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拾遗志27

 天下第一食神 2022-09-07 发布于湖南
长安的前生

西周的丰镐两京遗址就在长安附近。丰镐是丰京和镐京的统称,周文王建设了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周武王建设了镐京,是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它们作为西周的都城历时300年。公元前771年犬戎(羌族)攻破镐京杀死了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让匠人按照六国的宫殿样式在咸阳仿建。并建设了史无前例的阿房宫。宫殿依靠北山模仿天上紫宫营建宫殿为帝居。以渭河贯穿首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则法牵牛。牵牛星在中国古代天象学中是推动变化的重要星辰。古人认为日月起于牵牛星,从牵牛星左转,止于北斗。日月起于此,则天地间一切术数皆起于此,《说文解字》云“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而天汉指银河,以桥法牵牛摆渡渭河则暗示日月运动,而紫宫便是北极星所居,此谓嬴政所居之象征。

阿房宫“庭中可受十万人,车行酒,骑行炙,千人唱,万人和。”光阿房宫的前院就可容纳十万人,行酒须用车,送烤肉需要骑马。万人唱和的壮观景象,让后人思之,犹未信也。咸阳在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纵火焚毁。


刘邦被封汉中王,起于汉中,汉水上应天汉。故刘邦取天下后,国号称“汉”。而中华民族的汉称谓即起于此。
萧何
萧何选择原秦帝国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建设汉长安。汉长安其实就是皇帝的皇城,城里五分之三为汉家宫阙。
未央宫
汉朝的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而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公元前202年的汉高祖时期,二年后竣工。遗址平面呈矩形,东西宽2900米,南北长2400米,约占汉代长安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达到惊人的6.96平方公里。
斗城
在长安东南及北面郊区有7座环绕首都的卫星城市---陵邑。这些城市的居民都是为加强中央政权控制而从各地强制迁徙而来的豪强。它们形成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城市群,其总人口接近100万人。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元年正月,才开始正式完整修筑长安城墙。到惠帝五年九月长安城筑成,长安城高三丈五尺,周回六十五里。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汉长安便有了斗城的称呼。萧何在汉未央宫的营建时只建了北阙和东阙。当时汉宫以北阙为正门。北阙和东阙是厌胜。北压匈奴,东压群雄故地。
汉武帝
汉武帝大兴土木,建筑门类有门,阙,观和台四大类。其中观没有高度记载,观的形象接近阙。阙是两两相对在主要的皇家通道边上的。阙和观都是石木结构,观顶可以瞭望并垂国家诏书于下供市民阅读,观在长安城中重要位置独立设置。
汉家宫阙
汉武帝的未央宫之正门号称天门,高25丈(57.75米)。宫中的左凤阙和建章阙和建章宫别风阙和圆阙(圆形的,罕见的造型)均高25丈(57.75米)。圆阙和左凤阙一样,屋顶上有铜凤凰。未央宫的别风阙高度达到惊人的50丈(115.5米)。
建章宫玉堂坐落在三十丈(69.3米)的高台上;柏梁台,高数十丈;未央宫太液池中的渐台,十丈(23.1米),公元23年,篡汉的王莽在这里被叛民处决;长安宫灵台(天文台),十五仞(24.26米);鸿台,利用秦始皇建于公元前220年高92.4米的高台改建,因皇帝在这里射中大雁而更名;未央宫的右神明台和井干楼均高达50丈(115.5米)。建章宫积木为楼的凉风台差不多也有这么高。
昆明池
历史上最大的人工池是汉武帝为了练习水军开挖的昆明池。昆明池是模拟当时刘彻想要征服的云南的滇池而设计的。规模达到300顷。之后只有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的周长49华里的定昆池(面积约为33764000平方米)能与之媲美。在定昆池里她累石为山象征华山,并在山间形成瀑布流水象征天河。
通天台
汉武帝最重要的工程是通天台。通天台建于公元前110年,刘彻希望通过这个建筑能和仙人沟通。绝大多数记载认为通天台高度是30到35丈之间即69.3米到80.85米。按《三辅黄图》的记载达到100多丈(230米),加之台上还有30丈高(69.3米)的承露盘,如果保守地认为通天台是连承露盘在内总高为100丈,即便如此,它作为高台建筑也空前绝后了。
丹城
汉代皇宫建筑继承周礼,以红色为贵。《礼记》曰:“天子赤墀”。《汉官典职》,汉皇宫以丹漆地。所谓“彤庭丹墀”,指的就是红色的庭院地坪和红色的台阶。另从“土被朱紫”的描写看,墙壁也被涂上红色或紫色涂料。所以汉皇宫有丹城或丹居的称谓。日后这两个词语也指帝居。萧何筑长安城墙时取用了汉长安西侧龙首山的红色土,而没取用汉长安城所在位置的黑色土壤。所以汉长安是座黑地赤城。

