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视频|第八号教室访谈录即将开播

 第八号教室 2022-09-06 发布于宁夏

       我接受平凡,但拒绝平庸;我接受清贫如洗,但讨厌弄虚作假,更讨厌高谈阔论。我压根儿就不是什么教育名师,更和教育家扯不上半点关系,我从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抱负,我只想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和教育有关的事情,在我看来有必要、有意义的事情,仅此而已。

                                                         ——题记 

                             

 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是“问题”少年,也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不爱学习。只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外力和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或者干扰,才导致他们在思想上、或是性格上、或是行为上表现的有些孤僻或者奇怪而已。他们不是怪胎、神经病,不该被边缘化,不该被孤立和排斥,更不该被拿来当所有人的反面教材来举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和生活都值得被关心,被记录。

      05后的一代,其成长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他们生在祖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自幼就在温室中被呵护着长大,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成长拔节一路伴随着祖国的强盛,完全没有经历过苦难,更没有吃过一点生活的磨炼。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的成长,当经历过太多苦难的70后、80后遇上了没有吃过苦的05后,又恰逢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普及的新时代,于是,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就在几代人的生活和思想中爆发了。

       传统和保守,独立与自由,我们看不惯05后的自私自利和不努力,05后又厌烦我们无休无止地说教和画大饼。由于思想认知的巨大偏差,慢慢地,隔阂也就越来越多,沟通也就越来越少,我们难以理解05后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而他们也无法理解大人们对他们的良苦用心和至情至真的爱。

       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下,05后一代被迫着变得早“熟”和懂“事”,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孩子都要知道的多,懂得多,就像洪水来了,你不想扑腾也得扑腾,根本由不得你一样。当然,能尽早的成熟和懂事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情,可问题就在于这种“熟”和“事”,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懂道理或在为人处事和道德修养上,而多是在情感和自私自利上。

       科技的发达并未带来人的进步,我们只是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技术而已。当下的中国,很多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居然把离婚当成了思想进步的表现,文明的表现。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人性自私自利的表现吗?又何来进步可言。倘若离婚是为了让某些成年人找寻更好的幸福,可当离婚成为一种风潮,其实受苦的只是孩子。

      中国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家庭文化,我们更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国自古就强调“家和万事兴”的重要性,可到了如今,有些人却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全然把婚姻当儿戏,没有一点家的概念。

      孟子有云“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可见而“家”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立足点。

      以前,班里很少有单亲或者再婚家庭的孩子;可如今,这样的孩子是越来越多。我不知道是他们恰好都分到了我们班,还是每个班真的都是如此,只是,这样的孩子的确在增多。表面上看,父母离异、再婚对孩子的生活没多大影响,可是从我们的文化实质来讲,家庭的不和谐、不完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超乎想象的,甚至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包括性格和价值观,包括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特殊的时代背景,不和谐或不完整的家庭环境,加之某些孩子不被人知的成长经历,这就导致一部分的05后孩子在行为举止或是性格上有些怪异,久而久之,就被看成了怪胎或者“问题”学生。

       被孤立,不被理解;被边缘,不被关心;被讨论,不被关注。慢慢地,他们也就不再发声,并将自己牢牢地困在心底,完全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我很想了解真实的05后,我很想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第八号教室访谈录是我接下来想做的一件“大”事,我想以对话的方式去打开05后孩子久封的心扉,让他们真正地去表达自己、释放自己;我也想以对话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去看到、去了解05后的真实状态以及他们哪些不被理解的思想和奇奇怪怪的想法,尤其是孩子的家人和教育工作者们。

       让孩子开口说心里话是件很难的事,但是为了他们能更好地成长和生活,我还是想试一试。因为我也很想通过对话,好让他们去真正理解父母,理解我们对他们的爱和关怀。

       愿一切顺利,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去成长,去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