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芷苓口述:京剧旦角演唱和流派

 顺其自然h 2022-09-0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京剧旦角的唱、念、做

图片

童芷苓口述  王为整理

    很多人见到我就问∶“你年纪不小啦,怎么还能唱戏?”有的还认为我的嗓音好像比过去还要好,问我有什么神方秘诀。其实我的嗓子直到现在还能唱,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遭受过不少挫折,经过了一个“能唱——不能唱——再能唱”的艰苦过程的。



演    唱



    我的嗓音条件说不上很好,但也不算坏,小时候学戏,唱整本的《玉堂春》《王宝钏》等,嗓子也不沙哑。有时候唱完戏,也不注意保养,热嗓吃冷饮,把嗓子弄哑了,休息一下,第二天又恢复了;有时嗓子实在疲劳,嘶哑了,吃些皮蛋放点糖,第二天也能好转。什么道理?因为那时我虽然不懂得保护嗓子,但人年纪轻,精力饱满,嗓子容易恢复。那时我还不太会用嗓,譬如我唱玩笑戏《戏迷传》《十八扯》和花旦戏,还能自如运用地演唱,反串老生就是老生,学唱花脸就是花脸。但一唱到青衣戏《玉堂春》中“起解”一场,却反而碰上“大栅栏”,嗓子出不来了,喉部肌肉一紧张,气息也就用不上了,使得我有一度很少唱青衣戏。

童芷苓  孙正阳清唱《十八扯》选段

    在“十年浩劫”中,我被关进了“牛棚”,从“牛棚”出来后,嗓子却一点也出不来了,心里干着急。我想∶小嗓没有,就唱大嗓吧!于是我就请教李盛泉老师,请他教我唱老旦,本来我会唱一点,但一唱嗓子还是哑。小嗓用不上,大嗓也没有,看来问题不小!我想可能是缺乏锻炼。由于我还处在“半解放”状态,于是我就偷偷地躲在一个小屋内喊嗓练唱,慢慢地喊出了一点声音。当时外面还是“样板戏”的天下,我就跟着唱片练《沙家浜》中阿庆嫂和《红色娘子军》琼花的唱段。因为我多年不唱了,发声各部分器官的功能已经减退,不象过去那样灵活,富有弹性。在这种情况下,我本当根据自己的嗓音状况来定调练唱,使发声器官功能逐渐恢复。而我当时在演唱能力不能很胜任的情况下,按照'样板戏'的调门,逼紧喉咙去唱,练的时间又长,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声带的病变。我试着在练唱中注意摸索自己的规律。有一阵子工作忙,没时间练,我就利用上下班骑自行车的时间唱,边骑车边小声唱,由于身体比较放松,气息也不顶在胸口了,声音唱得自然,感到效果很好。

图片

   根据我的体会,我认为∶

   一、练唱时间不要过长,稍感累了就应休息。

   二、不要唱过高的调门,要找适合自己的调门练,然后逐步提高。

   三、在练唱中,高音不要练得过多,太多了声带容易疲劳。要高音唱唱,中低音唱唱,这样能使嗓音得到全面锻炼,又不易疲劳。同时要向各方面学习,我除了使用合理的方法练唱外,在唱的技术上还曾求教于声乐老师。

   上海有位林大夫,他用“咽音”的方法训练演员练唱,我利用他教的“咽音”,用哼鸣找共鸣音。近几年我又和王为老师一块探讨唱法,她教了我一些运用呼吸的方法,如演唱时,不要用气去推声音,要用气支持声音。我感到气息对演唱确是非常重要的。

    “十年浩劫”中,我常生闷气,心中一憋气,上下不畅通,唱起来十分费劲。古人说∶“气乃音之帅也。”也就是说气是声音之本。练唱时,必须注意呼吸的运用,把气息当作声音的动力去锻炼,这对声音的响亮、圆润、持久,都有好处。舞台上呼吸同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因为要表现剧中人物的情绪,只能在词意允许下进行换气,要在适当的时候,用相应的方式吸取适量的空气,呼吸时要均匀、稳定、节省,挺胸收小腹,两肩松垂,颈部放松,劲好似在丹田,做到既要服从我们生理上的规律,又要符合演唱的要求。演唱时不紧张,才能使各器官与呼吸相互协调,并有所控制。

