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磷酸锰铁里 LMFP 电池技术梳理 转一篇东吴的LMFP技术路线1. 简介1.1. 定义磷酸锰铁锂(LiFexMn1

 mg_LLyh_yc 2022-09-06 发布于江苏


    

转一篇东吴的LMFP技术路线

1. 简介

1.1. 定义

磷酸锰铁锂LiFexMn1-xPO4简称LMFP为磷酸铁锂LiFePO4简称LFP与磷酸锰锂LiMnPO4简称LMP的固溶体

1.2. 为何选择LMFP

保持磷酸铁锂稳定的橄榄石架构稳定性同时提升能量密度

磷酸铁锂具有橄榄石强架构容纳锂离子的空位相对较少能量密度较低但结构强度相对较强循环性能较好

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扁平的结构能容纳更多的锂离子的空位能量密度较高但结构强度相对较弱循环性能较差

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结构绿色为锂离子


    

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

磷酸锰铁锂LMFP可以保持磷酸铁锂稳定的橄榄石架构从而保留电池循环性能同时通过提高电压提升能量密度但从结构框架上看即使掺入其他元素橄榄石架构所含的锂离子空位仍与片层结构有不小差距因此能量密度提升有限极限25%

橄榄石型LiFe0.5Mn0.5PO4的结构示意图 

来源磷酸锰铁锂基正极材料的组成调控制备优化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1.3. 为何掺入锰而非其他元素

磷酸系正极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是可以在保持电池放电时间容量密度的同时通过提高电压从而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各橄榄石结构材料放电曲线对比LiMPO4


   

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

放电曲线解读纵坐标为电压横坐标为容量密度可理解为放电时间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能量密度红色曲线为传统磷酸铁锂LiFePO4放电曲线可以看出只有磷酸锰锂可以保持磷酸铁锂的放电时间171mAh/g同时将放电电压提升从3.4V提升至4.1V左右进而提升能量密度极限21%

但不能用磷酸锰锂完全替代磷酸铁锂1磷酸锰锂电导率低基本属于绝缘体比磷酸铁锂小两个数量级动力学性能较差充放电时会损失容量2姜泰勒变形锰原子替换使八面体发生畸变锰原子在氧原子构成的八面体中在充放电时不能很好的保持原有形态从而损失容量降低循环性能

因此磷酸锰铁锂的锰铁比例会对材料性质有重大影响多组分磷酸锰铁锂体系应充分结合了 LiFePO4 导电率相对较高和 LiMnPO4 电压相对较高的优点目前锰铁比11的LiFe0.5Mn0.5PO4受到关注较多

但从放电曲线中可以看出磷酸锰铁锂具有双充放电平台4.1V和3.4V约在放电时间一半时突降20%因此可能带来电动车使用中功率突降问题

2. 磷酸锰铁锂与磷酸铁锂三元比较

各型号电池性能对比


    

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

2.1. LMFP对比LFP

2.1.1.优势

1提升能量密度

通过提升电压从而提升能量密度从3.4V提升至4.1V能量密度提升10%-20%接近NCM523

2提升电池功率

通过提升电压从而提升电池输出功率从3.4V提升至4.1V功率提升30%

2.1.2.劣势

1循环性能降低

锰原子替换使八面体发生畸变锰原子在氧原子构成的八面体中在充放电时不能很好的保持原有形态从而损失容量降低循环性能

2功率输出不稳定

磷酸锰铁锂具有双充放电平台4.1V和3.4V约在放电时间一半时突降20%因此可能带来电动车使用中功率突降问题

3电导率下降

磷酸锰锂比磷酸铁锂小两个数量级动力学性能较差对工艺要求较高

2.2. LMFP对比NCMNCA

2.2.1.优势

1安全性高

保持磷酸铁锂稳定的橄榄石架构稳定性具有热稳定性安全性媲美LFP

2性价比高

成本仅比LFP高5%左右且锰元素并不稀缺

3循环性能较好

理论上接近LFP的循环性能但随锰含量增加而逐渐降低

2.2.2.劣势

1较三元能量密度提升有限

橄榄石架构所含的锂离子空位仍与片层结构有不小差距因此能量密度提升有限极限21%达NCM523水平与高容量三元仍有差距

2.3. LMFP技术难点

磷酸锰锂导电性差使加工技术路线困难磷酸锰锂电导率比磷酸铁锂小两个数量级致使动力学性能较差充放电时会损失容量降低循环性能因此需要采用特殊工艺如包覆碳等技术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目前LMFP循环性能不达理论预期未来技术突破后有望接近LFP水平

