后的慰劳晚餐会上,当面向首席代表若槻礼次郎提出强烈抗议。

2、干犯统帅权

按照宪法,条约必须经过天皇的咨询机构枢密院的批准才能生效。就在签约后的第二天,东京召开第58次特别议会。浜口首相原来以为,反对党会集中指责政府在军舰数量上的让步,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反对党却绕开了这个问题,指责政府违犯宪法,严重“干犯统帅权”。

这个罪名让许多与会者感到意外。“干犯统帅权”最早是军国主义者北一辉提出来的,但是从来没有人以此罪名指控政府。可是反对党征引《大日本帝国宪法》,似乎颇有道理。

这部在1889年制定的宪法第11条规定“天皇统率陆海军”,这意味着陆海军的统帅权属于天皇,不属于国务大臣的管辖范围,俗称“统帅权独立”。

后人评论伊藤博文说:

“他到死也没有认识到他在他制定的明治宪法上开了一个多么大的口子。”

这个“口子”被反对党利用,大做文章。反对党认为,《伦敦海军条约》涉及军队事务,内阁不顾军令部长反对而同意签约,就是“干犯统帅权”之举。

眼看着问题就要政治化,政府请教了著名法学家、东京大学教授美浓部达吉博士。美浓部发表文章,支持政府的立场,认为“内阁违背军部的意见,仰请天皇裁可伦敦条约并不违犯宪法”。

文章图片3

这种观点也有法律依据,因为宪法第12条规定“由天皇确定陆海军的编成与常备军员的定额”,与裁军相关的军队编制和舰艇整编以及与之相关的预算纯属“国务”或“政务”,理应由内阁负责处理。许多宪法学者持同样意见,报纸也给予支持。

截然对立的两种观点都于法有据,揭示了《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由来已久,只是由于明治维新的元老们在世时,既担任首相,又对军队保持强大的控制力,政治对军事终始占有优势,“统帅权独立”的说法在现实政治中并没有成为一个问题。

3、右翼团体的正当理由

到了1930年,元老们凋零殆尽,再加上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导致生丝价格暴跌,国民生活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萧条的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宪法的矛盾促使政治矛盾激化。

在右翼看来,裁军会议是英美两国削弱日本实力的阴谋,日本是被英美两国逼迫签署条约的。早在伦敦谈判期间,右翼团体就出版印刷品、举行演讲会,在各种重要场合散发“埋葬亡国的海军条约”等檄文,开展反对活动。

“裁军国民同志会”在东京的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做出决议称“日本国民认为裁军答复方案陷我国国防于危殆之中,我们坚决反对”。他们还游说政府官员、枢密顾问官、军部首脑全面展开反对运动。在议会里发生“干犯统帅权”争论之后,右翼分子利用“干犯统帅权”猛烈攻击政府,极力将反对缔约运动扩大。军令部的一位少佐参谋为抗议条约,竟然在东海道线的火车上自杀。

参谋本部认为,浜口内阁“无视或轻视统帅部”就是“干犯统帅权”,必将“破坏建国之基础,危及帝国之生存”,“现政府显然正一心一意要使普遍的国防兵力之决定权归于政府,即使背离建军之精神,危及建国之基础,仍企图扩张党派利益和党务,此乃无可争辩之事实”。

文章图片4

打着这个耸人听闻的旗号,军令部长要求彻底保卫“3000年来我国体之精华,即军政分开之根本原则”,提出奏折弹劾政府,同时向天皇提出辞职。

6月18日,日本代表团回到东京。首席全权代表若槻礼次郎从车站的窗口向群众发表演讲称,这个条约有效期限到1936年12月31日,“在此之后,日本便不再受其束缚”。代表团还不知道,围绕“干犯统帅权”的争论正如火如荼,浜口内阁正遭受围攻。

4、雄狮首相的斗志

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浜口雄幸没有屈服。这位相貌严肃、威风凛凛的政治家雷厉风行,有“雄狮首相”之称。从他被任命为首相到新内阁开张仅用了8个小时,是日本近代史上组阁时间最神速的高效内阁。上任之初,他就对一位阁僚说:“我已经做好了将这条命献给国家的精神准备!”

