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梅核气(慢性咽炎)几个常用方剂的区别

 了然3z5ctoaa2w 2022-09-05 发布于广西

2022.8.13

百日筑基第二十三天

看到几个公众号都发了“桔梗四药”治疗梅核气,这个桔梗四药是已故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老先生常用的对药。那么这个四药治疗梅核气和半夏厚朴汤有什么区别呢。梅核气多数人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痰气互结。

梅核气:是指咽中异物感,如有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咽中梗阻感多在吞咽动作时,尤其是在吞咽唾液时感觉明显,吞咽食物时反而无异常感觉甚至会有所缓解,检查咽喉部或邻近器官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多与情绪有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咽炎、咽异感症、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症。

一、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分析药物组成

半夏:辛温,降逆袪痰,它能够化痰

厚朴:苦辛温,能燥湿化痰,宽胸行气,也有降逆作用。助半夏降逆化痰。

茯苓、生姜也主要是针对痰来,生姜,辛温,温中化饮,茯苓,甘淡能健脾除湿,消除生痰之源。

紫苏叶,辛温,宽中下气,化痰止呕。

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所以半夏厚朴汤治疗痰饮上逆于咽喉,导致气机不畅的梅核气。痰气互结重点在治痰。


病案

图片


张某,女,41岁。

自觉咽喉部位有异物梗阻难忍,欲吞不下,欲吐不出,堵塞憋闷,或伴胸满,时时嗳气,诸症以午后为甚。左脉沉右脉弦滑。

此属痰凝气郁,肺气不利之证。半夏15克,厚朴15克,生姜10克,茯苓15克,紫苏10克,桂枝9克。

服药五剂后,异物梗阻感减轻,因其舌质红绛而减去桂枝,加竹茹12克,竹叶6克,灯芯草1克,又服五剂而愈。(刘渡舟医案)

二、桔梗四药

桔梗:辛苦平,开宣肺气,化痰利咽。

薤白:辛苦温,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杏仁:苦温,泄降气、止咳平喘之功。

枳壳: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

施氏对药“桔梗四味” 治胸膈满闷,痰气不畅,是“采用桔梗之升,杏仁之降,薤白之开,枳壳之导”,宣降肺气,利咽散结,行气导滞,宽胸除满,气机升降正常,气行则痰行。桔梗四药治痰气互结,重在治气。

病案一

图片

王某,女,32岁,于1998年5月11日就诊。自诉二天前,因与朋友发生囗角,自觉胸满不舒,始则咽喉有痰难咯,继而如食物滞留在咽部,并伴有声音嘶哑。舌苔稍腻,脉弦。辨证为气郁痰结,予“桔梗四味” 增益。

处方:桔梗12克,杏仁9克,枳壳10.5克,薤白9克,香附9克,半夏12克,旋覆花(布包)9克。3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药尽病除。

病案二

图片

张某某,女,58岁,于2001年10月6日就诊。因家庭纠纷,情志不遂,胸满气逆,咽喉不适,如有异物梗阻。诸医用疏肝理气等治法,咽梗不适未减。自诉咽部如有大枣样异物,曾疑食道病变,做钡餐透视,无阳性发现。同时伴有咳嗽吐痰,舌淡苔腻,根部略黄,脉弦滑。辨证为气郁痰结,仍用“桔梗四味” 加味,处方与上例同,3剂,水煎服。药后自觉异物缩小。二诊加生牡蛎20克,继服3剂,诸症消失。

三、苓桂术甘汤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此方证,为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白术而成,桂枝甘草降冲镇悸,茯苓白术,祛水饮,全方治水饮上冲。

苓桂术甘汤治疗梅核气是学习佳明师父的医案。水饮上冲于咽喉,导致咽喉气机不畅而出现梅核气的症状。半夏厚朴汤治痰,不治饮。用之无效。

病案

图片

附佳明师父医案如下

女性,32岁,咽喉异物感、不适已经2年,反反复复的治疗、发作,缓解不甚明显,前面看了用过蛮多方子,四逆散,半夏厚朴汤。

刻诊:咽喉异物感,不适,欲吐,无口干口苦、无鼻塞流鼻涕,纳寐可,二便调,舌胖大,齿痕舌,脉弦细。

中医辨证:水饮上逆,痰饮上冲。

拟方:苓桂术甘汤加半夏,干姜。

茯苓30g,桂枝15g,白术15g,甘草10g,半夏20g,干姜6g,5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用后咽喉异物感既然大减,觉得舒畅很多了,要求,继续调理,守上方7剂加陈皮10g。

服用7剂后,咽喉不适感基本没有了,困扰其2年的症状,12剂中药就好了。


四、上焦宣痹汤

此方治疗湿热痹阻咽喉的梅核气

​上焦宣痹汤是出自《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因为《温病条辨》整本书里面有两个“宣痹汤”,一个在上焦篇,一个在中焦篇,后人为了区分开来,就把上焦篇这个方子命名为“上焦宣痹汤”,把中焦篇的那个方子命名为“中焦宣痹汤”。