2.4. 对比结论

磷酸锰铁锂LMFP在保持磷酸铁锂LFP良好的循环性能安全性低成本的特性同时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与输出功率能量密度可提升20%但磷酸锰锂导电性差使加工技术路线困难输出功率不稳定能量密度相对三元提升有限

在市场格局方面由于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更高成本仅提升5%左右在性价比方面可能会替代传统磷酸铁锂中端三元如NCM523电池但由于能量密度提升有限对高端三元如NCM811影响较小高端车型仍以三元为主

3. 工艺路线

磷酸锰铁锂与磷酸铁锂合成方法一致工业上主要为高温固相反应法水热合成法共沉淀法这三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 同时合成过程容易与碳包覆纳米化体相搂杂等材料改性过程结合在一起 

3.1. 高温固相反应法

高温固相法制备材料的流程示意图


 来源磷酸锰铁锂基正极材料的组成调控制备优化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高温固相法是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中最易普及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混合混合过程通常是利用机械球磨或者是高能球磨法通过球磨使材料粉末经受反复的挤压变形破碎从而达到元素间原子水平均匀混合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

2煅烧煅烧过程分为两步:一是在300~500°C低温预烧处理其目的是使反应物中的有机物分解及结晶水蒸发;二是在600~850°C高温烧结其目的是使合成的橄榄石型晶体生长更加完善提高晶体的结晶度在热处理及粉体加工过程中防止二价铁的氧化是烧结过程中的关键也是合成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煅烧气氛一般为惰性气氛(N2Ar)或者是还原性气氛(Ar-H2)

3研磨煅烧后进一步研磨

3.2. 水热合成法

水热法制备材料的流程示意图

   

来源磷酸锰铁锂基正极材料的组成调控制备优化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水热合成法具体步骤如下

1前驱体制备溶剂热一般是用水或其他有机试剂作溶剂将可溶性原料混合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在反应釜中反应一段时间得到前驱体材料将前驱体洗涤干燥后得到产物

2煅烧有时候为了提高晶体的结晶度还会将材料在800°C左右的高温下进行煅烧由于溶剂热法能够调节最终产物的形貌而受到许多科研工作者的青睐

但是这种方法工业化时则需要用到大型耐高温耐高压的反应设备这些设备制作成本高保养维修难度大同时溶剂热法制备的产品结晶度较差往往需要后续的高温煅烧反应这样会提高材料的生产成本

3.3.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是将适当的原材料(可溶性亚铁盐锰盐锂盐磷酸盐等)混合后外加沉淀剂生成沉淀生成的沉淀经过后续的干燥煅烧等步骤后得到产物

共沉淀法制备材料的流程示意图


    来源磷酸锰铁锂基正极材料的组成调控制备优化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3.4. 碳热还原法

碳热还原法与高温固相法的合成工艺步骤类似只是碳热还原法使用的铁源是三价铁化合物在碳源的作用下三价的铁离子在惰性或还原性气氛中被还原成二价亚铁离子碳热还原法采用廉价三价铁代替昂贵的二价铁源可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碳的用量加入过多或者过少的碳都会产生杂质降低材料的性能

3.5.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具有凝胶热处理温度低反应过程易于控制设备简单等特点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的样品一般具有准确的化学计量比较高的纯度较为统一的形貌结构较小的颗粒尺寸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优点这种方法还非常适于碳的原位包覆掺杂其他金属离子等改性处理溶胶-凝胶法目前还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因为此法干燥处理周期较长工艺步骤冗长复杂所使用的原料较贵并且有些对人体和环境有害不适合应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溶胶-凝胶法制备材料的流程示意图