此外据张衡《西京赋》云“木被锦绣”,颜师古的解释为彩绘,似不妥。参班固《西都赋》“屋不呈材,墙不露形。裛以藻绣,络以纶连。”裛就是套,藻绣就是织锦和刺绣;纶连就是丝带结成的网络,络就是用网状物笼罩。综合解释就是木构件被套上织锦和刺绣,而墙壁被罩上丝带网络。这样便可以理解“屋不呈材,墙不露形”和“木被锦绣”的实际情况了。其实在汉文帝在位期间,就有富人用绣有斧头花纹的丝绸在招待客人的时候覆盖墙壁以示豪华了。
乱世
公元8年,王莽篡汉。公元20年,拆毁长安建章宫等十余处馆所建设高17丈(39.27米)的黄帝庙和其他8庙。不过3年后他就在叛乱中被杀,汉长安也被农民军占据而焚毁。

东汉时期,长安为西京,实为陪都。董卓逼迫汉献帝迁都长安。短暂居留后,汉献帝回到洛阳,辗转到许昌终老。晋朝一度也据长安抵抗前赵,但都是雨打风吹没奈何的短暂坚持。

在南北朝,它不断成为各种短命政权的首都,也不断被沦陷。公元534年北魏的孝武帝逃离洛阳进入长安。长安成为西魏和北周的首都。杨坚于公元581年篡夺了他女婿的皇位,在汉长安附近建设大兴城作为新皇朝的首都,也就是未来的唐长安。

洛阳的前生
东周洛阳
洛邑
周幽王的继任者周平王放弃了陕西的丰镐两京,迁都到周公为控制商朝而建设的东都洛阳。是周公奠定了两京制度。他依据三礼图营建了最早的洛阳---洛邑。周公建设洛阳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丰镐两京地处西边,不利于对诸侯国的控制。他选择当时看来是国土中心的洛阳建设了一个诸侯朝拜礼贡的中心,从而达到周天子宣示其宗主地位的目的。陕西的丰镐为西都,洛阳为东都,诸侯朝贡在东都,故朝会明政的明堂座落在东都。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死后的实际掌权者。

“践天子之位”的周公于成王五年开始营建洛邑。历时约一年洛邑建成,此时洛邑又称为“新邑”、“新邑洛”、“新大邑”、“新国洛”等。洛邑居国之中,为各诸侯朝贡,天子明政之中心。周公于成王成年后让权,成王在洛邑行祀,开始亲政。因此洛邑从此又称为“成周”。而丰镐两京为宗周。周公将殷人迁移至洛邑东郊,并驻扎军队进行监视。殷城更像个集中营或军事堡垒。

成周
周平王迁都于成周,从此成周又称王城。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内王子朝势大,便迁居到殷城暂住。前510年,晋国率诸侯为敬王修新城(可能在殷城上扩建),此后周天子居于新都,新都沿用成周之名,而旧都被称为王城。到周赧王时,周王才迁回王城旧都。这是洛阳双城的由来。

秦时旧成周王城被废弃,新成周城成为洛阳的治所地,西汉,洛阳为陪都。

东汉洛阳
九六城
公元25年,刘秀将陪都洛阳作为东汉的帝都。洛阳的规划经过东汉儒生们的探讨,最后依据《周礼》借鉴成周规划建设了一个合乎礼制的模范都城。南北合汉尺九里,东西合汉尺六里,俗称“九六城”。东汉的洛阳相对宫殿连绵的长安奢俭合礼。其宫城只有未央宫的五分之三,还未算上长安其他宫苑。整个洛阳棋盘格局。南郊圜丘经平城门从南正门经外朝,宫城过集市到北正门为城市中轴线。比之长安,洛阳在中轴线上东西两侧还建设有明堂,灵台和辟雍三座礼制建筑。凸显东汉强调德治王政而以礼乐教化治国的国策。

德阳殿
其宫城分南北两宫。北宫正殿为德阳殿,可以容纳万人的德阳殿“柱皆金刻镂作,奇禽万巧”,此外还“竟柱构以水精”,殿柱铜作,“一柱三带,韬以赤缇。”便是红色丝织品做套,将金柱自上而下分成4段。洛水激荡,经过殿前。连接东汉洛阳南北宫之间的复道,最短估算也有7里长,折算到现在尺寸要超过3500米。号称节俭的洛阳宫殿,“雕楹玉磶”的景象也是让后人咋舌不已的。