他很清楚,所谓“干犯统帅权”争论不过是右翼和军方妄图削弱政治对军部的控制,谋求走上军事控制政治的道路。假如他们得逞,日本正在形成中的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必将荡然无存。因此他一边毫不退让地坚持,一边争取天皇和西园寺公望等重臣的支持。两个月后,枢密院审查委员会开始对条约进行审议。

反对党从政党利益出发,继续愚蠢地攻击浜口内阁“干犯统帅权”。他们没有意识到对于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来说,这是自杀行为。面对故意拖延审议时间的枢密院,浜口首相采取了强硬姿态。

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交涉破裂,日本不但会重新开始参与大国间的造舰竞赛,导致国内财政负担加重,而且将陷于国际孤立,与英美发生冲突。

文章图片5

当时国民和舆论支持裁军,内阁也得到了天皇和元老西园寺公望的鼓励。于是浜口宣称,如果枢密院不批准条约,他就直接上奏天皇,请其裁决,并开始讨论撤换所有枢密院顾问官。枢密院不得不改变强硬立场,决定无条件批准条约。

1930年10月1日,在五国签约近半年后,日本终于批准了伦敦条约。10月27日,在伦敦举行了交换批准书的仪式。这是继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后的一个和平条约,维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现状,为世界带来了和平。

浜口发表广播讲话说,该条约给人类的文明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并祝福时代的发展从列强对立的“冒险时代”进入国际协调和国际和平的“稳定时代”。

5、刺杀——好战者的借口

可是右翼因此对浜口恨之入骨,认为他执行“软弱外交”,有损日本的声誉和国力。最终在东京站发生了那惊人的一幕,倒在血泊中的浜口低声吟诵诗句“夜深同看千岩雪”,逐渐失去意识。

浜口被送往医院,手术成功,但不得不长期住院治疗。从住院第二天起,仍然担任首相的浜口每天口述两三次重建经济应采取的政策,叫人写下来向阁员们传达。

由于代理首相币原应付不了政局,内阁失去凝聚力,身体尚未康复的浜口执意出院上班。

医生表示不能保证生命,浜口慨然道:

“我对国民答应要出席国会的,言而无信就是欺骗国民!身为首相却欺骗国民,何以赢得国民的信赖?关乎生命,就可以不守信用吗?我万死不辞,即便死在议会上,由我自己负责!”

1931年3月9日,浜口雄幸身着正装,出现在官邸。可是他的身体过于虚弱,在前来采访的记者镜头前倒下昏迷,只好再次被送进医院。

20天后,他又强撑病体,坚持参加国会,决心推动社会改造法案的通过。该法案提出降低税收,将国家财政进行更合理的分配(军费预算的削减让这成为可能),将男性选民最低年龄限制从25岁降为20岁,并在地方选举中给予女性选举权。

文章图片6

过去结实强壮的浜口现在却异常消瘦,穿着一双看起来像普通鞋子的棉拖鞋(因疼痛而无法穿皮鞋),跌跌撞撞地走上讲台,他以嘶哑微弱的声音回答提问,进行答辩,使政府提出的72个议案全部通过。

此后,耗尽体力的浜口雄幸病情急剧恶化,又经过两次手术,但都没有奏效。1931年8月26日,一代刚正不阿的政治家撒手人寰,享年61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日本宪法的“黑洞”吞噬了浜口的生命。

随着浜口的病逝,他推动的那些影响深远的改革也无疾而终。

6、时代的宿命

后来人们才意识到,浜口是20世纪30年代第一位遭遇暗杀的政治家,他的悲剧是协调外交破产的前兆,也预示着血雨腥风的时代刚刚开始。

在浜口之后,那些同意批准伦敦条约的政治家,如铃木贯太郎等都在连续发生的恐怖袭击、政变中遭到攻击。就连从学理上驳斥“干犯统帅权”的大学教授美浓部达吉,也遭到疯狂的右翼分子枪击。

至于那个射出夺命子弹的右翼分子佐乡屋,起先被以杀人未遂罪起诉。浜口死后,一审法院以杀人既遂罪判处其死刑。

二审虽认定为未遂,但仍判处死刑。佐乡屋又上诉至三审法院,仍被驳回,死刑生效。恰值皇太子诞生,恩赦犯人,佐乡屋遂被改为无期徒刑。此后这个杀人犯两次减刑,并在1940年11月被批准假释,服刑不到十年。

在杀人犯不断被宽纵的背后,是宪法的漏洞越来越明显,右翼和军部势力不断扩张。军部和右翼成功地把“干犯统帅权”当成旗帜,一边进行军国主义宣传,一边加强军事独裁统治。庶人政治家对于战争完全失去发言权,内阁会议只能按军方要求批准庞大的军费支出,不能过问战况和军队方针。

1937年七七事变后,近卫首相和其他阁僚们对战争的进展情况和今后的计划全然不知。在内阁会议上,拓务大臣向陆相询问“军事行动何时结束”,陆相不予理睬。海相刚要代其作答,陆相便怒斥道:“那些事情可以在这种地方说吗?”

文章图片7

国家可以拥有一支军队,但是军队不能拥有一个国家。可是随着日本政治极速下滑,军部在“统帅权独立”的旗号下垄断国政,军国主义将日本带向了苦难的战争深渊。

(正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