来源磷酸锰铁锂基正极材料的组成调控制备优化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3.6. 模板法

模板法是以模板为主体构型去控制影响和修饰最终产物的形貌控制尺寸进而改善材料性能的一种合成方法模板法能够控制影响和修饰目标物质的形貌减小颗粒尺寸但它难以克服反应条件苛刻设备要求高后处理工序复杂等缺点

3.7. 各方法优缺点对比

1高温固相法

优点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中最易普及的方法

缺点难以控制产物晶型和颗粒大小

2水热合成法

优点合成产物晶型和颗粒大小易于控制合成温度低且合成时间短

缺点产物结晶性不理想往往还需在高温炉中再次煅烧需要用到大型耐高温耐高压的反应设备这些设备制作成本高保养维修难度大

碳热还原法溶胶-凝胶法模板法共沉淀法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4. 磷酸锰铁锂改性技术提升性能

由于LMFP的电子导电率低锂离子扩散速率慢问题在合成工艺基础上需要采用改性技术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质而随着碳包覆纳米化补锂技术等改性技术的进步LMFP产业化进程开始加速

4.1. 表面包覆

由于LiFexMn1-xPO4材料的电子导电率较低若将导电材料均匀地包覆在颗粒表面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小导电阻力使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改善碳材料是进行包覆时的首选材料碳包覆对材料性能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可以有效地阻止晶体颗粒长大;

(2)可以防止颗粒之间的团聚;

(3)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并提供有效的锂离子扩散通道;

(4)作为还原剂防止材料的氧化

材料的含碳量有一个最佳的范围碳含量过少会导致材料包覆不完全性能不能得到最大提升;含量过多又会导致材料的振实密度降低并且过厚的碳层会导致电解液无法与电极材料本身接触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4.2. 减小晶体粒径

由扩散速率方程t=L^2/2D(t表示扩散时间;L表示扩散距离;D表示扩散速率)可得若减小材料的颗粒尺寸将有效解决橄榄石型正极材料电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性能

4.3. 微观形貌调控

对材料进行特殊形貌的设计与结构的调控是改善材料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特殊形貌与结构电极材料可被电解液更加充分地浸润进一步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路径増加材料的反应活性

通过构造材料内部的多孔特性以此增加反应的活性位点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且多孔结构还可以提高材料的振实密度有利于材料的工业化一般来说材料中的微孔(<2nm)能产生很大的比表面积但微孔极容易堵塞因此拥有较多的微孔对电极材料并太多没有益处当电极材料有较多中孔(2~50nm)时既能提供较大的比表面面积又避免了锂离子堵塞在较小的孔内虽然大孔(>50nm)不能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但是大孔有助于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因此若材料同时具有大孔和中孔(分级孔结构)相对而言更容易提高电池的性能

LMFP多孔复合材料结构图

   

来源磷酸锰铁锂基正极材料的组成调控制备优化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4.4. 离子掺杂

导电物质的包覆仅能提高正极材料表层的导电性当材料的尺寸不能够再减小时很难继续提高电极材料在大倍率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因此提高材料内部的本体导电性十分重要对LiFexMn1-xPO4材料进行体相离子掺杂可以有效提高材料本身的导电性

LiFe0.48Mn0.48Mg0.04PO4 材料结构图

来源磷酸锰铁锂基正极材料的组成调控制备优化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4.5.企业目前产业化进展及采取的改性技术

我们梳理了行业内相关公司磷酸锰铁锂进展同时也梳理了相关公司为解决磷酸锰铁锂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改性技术相关的专利进展如下

德方纳米2021年9月公告拟在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年产10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11月拟定增32亿建设11万吨磷酸锰铁锂

当升科技2021年8月公告公司正在针对电动车和高端储能市场专项开发高性能的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材料

力泰锂能2021年8月公告全资子公司鹏珈基金对力泰锂能进行增资鹏欣资源持股力泰锂能10.896%宁德时代持股力泰锂能15.57%力泰锂能现有2000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计划新建年产3000吨LMFP装备