明堂之辨
《周礼》是在西汉末年被发现的,其书真伪在后世存在争议。但对于东汉的儒学者而言,《周礼》似乎是确证无疑是周王朝的文献,据此为基础修建了首都---洛阳。
周公另外一个建设就是纠结了中国文化史和建筑史达2000年的明堂。由于明堂的具体面貌因为周朝文物的散失而从秦汉以降就毫无记录可供复原。因此其具体功能和形制成为2000年来莫衷一是的话题。汉武帝依据方士公玉带所献的一张所谓黄帝的明堂图建设了明堂。这是一座四面无壁但环水居中,以茅草为圆盖的方形宫殿。但显然和历史书上所描绘的周公的明堂大异其趣。出身道家的公玉带借用黄帝这个儒道均尊崇传奇人物来封各儒家的嘴从而将自己心目理想的明堂形象推销给刘彻。

从周公在明堂大会天下诸侯来看,这是个宣示周王作为天下共主君权神授的场所并在这里集会以定诸侯的尊卑和统治顺序。其实功能和日后各皇朝的朝会正殿相同。周朝实行封建制,诸侯朝贡是国家头等大事,而天子议政则另选场所名为路寝。秦汉后,中华帝国实行郡县制。各分封亲王的政治地位在下降,天子的权利日趋集中,所以议政场所的地位日趋重要,故路寝便是日后禁城之正殿,如太和殿。

宋仁宗将明堂所祭祀的五帝神位以幔屋形式设于朝会正殿大庆殿,虽然形制未必符合周公之明堂,但在意义上确是继承发扬得很好。无论两汉和宋徽宗的明堂均有形象工程的特点而在功能上更偏重于祭祀轻于布政明教,似乎不妥。大胆排除异议独立创新的武则天明堂反而在功能上可能更接近周公的原意。但无论众说纷纭,每个建成的明堂建筑都充满了最丰富的象征意义。

明堂的基本象征设计是。园形屋盖方形建筑表明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式。跨明堂环水的四桥象征四达。而明堂四户象征四季轮替。五室象征五行以五色装饰分别祭祀五帝。四户两边夹窗共八扇象征八风。九室象征九州(明堂形制有九室五室一室之争)。十二堂代表一年十二个月。

从古至今都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倾向于将明堂和辟雍看成一栋建筑的不同名称。但自东汉兴建洛阳三雍以来,辟雍便一直是太学的中心建筑。古文中明堂辟雍四字一句如仅仅指一栋建筑,似乎不合古人文字以简为长的行文特点。明堂问题的纠结实在是考古学,文化史和建筑史上的大争议,希望日后能有被更新的出土文物一解其谜。

