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永厚:落实新课标须过好三道关

 临渊草堂 2022-09-10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第一道学习关。学习新方案、新课标是中小学落实实施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的首道关,也是极为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学不好,悟不透,理解不到位,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内容囫囵吞枣,落实起来肯定要变味走样的,这方面二十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给人们的教训已有前车之鉴。从教育教学规律实践及责任分担来看,要过好学习这道关的主体,应当是教研人员、学校领导、全体教师。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目前这三个主体、群体对新课标的学习培训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受疫情、放假、考试等多种影响,各地所开展的新课标学习培训效果不好评估确验。不管怎么说,对新课标的学习绝不能是一阵风,满足于几场培训、几次集中学习、个人读几遍,做做表面文章,走走过场,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深学、研学,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统一,贯联始终。

文章图片2

第二道落实关。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型、短浅型工作,新课程方案相对而言落实起来要比新课标容易些。对新课标的落实首先取决于对其的全面准确透彻的理解把握为前提和基础。其次需要构建科学可行有效的贯彻落实制度机制。从多年来各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难发现,不少地区的教育管理部门、教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对新课标的落实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教育管理部门将此项专业性的工作安排到教科研机构后就万事大吉了。教科研机构发个文件通知,搞几次培训辅导,下乡检查几次也就算尽到责任了。到了中小学校,那就会更简洁直接了,传达上级精神文件,写入工作计划,要求教研组落实就算结束了。至于教师在教学中怎样落实、如何体现,那就成为教师个人行为了。要过好新课标落实关难度阻力那应该是最大的。现在需要迅速改变以往和当前现状的是,作为教科研机构,必须变革工作思路思维模式作风,不要做“漂浮物”,要做“沉潜器”。设项目、立课题、建基地,深入学校教师学科课堂全程指导观察跟踪课标落实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作为学校应把学校管理的重心转到学科和课堂,把落实新课标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全力聚焦,围绕新课标的落实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改革等环节的管理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文章图片3

第三道考评关。考核评价历来都是教育教学领域里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不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科学开展具有诊断反馈的作用,而且对未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导向功能。落实新课程标准,不仅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也是需要过好考评这一关的。否则其效果影响可想而知。对于过好新课标落实的考评关,要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是,教研人员、学校领导、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效果怎样?中小学校和教师在工作中落实的结果怎样?这就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评价制度机制办法,并由相关管理部门去研究制定并采取开展具体工作的措施,以此来保证新课程标准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也才能真正的释放新课标对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法规、依据、引导、指南等功能。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地落实,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地提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