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分享37——学会补阳气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送你一杯心晴茶 2022-09-05 发布于陕西

黄帝内经学习

START OF SPRING

1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蒙)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无论男女,如果你的身体一点病没有,你就叫一团太和之气,是分不出阴阳的。

中国文化求的这个“象”,是真,“相对象”是看对方的本真,而不是只看照片。照片是很骗人的,“相对象”不可以只看照片,一定要看本人,看本真,要看那个“活”,看那个“气”和那个“真”。

关于阴阳,在中国文化里有诸多“象”,在人间,就是天地,天为阳、地为阴;在人,男为阳、女为阴;在寰宇,太阳为阳,月亮为阴。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气,就是最清净光明的象征

。阳,就是光明,容不得一丝渣滓,容不得一丝阴霾,容不得一丝寒邪,其德性就是“藏德不止”,即健运不止,也就是《易经》所说的“自强不息”。

天和阳,在《易经》里叫“乾”,其德性是“自强不息”,在中医里叫“藏德不止”。阳的一个特性是什么?就是老在那儿动,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藏德不止”就是用,就是永远在运化精华。

《说文解字》说“也”字即女阴,也就是女性生殖器。

所以你看中国字不是乱造的,地的德性就是化生万物。

天帝的“帝”和土地的“地”恰似乾坤二卦,一个是“自强不息”,一个是“厚德载物”,二者氤氲,化生万物。

天的本性是“清净光明”,德性是“藏德不止”,永远在那儿运化,故不下也,指阳气不可以随便耗散,一定要散的话,也要知道要散给谁。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天明,这里的“明”当为“蒙”,指阴霾。

空窍,在人体是眼、耳、鼻、舌,前后二阴,这些空窍,是五藏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一旦受伤,就属于“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指阳气闭塞,阴气不明,即阴阳之气隔绝之象。

什么叫“虚阳外越”?我举个例子你马上就懂了。如果有要去世的老人突然精神了,脸上突然有了一抹嫩红,就要小心了。

这就是阳气收不住了,底下全空了,就那么点阳气飘在脸上,这就叫“虚阳外越”。

满面红光,对人未必是好事,正常人的脸,应该都像小婴儿的脸,略黄,滋润而已,而不应该是“红”。

老人之所以脸上有红光,除了虚阳外越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脸上的绒毛都没了,含不住光亮了,皮主收敛,毛主宣散,毛没了,肌肤腠理的交通能力也就消退了。

人体若有蒙蒙的感觉,也是阴阳交通出问题了。阴阳交通出问题就是“邪害空窍”,就是邪气占据了你的眼、耳、鼻、舌这些空窍。

人体的心肝脾肺肾全靠“窍”来跟天地交通。

“邪害空窍”,就是邪气占据了空,空就指的是六腑,窍,指的是五脏之“窍”,这两个字一定要看清楚。

空和窍,都是气机运转的地方,被邪气占据了,空和窍就不得运转,人体就出大问题,大问题就是阳气闭塞,阴气阻隔。

五脏是什么?五脏有一个特点就是“实”。

五脏的窍,心开窍于舌,能不能说话,说没说错话,全是心的问题。

舌头一旦不灵巧,比如你舌头突然大了,或者是舌头突然小了,这些都是心脏的问题。

那么,我们看一下五脏之窍。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脾主肌肉,我们身上有一块纯肉,就是嘴唇。

嘴唇的所有问题都是脾的问题,比如嘴唇老起皮,嘴唇上老溃疡,嘴唇边上长疙瘩,全是脾病。

肺开窍于鼻,就是鼻孔。

过去人是鼻炎多,现在人是过敏性鼻炎多,过敏性鼻炎属于免疫力低下症。

这么说吧,鼻炎是实证,过敏性鼻炎是虚证。

过敏性鼻炎初起的时候,可以用《伤寒论》里的一个方子:“麻黄附子细辛汤”。

如果是已经好几年的老病人,这药就不太管用了,得先吃别的方子,但最后还是用此方。

奉劝诸位,若想未来自救,则《黄帝内经》与《伤寒论》是两本自救圣典。

《黄帝内经》是不用药的生命宝典,《伤寒论》是用药的生命宝典。《伤寒论》大道至简,一个方子一般不超过七味,辨证准确,可用之如神。

关于肾窍,《黄帝内经》说“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但很多人误认为“肾开窍于两耳”。其实,《黄帝内经》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因为舌头看上去不是窍,所以道医说“舌为心苗”。

如此,耳病,一定与心情有关,与肾精不足有关。

杏花吹满头

春日游

学习12

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这句翻译过来就是:地气气化上升而为云雾,天气气化下降为雨露。

天地之气隔绝的话,云雾不能输精于上,雨露则不得布施于下。

其实天地阴阳交通特别简单,河流、湖泊、大海蒸发上去变成雨,再疏布下来,就叫天地阴阳交通。

从中医讲,水液在三焦的分布状态分别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我们讲一下干燥症。

你嘴巴湿润不湿润这件事,跟什么有关?

跟肾有关,肾在五脏之最下,为水。

水往低处流,这是水的本性,但生命就是奇妙,肾水的德性恰恰是可以逆向而行,气化后的肾水就是唾液。

如果肾水按其本性下行,就是腿肿、脚肿,就是病。

让肾水上行的根本在于阳气,阳气足,则云雾精,上应白露则下。

所以,要想治愈干燥症,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加强上下交通的能力,也就是心肾相交的能力,加强心火对肾水的照射和温熏,这就是蒸发;二是加强人体阳气,肾阳足,则肾水方可蒸腾、上行,而不是滋阴。

但生活当中,要想加强心肾相交,让唾液多起来的方法还是有的:比如,卷舌功,当老师或干销售的都属于“开口神气散”,所以歇着的时候,自己要卷着舌头待着,而且嘴里的唾液要细细地体会,唾液分上、中、下三等,最上等的一定是甘味的,叫甘露。

甘和甜可不太一样哦,过甜,也是有病。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交通不表”,就是阴阳不交通,万物之命生化不力,万物都不生长,名木多死。

总之,要想生命好,就是阴阳得交通,阴阳不交通,树木尚且多死,更何况人乎?!

自学中医,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的东西不杂,中医药大学为什么很难培养出非常出色的医生?

因为他学杂了,且常常按西医思维学习,没人教他中医的思维方法,所以,成就者寥寥无几。

学医一定要杂学,哲学、历史等全懂,学起中医来飞快。

但不可以学杂了,四本经典足矣,《黄帝内经》讲医理,《神农本草经》讲药性,《难经》讲脉理,《伤寒论》讲方剂,你也别总想改张仲景的方子。

学传统,最重要的是践行,而不是创新,先做个老实人,古方怎么来我们就怎么用,都用了几千年了,能不好用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