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人生最后一首诗,仅28字,道尽人生三境界,不少人卡在第二界

 悟痴 2022-09-07 发布于湖北

追求人生价值的正确方式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对于每一个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不管你这辈子活得好与坏,你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无法修改的。

最近网上不知怎么开始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一经问世好像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不少人引起了共鸣,同时也点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迷茫与困惑:追求人生价值的正确方式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这个问题,其实千年前的大文豪苏轼很有发言权。

苏轼的一辈子可以说是大起大落了,他有过很多的身份,做过很多在当时看来出格的事。

苏轼在人生得意时,他是皇帝佬儿的秘书,专门给皇帝唱反调,让一国之君下不来台。

苏轼人生失意时,他摇身一变成为了著名的酒仙,他是把酒问青天的乐天派,他是搭屋建房的工程师。

林语堂老先生用“天真的小孩”来形容苏轼,他的人生最大不过“率真”二字,最大的率真不过就是能虽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苏轼的一生总是能像孩子似的生活,摔倒了爬起来,不会走路了就在从新学习走路。关于人生的意义到底是啥?

我想没有比苏轼说得更加清楚的了,不信你看看苏轼的临终诗,仅仅28字,道尽人生三境界!

《庐山烟雨》

宋 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大家读完这首诗有没有发现很奇怪?诗的开头与结尾一模一样,这有啥讲究?我们今天就来说道说道,这首特殊的《庐山烟雨》。

《庐山烟雨》是一首禅诗,它的体裁为七言绝句,也叫《观潮》。诗意由《五灯会元》第17卷所载青原惟信禅师(唐代高僧)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袛是山,见水袛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淄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语录中的“三般见解”说的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是入禅的三种境界。其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其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苏轼的这首《庐山烟雨》也是有所此意的。“庐山烟雨”、“浙江潮”说的是山和水。

到这里来时,人们被这山水吸引,来此地不过是想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这时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此为第一境界。

到达山水前的时候,人们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自己的期望与现实相符。二是自己的期望与现实不符。

这时人们的心情就会有所变化,或欢喜或失望。各种各样的想法、思绪汇入脑海,人们就会失去最初欣赏山水的初心,此为第二境界。

当人们经历了人生中的种种事情,很难再去回忆自己的初衷,再以赤子之心去看待山水,以及世间万物。

殊不知回归初心,做到心无杂念,才能再次看到山水的真面目,此为第三境界。

如果用简短的话语来总结这三种境界的话,我想这三句话应该是合适的。

第一境界,人生初见,满心欢喜。

第二境界,人生若只如初见,万般思绪汇于心。

第三境界,人生百态,返璞归真。

我们很多人穷其一生都被困在了第二境界,能真正做到回归本真的自己的人少之又少。困住我们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责任、梦想、现实、金钱。

苏轼作为一代诗仙、酒仙可以说他已经在最后到达了人生的第三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