百川股份2020年公司相关项目整体产品规模为年产10万吨磷酸铁1.5万吨磷酸铁锂1.5万吨磷酸锰铁锂3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

天能股份其生产的磷酸锰铁锂电池已应用于小牛电动车F0系列最新款

4.5.1.德方纳米

我们梳理了德方纳米的磷酸锰铁锂专利公司采取的改性技术包括包覆及纳米化等改性方法

1三元包覆LMFP

磷酸锰铁锂基复合正极材料由镍钴锰酸锂(NCM)镍钴铝酸锂(NCA)中的至少一种和磷酸锰铁锂组成其中磷酸锰铁锂组成复合正极材料的内核所述镍钴锰酸锂和/或镍钴铝酸锂作为外壳材料包覆在内核表面形成核壳结构的磷酸锰铁锂基复合正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的磷酸锰铁锂基复合正极材料可以提高磷酸锰铁锂(LiFe1-xMnxP04)的内部电子导电性使得锂离子迁移速度加快从而提高材料的导电性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减少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和阻抗提高材料的低温性能和倍率充放电性能

德方纳米发明提供的镍钴锰酸锂包覆纳米磷酸锰铁锂的磷酸锰铁锂基复合正极材料1C放电克容量可达155mAh/g0.2中值电压3.96V充放电容量得到提高;低温容量保持率可由70.97%提高至74.49%;压实密度可由2.3g/cm3提高至2.5g/cm3

德方纳米NCM表面包覆LMFP示意图


    

来源德方纳米专利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技术

2纳米化

德方纳米专利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正极和锂电池该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尺寸为纳米级且在磷酸锰铁锂基材中复合有石墨炔所述石墨炔的质量是所述磷酸锰铁锂基材质量的0.1%-10%按照磷酸锰铁锂的各元素的摩尔比将纳米级的锂源锰源铁源磷源加入溶剂中进行溶解处理形成溶液并向溶液中依次加入络合剂石墨炔溶液然后经干燥研磨烧结退火处理等步骤该锂电池正极锂电池均含有该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从缩小一次粒径方面缩短Li+和电子的迀移路径从而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其制备方法能保证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性能稳定该锂电池放电克容量和循环容量保持率高

德方纳米NCM表面包覆LMFP示意图

来源德方纳米专利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4.5.2.力泰锂能

力泰锂能主要采用表面包覆的改性方法此外宁德时代持股力泰锂能15.57%鹏欣资源持股力泰锂能10.896%

1碳包覆

力泰锂能利用可溶性金属盐液相制备磷酸锰铁锂-碳复合材料不仅兼顾了锂铁多元组分的混合均匀性保证了良好的碳掺杂和包覆效果提高了材料电化学性能也同时缩短和简化了制备磷酸锰铁锂的工艺流程降低了材料的制备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本发明所示的方法特别适合连续化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力泰锂能磷酸锰铁锂制备方法


    

来源力泰锂能专利制备磷酸锰铁锂-碳复合材料的方法和磷酸锰铁锂-碳复合材料

2LMFP包覆三元

利用纳米磷酸锰铁锂包覆单晶型三元正极活性材料在一方面纳米磷酸锰铁锂材料由于其比表面积巨大因此表面能较大与单晶型三元正极活性材料混合后可以吸附在单晶型三元正极活性材料的表面形成包覆层在另一方面纳米磷酸锰铁锂颗粒较细可以填充于单晶型三元正极活性材料的空隙之中因此其正极活性材料能同时提高锂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单晶型三元正极活性材料粉碎细化筛选分级获得预定粒度的单晶型三元正极活性材料(2)将所得的单晶型三元正极活性材料与纳米磷酸锰铁锂混合获得所述正极活性材料

4.5.3.比亚迪

比亚迪采用纳米化及表面包覆的改性方法

1纳米化

比亚迪利用微米化磷酸锰铁锂类材料的粒径较小内聚力也较小采用由这种磷酸锰铁锂类材料制备的正极材料有利于提高锂电池的体积比容量进而提高电池的续航时间

2LMFP包覆LFP

比亚迪制备的复合材料包括磷酸铁锂以及包覆在磷酸铁锂表面的至少2层壳体第一层壳体为磷酸锰铁锂第二层壳体为磷酸铁锂该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能够明显改善电池的放电深度以及电池的放电容量

