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余阁-学中医,用中医》读书笔记2

 经方人生 2022-09-09 发布于四川
1.火太过,按照太少相生的原理,必定会出现木不及,(火太过),土不及,金太过,水不及,这样的话,用泻法其实就是等于加点水,把火浇灭。但是这样人体本身也会受伤,所以一般喝凉性的中药都会伤身体,而且伤阳气。
2.中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补肺,这种方法也是非常好的缓解火克金情况的方法。
3.一种方法是补脾胃,因为火太过造成了土不及,这个时候稍微补一补脾胃,让脾胃的功能恢复正常,就会促使火生土,土生金,这种情况下,就没有浪费宝贵的火气。
4.气有余便是火,人体局部上火根本原因就是气在局部聚集过多,出现过剩的情况。
5.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上火了就使劲喝凉性的药,往往能很快取得效果,但并不能根治上火的疾病经常反复发作。
6.在临床中,碰到上火的病人,一般会用补脾胃的方法,稍作处理,就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针对上火的我一般会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调和脾胃。上火严重的会使用邵老师的蝉苏饮加减,清热药物与调理脾胃药物和散寒除湿药物组成的方子,效果很好,标本兼治)
7.凡药寒、热、温、凉,气也。气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木头有气,只不过不同的木头有不同的气,泥土也有气,不同的泥土有不同的气,中医治病就是利用不同的气来调节人体阴阳之间的不平衡。
8.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此五味之义也。
9.酸味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
10.气味气味,很多味都是厚重的,一般的,五味需要均衡地吃,哪一个口味吃多了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不同的体质,稍微有一点口味的偏差是健康的,但是偏差太大超过了人体补偏救弊的需要,就会产生疾病。过犹不及,所以要把握好度。
11.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筋的酸,则拘挛收引益甚也。多食酸,则肉胝(zhi)而唇揭。
12.骨走肉,骨病毋多食苦;骨的苦,则阴益甚重而难举也。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13.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肉得甘,则壅气胪肿益甚也。多食甘而骨痛而发落。
14.辛走气,气病毋多食,气得辛,则散而益虚也。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15.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血的咸,则凝涩而口渴也(咸能渗泄津液)。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16.适当的口味是人体的需求,如果太过,就代表某个脏腑出现了问题,同样吃太多也会造成相关脏腑出现问题。
17.中医说“气有余便是火”,人体本来没有多余的气,但是经络不通的情况下,人体会出现局部过盛的情况,按照现代的理解就是所谓的炎症,在五脏六腑所属的人体结构中出现炎症反应,这就是中医“火”的范畴之一。
18.如果火在心脏,表现为舌头上火,比如出现草莓舌或味蕾太敏感稍微吃点东西就疼。可以服用黄连泻心火(也可以服用导赤散)。
19.如果火在小肠,小肠是秘清别浊的脏腑,火在小肠会出现尿浊,小便带白浊。可以服用木通泻小肠火。(或车前子)
20.如果火在肺部,则白眼球有血丝,甚至出现出血现象,或者咳嗽发热等,可服用黄芩泻肺火,效果不佳加栀子。(或泻白散泻肺火)
21.如果火在大肠,会出现烦热,出现大便带血,痔疮便是火在大肠的一个表现,局部炎症,局部气太过,经络不通。
22.如果火在肝,则肝火旺盛,易生气,出现胸胁苦,疼痛,或者眼睛黄、尿黄等。可服用柴胡泻肝火。可加黄连佐之,这个组合对于很多眼病效果非常好。(或龙胆泻肝汤泻肝火)
23.如果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火气,可用柴胡、黄芩泻胆火。(或大柴胡汤泻胆火)
24.如果火在脾,腹痛、大便干结等,可以用白芍泻脾火。(也可以用泻黄散泻脾火)
25.如果胃火旺,胃火亢奋,胃口佳,口气重,四肢热的人,可以用石膏泻胃火。(或清胃散)
26.如果相火旺盛者,以知母泻肾火,所以经常烦躁者可以用知母,知母苦寒,苦能坚。
27.汗血同源,精汗同源。
28.汗为心之液。
29.吃饭出汗是心脏与脾胃之间有了问题,此时必须注重调理脾胃,祛湿。
30.有的人特别容易出汗,不分寒热,不分时间,这种人很可能心脏有问题,必须补心血,强心气,如此才能止汗。
31.止汗很好的方法是补心气,心之谷为麦,麦芽是治疗自汗非常好的食品。(浮小麦,甘,凉,归心经。功效:固表止汗,益气,除热。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
32.卫表不固导致的汗出太多,可用小鸡炖黄芪汤。也可用归脾汤,一个集治疗心血不足、脾胃气虚于一体的好方。
33.舌为心之苗,小孩子弄舌一般是心火上炎,可以用导赤散加减。
34.古代名医薛生白有一个比喻,舌头好比土地,舌苔好比草,如果没有舌苔就是土地不长草,就是胃气没有了,胃阴亏虚,中医将这种疾病叫作镜面舌。
35.如果舌苔太厚,也就是草太旺盛,土地太污浊了,就是中医所谓的湿气太重,这个时候一般是脾胃虚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36.在临床中,一般有裂痕舌提示心脏病,其实大多数都是心律不齐,出现惊悸、脉结代的情形。舌质裂痕越大,说明心脏问题越大,所以只要有一点裂痕,就要提早预防和治疗。
37.一般有裂痕舌多是胃阴不足,舌苔不厚,所以在预防上可以用中医专门治疗心脏不适的炙甘草汤,最简单的是用一味炙甘草泡水喝,复杂一点的就用复脉汤(炙甘草汤)。
炙甘草12克,桂枝10克,人参10克,生地黄24克,阿胶10克(烊化),生姜9克,麦冬10克,麻子仁9克,大枣10枚,白酒或黄酒(少量)。
38.中医认为人的情志都与五脏六腑有关,其中的神由心所主,舍于血,只有心血充足了,神才有物质基础,才能产生正常的作用。
39.人的记忆力下降,主要原因是心主神的功能分化了,出现了心血不足,血不舍神,所以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为心血虚了,一般还会伴随着肾的相关问题,因为心肾往往是相互制约的。肾主志,士志于一是为志,就是一直关注一件东西,成为一个长久的志向。
40.当人出现了心肾不交的情形,就会出现志向动摇,目标不明确;心神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同时因为心肾虚,手足心也容易出汗,晚上会自汗或盗汗。
41.小麦具有宁心的作用,可用煮点小麦粥。于此同时,还需补肾,才能维持人体的能量供应,但是此时不能补肾阳,只能补肾阴,因为读书阶段的人都处于青春期,很多都是肾阳旺盛,再补就会控制不住了。
42.对于小孩读书健忘的困惑,中医有一个明方叫孔圣枕中丹,方由龟甲,龙骨,远志,九节菖蒲组成。
43.甘草既可以协调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协调百草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和谐的状态。
44.对于甘草来说,五脏六腑都依赖它,所以古人把甘草称作“国老”,就是因为它能够帮助国君协调百官,而心为君主之官,主要作用就是协调五脏六腑,甘草能够辅助心,所以古人治疗心悸都会在其他药的基础上加上甘草或者是炙甘草。
45.服用甘草需要注意中药的“十八反”,也就是中医最忌讳一起使用的药,与甘草相反的药有: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若这几味药与甘草一起用,很容易中毒,需要注意。
46.水肿的病人最好不要单独服用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