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记 | 半夏

 清荷文苑 2022-09-06 发布于山东

本草记|半夏

文|敏敏

时当半夏已生齐,霹雳痰宫震鼓聋。

制以生姜经可引,代将贝母见休迷。

管教痰湿难存胃,须识胎儿易堕脐。

血少汗多兼燥渴,古人三禁耳曾提。

——·赵瑾叔《本草诗》

端阳半夏五月天,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半夏一般在8-9月份采收,,它的入药部位是地下的块茎。

半夏在《神农本草经》里,被列为下品。

半夏,性温,味辛,归脾、胃、肺经。

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的功效。

临床主要用于湿痰、寒痰证,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病证。

《名医别录》曰:“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

《医学启源》曰:“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阴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

半夏入温燥药中则燥,入清润药中则下气化痰,胃气开通,逆火得降,与徒用清凉者,有霄壤之别。

本品反鸟头。生半夏毒性大,故多外用,以消肿止痛为主。

内服多炮制后使用,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之异,半夏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多种黏膜的刺激,导致失音、呕吐、腹泻等副作用,这种刺激性物质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但可通过煎煮而除去。

故《中华本草》中谓:“半夏炮制去毒的关键不在于水漂,而在于适量的辅料或加热处理。白矾、石灰、甘草与半夏可产生拮抗作用而解毒,生姜对半夏无解毒作用,而起协同增效作用。”

半夏,古人立三禁,谓血家、渴家、汗家。

注意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①《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②《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

③张元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④《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生半夏用之散结仍须辨证,以痰结之象为要。

若与逐血痹之生地黄同用,一燥一润,一温一凉,相得益彰,且无伤津之弊。

半夏同苍术、茯苓治湿痰;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

同白芥子、姜汁治寒痰;

唯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

一说本品同芩、连、瓜蒌、海蛤,治火痰、老痰;同姜、附、苍术、陈皮,治寒痰、湿痰;同皂角、南星,治风痰卒中的昏迷;同竹沥、白芥子,治痰核延生肿突。

痰涎为水湿化生,脾主涎,脾胃虚则湿浊聚,湿浊盛则痰涎生。

半夏有燥湿化痰、健脾和胃作用,在辨证方中加用本品,治口水涌动,频频流涎效佳。

凡咽喉都有溃疡,化湿不宣选用半夏、厚朴之类,用之会促使溃疡恶化,一般可用苡仁、茯苓、泽泻,泽泻。

半夏生用制用,疗效相差甚大,炮制后毒性虽去,药力亦大为减弱。故治疑难重症,主张应用生半夏,常用量6~9克,并先煎半小时以去其毒。

《伤寒论》中用半夏,无论内服外用,概取生半夏,用水外洗,即可入药,实为后学之楷模。

生半夏用治顽固性呕吐,每能获效。

如治慢性肾炎尿毒症,朝食暮吐,证属中阳不足,痰浊上逆,用镇逆法往往无效,可取生半夏与干姜、人参等同用;

若痰湿弥漫,舌苔白腻者,则配以玉枢丹芳香辟秽;痰湿化热,舌苔黄腻者,则加入左金丸辛开苦降,并佐以伏龙肝煎汤代水,频频少饮,则呕吐自止。

生半夏与竹茹配伍,辛开苦降,可使胶结难化之湿热得以分解,气机得以调畅,用于湿热气滞者,最为合拍,若佐以枳壳、桔梗,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则收效更佳。

生半夏又为化痰妙品,每与葶苈子相配,宣肃并施,能使顽痰倾囊而出。症见痰热为患者,则与麻杏石甘汤同用,寒痰为患者,则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

虽有乌头、附子反半夏之说,然生半夏化痰之力有余而温化之功不足,故配以附子补半夏温化之不逮,相反相成,效更显彰。

生半夏与菖蒲同用,药效入心,专化蒙蔽心窍之痰证,善治癫狂痫属痰气郁结者。

若系哭笑无休,烦躁不寐,口干唇燥,痰结如胶,脉洪等癫狂证,则佐成黄连、胆南星、大黄之类;

对于风痰所致的癫痫频作,兼有眩晕头痛,胸膈痞闷,胃纳不馨者,则加以天麻、白术、陈皮之属。

半夏配陈皮,燥湿化痰,和胃止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二陈汤,主治痰饮为患,或恶心呕吐,或头晕心悸。张学文认为,古今治痰药对众多,此药对为祛湿痰之绝佳配对,应用甚广,用此药对加减化裁可用于湿痰犯肺而致的痰饮、哮喘等病证。

半夏用量须根据所治病证而定。

治咳嗽痰多用3~6克,止吐用10~20克,安神治不寐用30克以上,60克以上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一说半夏小量(6~9克)可降逆和胃,中量(15克)可化痰开结,大量(30~60克)可镇静止痛。

《本草正》说,半夏“性能堕胎,孕妇虽忌,然胃不和而呕吐不止,加姜微炒,但用无妨气”。

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

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验方精选:

1、主治:鸡眼

半夏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用清洁水洗净患处,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角化组织,呈一凹面,取药末适量纳入,外贴胶布。一星期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生肉芽组织,再过数日即可痊愈。