魏晋洛阳
东汉洛阳存在了165年于公元190年被军阀董卓彻底破坏。这次破坏是如此彻底,以至于汉献帝于6年后回到洛阳竟然找不到可以居住的地方。公元220年,曹丕废黜了汉献帝建立魏朝并定都洛阳。
兜率天宫
曹丕在残破的东汉洛阳上增益新建的他的帝都。他用易经解释“九六城”。九为阳 六为阴,上乾阳下坤阴,合为象征天地阴阳合一的否卦。曹魏西晋的宫殿华丽非常,西域来的胡僧将其比喻为弥勒佛所居住的兜率天宫,“但生人之力营构,非道力所成耳。”
 这个地上天宫,有18个高十六七丈(40米左右)的观,观顶全部用云母窗,光耀全城。天宫西北角是坚固的小城金墉城,东北角是高24.2米的百尺楼。天宫最著名的建筑是陵云台。按《世说新语》,陵云台的建造非常讲究,使用的木材都事先称量,保证每一面用料重量相等后再行建造。所以有风的时候,台会随风摇摆。曹丕的儿子魏明帝登上去的时候,觉得危险,就让人用大木头支撑,结果打破了高台的微妙平衡而致使其垮塌。
陵云台
范祥雍因为《洛阳迦蓝记》里有提到西游园里有陵云台遗迹的存在,便认为《世说新语》的记述不准确。但从《三国志 魏书明帝纪》和《拾遗志》的记载推测,似乎曹叡重新建设了陵云台,因为改土为木而工程浩大。另按《洛阳宫殿簿》,陵云台高仅十三丈五尺七寸五分,约合32.85米,台上有台,面积方十三丈 (989.7平米),高九尺 (2.178米),台上设楼高五丈(12.1米),面积方四丈(93.7平米)。是个规模很小的建筑。到了北魏时,上面的建筑已经没有,残存的土台大概还有8丈高约23.68米,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一书也提到了陵云台。此外曹魏洛阳还建设有皇家动物园和为宫廷百官的特供菜园子。
铜驼街
长安再次被遗忘在遥远的关内,成为抵御蜀汉进攻的军事大本营。洛阳,则着实风光了一整子,所谓“金马门前聚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便是对当时京都繁华时日的感喟。
铜驼街,御街,正对宫城。铜驼,如马形,长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长二尺,脊如马鞍,汉代旧物,精致异常,安置在宫城中阳门外,夹道相向,是洛阳的地标。
陷落
但否卦,“乾”天在上,“坤”地在下,应当吉祥;实际上,是天地背离,不能相交,阴阳闭塞,万物不能生长的卦象。以人事比拟,是君臣上下意见隔阂,政治混乱,国家有等于无的现象。魏晋均是权臣当道,两者立国也短,政局也乱。这个洛阳见证了晋魏的政治悲喜剧。魏国宫人被安置在金墉城,贾南风在这里被处决。公元311年,前赵匈奴人刘曜攻陷洛阳俘虏皇帝,将这个魏晋名都又一次夷为平地。而晋皇室不得不选择荒废已久的长安继续战斗。
北魏洛阳
183年后,残破的洛阳再次迎来了复兴的机会。北魏孝文帝放弃了帝国故都大同,宣布定都洛阳,开始了洛阳又一个黄金时期。北魏在魏晋的洛阳废墟上的改扩建新都的。旧洛阳遗址成为新洛阳的皇城。新洛阳保留了魏明帝建造的金墉城。北魏洛阳最重要的贡献是完善了里坊制的模数和管理模式,确立集市东西设立;以及宫,城,郭的帝都形制。宫就是日后所指的紫禁城或者宫城。城就是皇城或内城或如北宋称为都城。郭就是外城或者罗城。
里坊制
北魏洛阳南北15里,东西20里,220个里坊。城里有10万9000户的居民,加上城外流亡的南方难民聚集区和外国客商聚集区的各色居民,军队和僧人,人口大约达到六七十万。比如洛阳西门西阳门外周长8里的大集市周围形成了以行业聚集的居住区。市北慈孝奉终两里顾名思义是从事丧葬业人士居住的地方。阜财,金肆两里是富人聚集区。乐人聚集在市南的调音,乐律两里。市东聚集屠宰业和手工业者的区域叫通商,达货里。市西是退沽,治觞两里,是酒业聚集区。其中最著名的刘白坠的自酿酒曾经让流寇因喝了醉倒被捕而声名在外,被称呼为“擒奸酒”。

当时的皇室就集中住在退沽里以西南北15里,东西两里的寿丘里,号称“王子坊”。宣阳门外四里为洛水浮桥---永桥。北魏将从南方逃来的吴人安排在归正里。西域人在慕义里,北方游牧民族的在归德里,而高丽等东方人则住在慕化里。后来的南方贵族如萧宝卷的弟弟萧宝寅则另辟住区。所以也有人认为洛阳当时已经超过了100万人口。北魏洛阳是辉煌的国际大都会,。当时的中国只有南京在繁华程度可以与之媲美。
永宁寺塔
公元53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中国历史上最壮观的佛塔---永宁寺塔烧毁。3个僧人目睹此惨景,纵身入火自焚,让这场悲剧到达高潮。大火烧了将近3个月还没完全熄灭。胡太后让人于公元516年兴建永宁寺塔建。永宁寺塔共九层,木结构,均加以漆画彩绘。高90丈,加上塔尖10丈,高达1000尺,距洛阳100里之遥就可以看见它的雄伟身姿。高塔呈四边形,每一面设3门6窗,门全部涂以朱漆,门窗均装饰有金钉,一层12门24窗,共计5400枚金钉。塔顶有容积为的25石 的金宝瓶,其下还有30重承露金盘,金盘周围垂有金铎,金盘引铁链到屋顶四角,屋檐四角也悬挂金铎,全塔共计120个金铎。有风的日子里,金铎由风而动发出铿锵之声,数十里之外都可以听见。当来自印度的达摩看到佛塔,不禁合十许为此塔为身平仅见。
诅咒
永宁寺塔的烧掉仿佛是个恶毒的诅咒,当年,北魏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文化盛极一时的北魏灭亡了。占据太原的军阀高欢强迫北魏皇室和40万户居民在3日内迁徙到邺城。洛阳宫殿于次年被拆毁去建设邺城的新宫。东汉,魏晋以及北魏的洛阳的选址不完全重叠,但一样在政权大更替中被摧毁。奇怪的是周朝的洛邑双城居然历尽洗礼还一直存在着。所以被饥荒逼迫到河南就食的杨坚就选择了成周古城暂住。而杨广的新洛阳则打开了洛阳历史上最华丽的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