条文: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俗名为呃),宣痹汤主之。

上焦清阳膹郁,亦能致哕,治法故以轻宣肺痹为主。

【宣痹汤(苦辛通法)】

枇杷叶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 射干一钱 白通草一钱

香豆豉一钱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病机要点】

主治:湿中夹热,郁痹上焦。宣透上焦的湿热,清解上焦的郁热。

适用范围:顽固性咳嗽、慢性咽喉炎、湿热性胸痹、心悸、多汗和眩晕的疑难杂病,上焦湿郁有热的很多病证都可以适用。

【辨证要点】

有胸咽自觉痹阻与轻度的郁热现象。具体如下:

(1)自觉咽梗或喉阻,局部有微痛,或有漫肿暗红,或咽干不欲多饮;

(2)自觉胸闷不舒,或有微咳不爽,或胸微痛,或有喜深透气或叹气;

(3)常喜咳咔清嗓,有痰感,但咳咯不爽,痰白而粘稠不易咯出(因为痰在焦膜里面,不在气管里面,所以固着在那,很难搞出来,也是病在焦膜的一个特点);

(4)舌象、脉象不一定有突出改变,比较常见的是:舌质稍暗红,舌苔薄白腻;或脉两寸独沉,或一寸沉而另一寸浮。(如果两个都浮,那可以考虑下银翘马勃散)

鉴别要点:

与外感风热相较,经脉、表证不典型;与心肺脏病比较,里证不突出;多属与上部胸膜比邻兼涉之症,具体如下:

(1)或有寒热外症,但并不显著;或微发热而不恶寒,但口不渴;或微恶寒而不发热;

(2)或有咳喘,或有心悸,但均不严重;或看似急重,但心肺并无显著器质性改变;

(3)或与外感史有关,但多为后遗症,久久难愈。

加减化裁:

(1)湿兼风热而发热咽痛者,可合银翘马勃散;

(2)湿兼风寒而恶寒头痛者,可合小柴胡汤;

(3)湿兼痰阻而胸脘痞满者,可加温胆汤;

(4)兼热较重而胸中烦热者,可并用栀子豉汤等。

只要有喉咙的干痒痛、咽部异物感、有东西堵住的感觉(非实物阻塞)、咽痒导致咳嗽、喉咙有痰粘着出不来、喜欢清嗓子这些症状,包括条文提到的因咽喉刺激引起的打嗝、想呕等情况,都可以用上焦宣痹汤。

       【郁金】

辛、苦,气寒。纯阴之品。宣,形气解郁;泻,凉血破瘀。

【枇杷叶】

味苦,性平无毒。主除呕和胃,解渴止嗽,下气清痰。

【射干】

味苦,微寒。利咽喉而开闭塞,下冲逆而止咳嗽,最清胸膈,善扫瘀浊。

【通草】

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行血脉之瘀涩,利水道之淋癃。

通利九窍,可以通喉痹,利水道。——上下疏通(主要是往下通)

【淡豆豉】

味苦,寒,无毒。主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子诸毒。

调和脏腑,涌吐浊瘀。

解表,除烦。

发汗解肌,调中,治风温症懊憹。

上焦宣痹汤的整体配伍作用分析:

咽喉这块的问题,就是要上下疏通,不要发生拥堵,这是基本治则。《黄帝内经》讲“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这块的各种邪气,病理产物绞结在一起是很常见的,病机不单一。

郁金,既能形气又可破瘀,局部的气郁血瘀都可以清理。枇杷叶,下气清痰,可以把气往下顺,又可以祛痰。射干,开喉痹,降冲逆,扫瘀浊。通草通利九窍,可以通喉痹,利水道,局部的水湿之邪可以往下疏通。淡豆豉,有轻度发汗作用,又能除烦闷。

局部的气郁、痰阻、血瘀、水湿都有了处理,再上下疏通,中间开喉痹。加上郁金、枇杷叶都有凉润作用,可以对抗局部的干痒症状,咽喉不能燥。

枇杷叶、淡豆豉的组合:一个气机往下走,加祛痰。一个往外发散,还能护胃和中。一升一降还可调中的组合,甚好。

临床上用于感冒、鼻炎(鼻后滴流)、咳嗽、咽喉炎、梅核气、甲状腺问题、颈椎问题、食管炎等都有机会。

               ——摘自公众号远志会

病案

图片


龚某某,男,73岁,2004年12月23日就诊。

主诉:反复咳嗽3个月。初因受凉,引发急剧咳嗽,无寒热,查血象无异常。胸透:肺纹理增粗。曾服麻杏甘石汤止嗽散之类,咳嗽略减,近期因食油炸食品再度加重。服用前方及罗红霉素、甘草片等效也不佳。

现症见:咳嗽,呈阵发咳甚微有脸部发热,咽略痒不痛,痰少而色灰白,吹风咳也加剧,但身无怕冷,二便、眠纳均可;舌色稍红,苔白稍厚,脉略弦、关旺寸部不足;咽稍红,扁桃体不肿。

此为感冒流连,属肺有风痰兼上焦湿邪郁热,故治疗在疏风宣肺化痰的同时,还须舒气透湿清热,以上焦宣痹汤合止嗽散加减:郁金15g,白通草5g,枇杷叶、射干、荆芥、白前、陈皮、百部、紫菀、连翘、银花各10g,桔梗6g。

服7剂后,咳嗽大减近除,痰反易出而量相对增多,为上焦气开邪出、痰湿未净的应有反应,以杏苏散合千金苇茎汤4剂理气化痰善后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