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久泳——苏大未来之路(往事钩沉)

 吴越尽说 2022-09-09 发布于浙江

 作者:周伟虎

       今年9月,位于八坼街道久泳西路1号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正式开学,这无疑是吴江的一件大事、喜事。这所被吴江人民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大学,也是吴江历史上拥有的第一所双一流高校校区。那么,苏州大学未来校区门牌号为何会被命名为“久泳西路1号”呢?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苏大人始终秉承“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费孝通、倪征等一大批吴江籍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深化“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苏州大学与吴江区人民政府决定共建“苏州大学未来校区”。2021年11月8日,我国第一个以“未来”命名的校区,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第一个校区——苏州大学未来校区首期正式启用。

       开学在即,苏大未来校区的通讯地址、集体户口落户地、导航等功能性事务,均迫在眉睫。为此,苏大未来校区管委会与苏州市民政局地名处、吴江区政府、八坼街道等多次会商,从莘学路、江学路直到最后的“久泳西路1号”,期间凝聚了不少人的心血。而“久泳”这地名,一开始还真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久泳”出自哪儿?据《吴江县志》(1994年版)载:“后梁开平三年(909),吴越王钱镠奏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江县。”又据宋《吴地记后集》载:“(吴江县)辖思源、震泽、感化、久詠、范隅五乡。”光绪《嘉兴府志》载:“后梁开平三年,割嘉兴北境平望、震泽、久詠等六乡为吴江县。”可见,“久泳”出自嘉兴。

       另据《吴江县志·建置区划》载,后梁(909)至清(1874),吴江县有“久泳乡”,今屯村、金家坝、莘塔、芦墟及浙江部分地区,也即“久泳乡”范围大致是今之汾湖片区。清宣统元年(1909),清政府推行区域自治,至次年吴江县设松陵、同里、黎里、盛泽、震泽、芦墟、莘塔、八坼、周庄9个乡镇,“久泳乡”始废。“久泳乡”在吴江县的历史长河中,存续了整整1000年。而“久泳乡”在吴江建县前之嘉兴府,又存续了多久呢?

       要考据“久泳”之名,须得从嘉兴方志中去找。久泳乡原属嘉兴府,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宋《吴地记后集》均载“詠”字(“詠”与“咏”为异体,非繁简之别),吴江方志始为“泳”。究竟是清朝的嘉兴方志勘误还是吴江方志误载,这已无从考证。无奈之下,致电嘉兴方志办杜姓工作人员,得知:嘉兴存世最早府志,系元代至元二十五年(1288)刊行的《嘉禾志》,也即后世所称《至元嘉禾志》,“久詠”后梁就割与吴江,嘉兴方志就难觅其踪了。不料,次日她帮我查到了光绪《嘉兴府志》卷三中,有一处“久詠乡”之记载:“嘉兴久詠乡,后梁开平三年闰八月割吴江县,今隶属江南苏州府。”

       查阅《嘉兴府志》得知: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时地名为长水。我想:这“长水”,莫非吴地淞江之水,长且湍急,奔腾到海;这“长水”,或是东吴张翰之泪,悲号长鸣,挥泪西仕;这“长水”,许是鲈鱼畅游之江,逆水而上,久泳久泳。

       张翰乃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有清才,善属文,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系吴国大鸿胪张俨之子。西晋灭吴,政治中心北移洛阳。恰逢会稽郡名士贺循应太子舍人之征入洛,途经吴郡,在阊门外船中弹琴,但闻琴声乐曲,虽素昧平生,张翰却与其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临时起意,共赴洛阳。而亡国失家,寄人篱下;鹤唳华亭,顾影自怜;宦游中原,道阻且长。一介旧臣,十年新朝,终难苟且偷生,委曲求全。于是,张翰潇洒地提交了一封史上最牛的“辞呈”:“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张翰巧妙地以“莼鲈之思”,成功规避了西晋王室纷争,全身而退,与李密的《陈情表》如出一辙。张翰系“久泳乡”人且葬于“久泳乡”,已不容置疑。清初长洲张大纯(1637~1702)《三吴采风类记》记载,张翰墓在“二十九都二图港南役圩北”。芦墟人沈刚中在其《分湖志》(1747)中记述:“南役圩有古墓,无封植树。民指为翰墓。”但张翰其时,地名是否是“久泳”,则已无考。但无论如何,张翰生长于吴淞江畔,童年常与“细鳞巨口,白质黑章”之鲈鱼为伴,久泳于吴淞江,则应在情理之中。

       这个“久泳”之解,毕竟只是我的个人揣摩而已,究竟何解,还得请教专业人士。苏州市民政局地名处领导会同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马亚中、中国民间文艺家诸家瑜等先生,对“久泳”进行了详细考证后,认为:“久泳”之名与沈氏“久詠堂”堂号有关,“久詠”堂名为梁武帝所赐。诸家瑜先生还提供了《吴兴久詠堂沈氏族谱》,认为:沈氏是南朝湖州大族,“久詠”乃沈氏堂号,是沈氏同一族人的共同徽号。

       沈约(公元441年~公元513年),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南朝梁开国功臣,文史学家,南朝文坛领袖。沈约学识渊博,其诗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帝本纪》等史书,其《宋书》入二十四史。梁武帝萧衍即位,沈约因劝进有功,任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食邑千户,荣宠一时,历仕三代。沈约文采飞扬,著作等身。梁武帝为褒奖沈约,赐字“休文”,休文而久泳,此为梁武帝赐名所本,亦乃“久泳”本意。从“久詠堂”得知“久泳”乃梁武帝对沈约文章的褒奖,而“泳”应意为“涵泳”。《曾国藩家书》说:“涵泳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涵,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之表。”“泳”是我们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久泳”是指我们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传承的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

       “久泳”,这个延续了千年、尘封了百年的历史地名,今天赋予了建校122周年的苏州大学的未来校区门牌号,既体现了吴江区政府对百廿名校的尊崇与认同,也体现了吴江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守护。“久泳”,这个蕴涵着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名,必将为百廿名校赋予全新的面向未来意义。

       希望和苏大未来校区的莘莘学子一起,扛起百年名校和千年地名这个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传承的使命与担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为奋进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秋风起兮木叶飞,这个金秋,位于“久泳西路1号”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将迎来700多名学生,他们将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久泳”、遨游……

       我们更期许,未来,从“久泳西路1号”走出去的苏大未来校区的莘莘学子,都能沾染着“莼鲈之思”的人间烟火气,都能以“久泳”之精神、方法、态度,去做好自己的学问,“久泳”之后,归来仍是少年。

2022-09-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