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碗隔夜饭,5天ICU?隔夜饭菜究竟能不能吃?告诉你真相

 田园漫步168 2022-09-09 发布于河南

一顿隔夜饭,竟然吃进了ICU?

55岁的杨先生为人节俭,经常一顿饭吃不完就留着下一顿吃,这么多年也没有啥事。然而就在上个月中旬,杨先生中午午饭没吃完,还剩了许多,他就把剩饭剩菜先放厨房常温放置,晚上才放进冰箱里。

文章图片1

次日,杨先生把剩饭剩菜从冰箱里拿出来随便加热一下,用来当早餐。没想到,杨先生吃完“早餐”后就开始不舒服,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同时肚子疼得厉害,厕所也跑个不停。

辗转就医后,诊断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同时出现了感染性休克、血容量不足休克,肝功能不全......杨先生的病情发展得非常迅猛,医生马上把他安排进了重症监护室。在ICU里经过5天的救治,杨先生才转危为安,回到普通病房。

每年的7月到9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这种食物温度较高,而且空气潮湿,细菌就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而且食物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可能为细菌提供营养,如果保存不当的话,隔夜饭菜很容易就成为了细菌的培养基。据统计,全国每年约20万人死于食源性疾病,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文章图片2

杨先生就是典型的案例,看到这里可能还是很多人疑惑,过去老一辈因为穷,不也是经常吃隔夜剩饭剩菜,而且还没有冰箱,现在不也一样活得好好的吗?隔夜饭菜究竟能不能吃?

一、隔夜饭毒如蛇?究竟能不能吃?

为什么很多健康专家都不推荐吃隔夜饭呢?其实隔夜饭确实存在隐患。

1、即使放冰箱,也不能完全防止病菌

冰箱并不是灭菌箱,通常其保鲜作用只能维持一周。而且有些致病菌可活跃在冰箱保鲜室4℃~10℃的温度下,食物放置越久,越有利于细菌繁殖。不仅如此,饭菜从冰箱取出,升温过程中,也会让暂时“休眠”的细菌苏醒过了,加速繁殖。

2、高温加热能杀死细菌,但是杀不死已经产生的毒素

致病菌经过充分加热可以杀灭,但高温蒸煮的方法却对一些病菌产生的化学毒素无力,高温烹煮只会加大其毒性,这些毒素进入肠道,由肝胆分解,仍旧会威胁健康。

文章图片3

综合来看,隔夜饭能不能吃,关键就看存储条件和处理方式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陈霞飞表示,隔夜饭菜能不能吃要看储存条件。一般来说,剩饭剩菜室温环境存放不超过4小时,气温高时不超过2小时,剩菜剩饭尚有余热时,就应放进冰箱保存。此外,剩菜剩饭再吃时需要彻底热透,而且在冰箱中存放的时间不要过长。

二、都说隔夜饭致癌,为啥老一辈吃了几十年也没事?

隔夜饭菜致癌的说法,说的就是其含有的“亚硝酸盐”。一旦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剩饭,就会产生把饭菜的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的还原酶,亚硝酸盐有剧毒性,成人摄入0.2克——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可能致死。

隔夜饭中的亚硝酸盐是否致癌呢?

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也曾展开过一项隔夜菜的科学实验,结果发现,25℃环境下保存的菜,即常温下保存的菜过了6小时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也不大。而4℃条件下冷藏储存的隔夜菜,不管是肉类还是蔬菜类,24小时内亚硝酸盐含量基本不变,远远达不到致癌的剂量。

文章图片4

三、隔夜水、隔夜茶能吃吗?

一般来说,国家对饮用水的亚硝酸盐限值为不超过1mg/L。

央视栏目《是真的吗》进行了一组探究实验,发现隔夜的茶水的硝酸盐含量小于0.2mg/L,远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山东威海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检测中心经过检测,隔夜水的亚硝酸盐会随着放置时间增加,但即便放置48小时,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为0.014 mg/L,也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所以隔夜茶、隔夜水如果保存得当,也是可以饮用的。

四、这些食物别隔夜,尽快吃完

1、鲜牛奶(开封后)

鲜牛奶(巴氏奶)的关键在于密封,没开封的话,一般能保存7天左右。一旦打开包装后,牛奶接触到空气,就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在低温环境下,也只是延缓细菌生长速度,但不能阻止其繁衍,饮用这些被污染的牛奶,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文章图片5

2、凉拌菜

凉拌菜在加工过程本身就比热菜更容易受到污染,即便冷藏,隔夜后也有变质的风险,因此凉拌菜最好新鲜食用,吃不完也要扔掉处理。

隔夜饭菜不是什么“致命毒药”,无需过于妖魔化。虽然隔夜菜致癌的可能性并不高,但由于细菌的作用,其营养性并不高,且同时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尽量吃新鲜饭菜。#头号周刊##大有学问#

参考资料:

[1]袁桢.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及其分布特点调查研究[J].临床研究,2022,30(04):190-193.

[2]罗丽媛.浅谈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控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21(27):51-52.

[3]马玉霞.“隔夜饭”到底能不能吃[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7,55(12):4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