3LMFP包覆三元

将磷酸锰铁锂化合物的颗粒包覆在所述镍钴锰锂氧化物的颗粒的表面和嵌在所述镍钴锰锂氧化物的颗粒之间的缝隙中所述磷酸锰铁锂化合物的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0‑200nm具有更高的压实密度以及更高的能量密度含有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容量以及具有更优异的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能

4碳包覆

正极活性材料通过在具有LMFP/C结构的活性组分外部形成外表面包覆碳层的磷酸铁锂化合物材料层能够有效地降低所制备的正极活性材料中磁性物的含量进而改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负极材料易自放电循环性能不佳的问题并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4.5.4.国轩高科

国轩高科主要采用前驱体设计表面包覆微观形貌调控的改性方法

1前驱体设计+均匀化

将水性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加入到磷酸锰铁中可以与磷酸锰铁粒子达到较为均匀的混合采用金属元素的盐类作为掺杂物可以与锰源铁源磷源达到原子级的混合能够均匀分散明显提高材料结构的一致性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制备的产品中锰铁和掺杂金属元素达到原子级均匀分布碳纳米管能够均匀分布制备的锰铁前驱体可直接用于磷酸锰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且最终得到的磷酸锰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

2氮化钛和碳双重包覆

国轩高科公开一种氮化钛和碳双重包覆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合成前驱体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碳源再结合烧结过程中保护性气氛下通入NH3以N2作为载气引入TiCl4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磷酸锰铁锂表面均匀沉积一层氮化钛包覆层实现了表面具有均匀氮化钛和碳包覆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合成过程中通过调节碳源加入量和气相沉积过程中三种气体的流量及沉积时间可调节包覆层粒度厚度及堆积密度获得氮化钛和碳均匀包覆的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该材料包覆层具有良好均匀性和一致性材料振实密度高导电性好使用该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时具有较好的充放电倍率及循环稳定性制备过程简单可控易于工业化生产

3磷酸铁锂/碳包覆

国轩高科发明公开一种磷酸铁锂/碳包覆的核壳型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其组成通式为LiMnxFe1‑xPO4/LiMnyFe1‑yPO4/LiFePO4/C其中核材料的组成通式为LiMnxFe1‑xPO4壳层材料的组成通式为LiMnyFe1‑yPO4包覆层材料的组成通式为LiFePO4/C并且0.8≤x≤0.90.2≤y≤0.4同时核材料所占重量百分数为60~80%壳层材料所占重量百分数为15~30%包覆层材料中磷酸铁锂所占重量百分数为3~7%包覆层材料中碳所占重量百分数为2~3%该发明采用共沉淀法与水热法相结合得到核壳型磷酸锰铁锂粒子再与锂源铁源磷源碳源混合后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采用该发明方法制得的产品颗粒球形形貌规则并且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正极材料中锰的溶解电池的循环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磷酸铁锂/碳包覆的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来源国轩高科专利一种磷酸铁锂/碳包覆的核壳型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上图为制备得到的磷酸铁锂/碳包覆的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富Mn的核心2为富Fe的壳层3为LiFePO4/C包覆层

4微观形貌调控

国轩高科发明提供一种球状复相磷酸锰铁锂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利用控制元素添加比例高温反应后形成复相材料含有CNT导电网络可提高Li+迁移速率又为球形化材料可提高振实密度并且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原料丰富易工业化

工艺流程图


    

来源国轩高科专利一种球状复相磷酸锰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LMFP包覆三元

国轩高科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镍钴锰酸锂/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是由磷酸锰铁锂在镍钴锰三元材料表面均匀复合而成将两种表面改性后的正极材料在酯化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通过化学键的方式使两种材料连接实现均匀复合在保证三元材料的高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三元材料的安全性能可广泛的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特别在于适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

