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戏台

 铭记心间 2022-09-11 发布于广东

(羊) 李集彬 

  村庄的戏台以前有个华丽的屋顶,后来屋顶塌了,戏台就成了个土台子。

  戏台在小学操场东面。春天来了戏台上长满草,草青葱,有羊来吃草;草如茵,有村娃子来摔跤和打滚。夏天,金黄的稻谷把村里的埕都晒满了,连屋顶也晒满了,偌大的戏台不能空着,铺上一层油纸用来晒谷。秋冬时节,寒风一起,戏台就空了,草枯了,连村娃子们也不来戏台上玩了,漫长难耐的寂寞时光里,便有那一场戏来填补。

  一进入农历十月,村娃子们就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盼望村庄普度日的到来。农历十九那一天,戏班的人来了,土台子上幕布还没有搭好,土台子下面的位置就已经被长椅短凳占满了。有的怕被挪了位置,用绳子把椅腿扎在一起;有的还不放心,抬来沉重的石条把椅子压住。

  十九晚上,锣鼓咚咚锵锵敲响,戏开锣了,村巷里没有人了,人都在戏台下面。操场里面挤满了人,挤得站不下脚,挤不进去就爬到屋顶上去。有人半夜打瞌睡一不小心从屋顶滚落下来,摔断了腿。第二年腿好了能走路了还来看戏,忘记了疼痛又爬到屋顶上去。

  老戏迷看戏,人坐在土台子下面,眼睛却闭着,不看戏,闭着眼睛听戏。芗剧戏班每年演的都是那几台戏,戏文都会背:接下去哪个角色上台,做什么动作,唱什么戏文,都熟稔于心。当奸臣押上台,包龙图大呼:“来人啊,抬上龙头铡。”戏就差不多要散场了,于是提前退场回去睡觉。

  年轻人看戏,心都不在戏上。四乡八村的俊男靓女都来了,全在一个土台子下面,这时候哪有心思看戏?一年里只有这三天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看心里偷偷喜欢的那一个人。看到两眼痴呆,看到挪不动脚步,连尿都憋着,戏散场了还舍不得回去。

  孩子们看戏只是看个热闹。戏开场,幕布一拉开,文武百官一一登台亮相,沿着土台子边缘呼啦啦转一圈,跑龙套的便要出来翻筋斗,一连翻十几个。孩子们一一数着,去年十六个,今年十八个,不会错。戏到了高潮,锣鼓喧天,刀枪剑戈十八般武艺齐上演,戏台上乒乒乓乓打起来,你来我往,刀光剑影,村娃子们便一齐涌往台前,顾不得看场的那一根长竹篙从台上扫下来,被扫到了,打疼了,便哭了。哭完第二天就忘了,又往台前涌。戏台子上咿咿呀呀唱起来,村娃子们就没有那份耐心了,或者被零食担子吸引住,或者跑到操场外面野地里耍去了。

  村庄土台子上这三天戏每年都在上演,反反复复讲那几个故事:《狸猫换太子》《吕蒙正》《春草闯堂》《薛丁山与樊梨花》《陈三五娘》。长年累月,戏在乡下人心里扎下根。这戏是一面镜子,村人们通过戏反观自己的人生,便多了一份人生况味。寂寞的土台子,在漫长的秋冬季节里,有这一场戏,就足够它反复咀嚼填补寂寞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