2、主治: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

制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3、主治:顽癣

鲜半夏适量

用法:取上药,剥去外皮,用醋3~4滴,置碗内磨取汁。涂患处,每日3次。完后两手洗净,以免人口中毒,

4、主治:妊娠呕吐,胃寒呕吐。

制半夏10克,紫苏梗10克,党参10克,生姜5克。

用法:水煎服。

5、主治:淋巴结核(瘰疬)已溃。

生半夏适量。

用法:取上药,洗净晒干,研成细末,然后置沙锅内,加适量水煮沸使成糊状即可。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创面,然后将糊剂涂于无菌纱布上敷盖患处包扎,每日换药1次,通常2~3次即可痊愈

主治:淋巴结核(瘰疬)已溃。

6、主治:急性乳腺炎

鲜半夏适量。

用法:取上药,洗净去夕帔,削成适当大小的块。塞入患侧或对侧鼻孔内(疗效相似),1~2小时后取去。每日或间隔七~八小时塞1次,连续3次无效,则改用他法治疗。

7、主治:闪挫伤筋及跌打损伤表皮未破者

生半夏30克,

用法:取上药,研为极细末,用陈醋适量调糊。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8、治腰肌劳损,

制半夏(生者断不可用)研末,每次用开水吞服3克,每日3次,一般连服3~4日,有良效。

9、男子夜数如厕,以生姜1两碎之,半夏汤洗与大枣各30枚,水1升,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时呷服,数日后有效。

10、曾用半夏粉治疗癫痫12例,年龄2~16岁,痊愈(随访2年以上未再发作)5例,显效5例,无效2例。

半夏粉制法:秋天采挖鲜半夏若干,浸入冷水中半个月,每日换水1次,去除上浮之泡沫,然后置砂锅内煮沸,立即取出以冷水冲洗淘净,连续煮沸3次,晒干研末后装入胶囊。

每粒胶囊含半夏粉1克。服法视病情及年龄,每次1~2粒,每日2~3次,连服1~2年

有关半夏的经方:

半夏汤

半夏秫米汤

半夏泻心汤

小半夏汤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厚朴汤

温胆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生姜半夏汤

大半夏汤

治癌效验:

生半夏入药煎用,辛散之力较强,治疗有形痰结或瘀结,包括一些肿瘤、囊肿、炎性包块或某些增生性疾病,有良好疗效。

临床常用治食管癌、胃癌、乳腺癌、子宫颈癌、舌癌、肺癌等癌瘤中属痰湿内阻者。

1.食管癌

生半夏、醋制紫硇砂各50g,硼砂25g,共研细粉。一般每次内服2g,分数份放舌根部咽下,每日1~2次。用后漱口,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但不可用水送服,因本药需在梗阻处停留,对癌瘤直接起作用。用药7~10日,咽下困难减轻,或吐黏液减少为有效,可继续用药,一般不得超过30日,用药710日无效时不应再使用。[新中医,1998,(2)

2.胃癌

半夏(汤洗7次)、胡椒粉各等份为未,姜汁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50丸,姜汤下,每日1次。(《世医得效方》)3.子宫颈癌半夏片(每片含经乙醇提取的水溶性浸膏0.3g),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抗癌本草》)

4.舌癌

清半夏12g,茯苓、陈皮、贝母各9g,制川乌、制草乌各4.5g,玄参、生牡蛎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实用抗癌验方》)

5.肺癌

瓜蒌皮、法半夏、杏仁各12g,半边莲、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各25g,黄芩12g,葵树子、八月札各20g,甘草6g等。水煎服,每日一剂。[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半夏粥

主料:稻米100克。

辅料:半夏6克,黄芩6克,干姜5克,甘草5克,人参5克,枣(干)10克。

调料:白砂糖20克。

做法:

1)将以上半夏、黄苓、干姜、炙甘草、黄连、人参、大枣,一同放入药罐内;

2)加入适量清水煎煮20分钟后去渣留汁;

3)将大米洗干净后置于锅内,倒入煎好的药汁及适量清水;

4)用武火煮30分钟后,加入白糖即成。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草记 | 节节草

本草记 | 地锦草 

本草记 | 狗尾巴草,诗经里的莠 

本草记 |茜草 诗经里的茹藘 

本草记|美人如诗,薹草如织 

本草记 | 瞿麦   一味治疗多种囊肿

本草记 | 萹蓄,诗经里的竹 本草记 | 蛇床本草记 | 地丁草

本草记 |紫花地丁与地丁草

本草记 | 紫花地丁与早春堇菜

本草记 | 菖蒲,  《离骚》里的荃 

本草记 | 车前草 诗经里的芣苢

本草记 | 松节

本草记 | 蛇莓

本草记 | 地黄

本草记 | 老鹳草 治风湿痹痛

本草记 | 鼠曲草

本草记 | 王不留行

本草记 | 松花粉

本草记 | 薤白  治胸痹心痛 

本草记 |泽漆 (猫眼草) 逐水祛痰抗癌症

本草记 | 败酱草 

本草记 | 鹅不食草,

本草记 | 白头翁

野菜记 | 泥胡菜 桃花记| 观赏药用两相宜 

美食无使餍,餍则不能受草药记|杠板归,一味草药治蛇盘疮

药材记|一味臭虫 ,不仅成了餐桌新宠,还能治血管瘤,阳痿,胃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