4.6.对比结论

由于磷酸锰锂绝缘性颗粒大小导致加工技术困难行业内目前没有统一加工路线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拥有核心专利与大规模量产能力的企业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主要采取表面包覆纳米化的措施其中在表面包覆方法中LMFP与NCM包覆/被包覆可以实现两者优势最大化为目前主要路线从专利角度看电池端宁德时代专利端未体现但实际积极研发比亚迪国轩高科的技术储备丰富材料端看德方纳米力泰锂能近期技术突破速度较快

企业LMFP专利数增长情况


    

来源知网东吴证券研究所整理

5.市场推广方向

5.1.两轮车

磷酸锰铁锂已在小动力两轮车成功应用因为该领域电池认证周期较短磷酸锰铁锂技术推广较快目前主流采取路线为LFMP+LMO复合材料

1天能锂电采用方案为LMFP+NCM+LMO复合正极材料

产品表现1高能量目前磷酸铁锂电芯的额定电压是3.2V电芯的能量密度为140Wh/kg采用超能锰铁锂后电芯的额定电压是3.6V电芯的能量密度是175Wh/kg这比磷酸铁锂提高了25%2高倍率电芯支持大电流充电和放电动力强劲电芯在7C放电时容量几乎没有下降3良好的低温性能电池在55℃超高温下放电率100%在零下20℃的低温环境亦可放电85%以上

2星恒电源采用方案为LMFP+LMO复合正极材料

产品表现通过技术迭代使得电池循环性能突出可达到质保五年低温性能优异0.5C常温充电满足不同温度下放电安全性能极佳通过了满电针刺与150℃热箱测试

锂电池版的电动两轮车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EVTank发布的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锂电版电动两轮车的产量达到1136万辆总体渗透率达到23.5%同比增长84.7%EVTank预计到2025年整个锂电版电动两轮车的市场渗透率接近60%2020年中国电动两轮车用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0.7Gwh同比增长91.1%预计到2025年电动两轮车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45.9Gwh


    

5.2.电动车

预计采用纯LMFP或LMFP+NCM复合路线22年下半年有望小批量23年放量磷酸锰铁锂电池投入乘用轿车领域的认证周期较长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根据德方纳米10万吨产能建设周期若顺利行业有望2022年下半年开始小批量23年有望放量在市场格局方面由于磷酸锰铁锂能量密度更高成本仅提升5%左右在性价比方面可能会替代传统磷酸铁锂中端三元如NCM523电池但由于能量密度提升有限对高端三元如NCM811影响较小高端车型仍以三元为主

5.3.储能

在储量领域引入预计相对缓慢

8.结论

1磷酸锰铁锂电压平台提升相较磷酸铁锂可提升20%能量密度是磷酸铁锂重要的升级方向电池磷酸锰铁锂在保持磷酸铁锂良好的循环性能安全性低成本的特性同时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与输出功率但磷酸锰锂导电性差使加工技术路线困难输出功率不稳定相较三元能量密度提升有限

2磷酸锰铁锂产业化需改性处理目前电池端宁德比亚迪国轩等有技术储备材料端德方纳米力泰锂能宁德时代鹏欣资源参股技术突破较快由于磷酸锰锂绝缘性颗粒大小导致加工技术困难行业内目前没有统一加工路线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拥有核心专利与大规模量产能力的企业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主要采取表面包覆纳米化的措施从专利角度看电池端宁德时代专利端未体现但实际积极研发比亚迪国轩高科的技术储备丰富材料端看德方纳米力泰锂能近期技术突破速度较快

3磷酸锰铁锂已在小动力市场掺杂使用根据德方披露产能规划若顺利2H22年有望在动力电池上开始小批量23年放量磷酸锰铁锂已在小动力两轮车成功应用目前主流采取路线为LMFP+LMO复合材料电动车预计采用纯LMFP或LMFP+NCM复合路线根据德方纳米10万吨产能建设周期若顺利行业有望2022年下半年开始小批量23年有望放量LMFP在性价比方面可能会替代传统磷酸铁锂中端三元如NCM523电池但由于能量密度提升有限对高端三元如NCM811影响较小高端车型仍以三元为主

 $湖北宜化(SZ000422)$   $云天化(SH600096)$   $湘潭电化(SZ0021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