童芷苓演唱《锁麟囊》选段


真假嗓的结合

    京剧旦角的演唱,主要是小嗓,以脑后音为主。但我觉得单纯用小嗓,声音的表现力不如真假嗓结合强。有的旦角演员用小嗓唱还好,但一唱到低音时,声音就虚了,发不出来。因此,我主张在低音时用点真声,但是不能让观众听得出来,真假嗓结合一定不能有痕迹。有些演员高音用假声,低音用真声,上下分开成两截,这不好。

   如何使真假声统一呢?我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唱法。我感到河北梆子的旦角唱法,声音比京剧放得开。我在青年时期,为了扩展音域、音量,学唱过河北梆子《大登殿》中的王宝钏。如第一句“金牌调来银牌宣”这句唱腔,它自上而下将各共鸣区都用上了,唱起来舒服不费力,声音也容易出来。于是我就将这些有益于自己的演唱方法吸收过来。通过几十年的舞台实践,我认为我走的这条路是成功的,现在我已六十多岁了,还能坚持演唱,说明在唱法上用真假声结合还是正确的。

图片

荀慧生  童芷苓

图片

流    派

图片

    我小时候演戏很乱,什么戏都演,因为在天津新中央剧场一演就是一年,一年老唱这一出戏就不行,必须经常换戏。所以我不论什么戏都学,什么派全唱。这样。我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各派的唱法。

   梅先生的嗓音天赋很好,他的演唱声音宽亮、甜美、圆润,发声部位高,气息流畅。学唱梅派,嗓子越唱越好。梅派善于表现名门闺秀,演唱落落大方、严谨、明快、清新,富有雍容华贵的气度。如梅先生唱《凤还巢》中的〔西皮原板〕“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一段,以一种平稳的节奏和甜美舒展的声音,表现了程雪娥闺阁腼腆的身份。

   程派擅长表现悲苦、善良的妇女。程先生的发声位置多用脑后音,气和声常往里收,咬字清晰,字头出音较重;在行腔中采用顿、挫手法较多,唱腔处理低回婉转,收腔细致。如《锁麟囊·春秋亭》中〔二六板〕“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两句行腔中“春”、“秋”、“亭”、“雨”、“处”等字均使用顿、挫手法,使唱腔若断若续,优柔婉转。“寂”字的运腔低回委婉,表现了薛湘灵对贫女赵守贞凄凉身世的同情,十分动人。

   程派与梅派发音不同,如程派的声音较往后收,用脑后音;梅派声音则较开放,朝前些,这是不同的两种手法,我们都应该学习。倘若自己排新戏时,就可以根据不同情绪,用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法。

童芷苓清唱《铁弓缘》选段

   荀派戏大多数是表现感情奔放、性格鲜明、爽朗、正直的妇女。荀先生年轻时曾是河北梆子演员,因此他在京剧中揉合了梆子,在发声上除了用脑后音,还常用口腔共鸣,在运腔上妩媚婉转,高音的行腔常带一些小碎音(滑音)。如《铁弓缘》中〔南梆子〕“劝母亲不必泪嚎啕”一段的演唱,荀先生唱得十分亲切优美,在“亲”、“泪”、“啕”、“说”、“苗”、“不”、“撇”、“受”、“熬”等字上都加了滑音,使唱腔柔媚、流利、委婉,体现了陈秀英对母亲的儿女之情。荀先生的唱腔中以【南梆子】、〔四平调〕变化最多,说明他敢于突破,勇于创新。

   我在《尤三姐·做梦》中〔西皮摇板〕转〔南梆子】的演唱中,当唱到“料归人定也是(啊)心如箭急赶行程”时,为了抒发尤三姐在当时特定环境下忐忑不安、热切盼郎的心情,在“急赶行程”四字的行腔里,我以荷派唱法为基础,吸收了梅派,程派的声腔韵味,使整个唱段明快含蓄而感人。

童芷苓清唱《尤三姐》“做梦”选段

   我在《谢瑶环·花园定情》一场〔南梆子〕的唱段“都只为太湖之事有争论,圣上命我到吴门。乔装男子访民隐,伍员庙内遇郎君”中,为了体现谢瑶环的不同身份和对袁行健的眷恋,我在“伍员庙内遇郎君”这句唱腔上,采用了梅先生的运腔方法,唱得平稳、端庄,显示谢瑶环当时是乔装男子、圣上派遣的一名巡使身份。在唱到“遇郎君”时突然转〔慢板〕,“君”字的拖腔又揉进了程派低回婉转的处理手法,以表现谢瑶环对袁行健含情脉脉的心意。【来源:《戏剧报》1986年第3期。】



扫描二维码获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