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古诗·罗浮山人与葛篇·李贺

 古风泊客 2022-09-11 发布于江苏

罗浮山人与葛篇》   [中唐·李贺·七古】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罗浮山人与葛篇》,本诗又名《罗浮山父与葛篇》。
本诗的罗浮山是指的广东博罗的罗浮山(四川绵阳也有罗浮山),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方圆260多平方公里。向来称为百粤群山之祖。《后汉书·地理志》刘昭注:“有浮山自会稽浮往傅罗山”。《太平御览》引南朝宋怀远《南越志》云:“此山本名蓬莱山,一峰在海中与罗山合而为一”。袁宏《山记》称:“罗山自古有之。浮山本蓬莱之一峰,尧时洪水泛海浮来傅于罗山”。这些都是罗浮山得名的传说。

而葛,指的是用葛的纤维制成的布。俗称夏布。 汉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使越女织治葛布,献於吴王夫差 。” 

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李贺的一位朋友,居住在广东罗浮山,给诗人捎来一匹葛布。诗人有感而发写作了此诗。而事实上,诗人从未去过罗浮山。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葛布轻柔,织得像江上小雨般细密透明,穿上葛衣,像六月的雨中吹来凉风。
依依:轻柔披拂貌。此处形容葛布柔软。江雨空:形容葛布就像江上的细雨细密透明。兰台:战国时楚国台名。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此处泛指南方。
首联就叫人惊奇:
这轻柔的葛布,纺织得(就像)江上的细雨那样细密而又空透;(穿在身上,就像)在六月的雨中(吹来南方凉爽)的风。
首联用江雨与六月风这样的自然天气来形容罗浮山葛布的细密空透与疏薄凉爽。真正是诗人的昳丽而离奇的想象特点。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当罗浮老人把葛布拿出山洞,千年石床上响起了鬼工吝啬的哭声。

博罗老仙:指罗浮山父。时:另一版本作“持”。千岁:千年,年代久远。石床:山洞里平滑如床的大石,古人称作石床,这里代指织布的机床。鬼工:古人把工艺精巧品为鬼工,此处则指手艺精湛的织工。

(这葛布是谁纺织的呢?)罗浮山人时不时地出洞(把葛布送人),(每到这个时候)织布的千年石床上,就响起了鬼工(吝啬的)哭声。

为什么鬼工会哭呢?当然是因为花费了太多的心血,而且纺织得非常精美,不舍得罗浮山人就这么大方地送人啊!

次联再次赞美了罗浮山葛布纺织的鬼斧神工,技艺高超。

此联也暗地感谢有人送给诗人自己远方这精美的葛布。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天气闷热,毒蛇粗喘把山洞弄湿;江中的鱼儿也停止觅食,含沙直立。

蛇毒浓凝:一作“毒蛇浓吁”。浓凝:深深地喘气。不食:不吃。衔沙立:形容天热,鱼儿不愿觅食,在沙中含沙直立。

(这天闷热到何种程度呢?)毒蛇的粗喘(都已经)把山洞弄湿了;江中的鱼儿(热得都不想)觅食而是含沙直立(不游水了)。

貌似此联跟葛布不搭界,只是描述了天气之极端炎热。其实不然。这是为尾联点睛而做的铺垫。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真想裁剪一幅湘水中天光倒影似的葛布,吴娥不用担心说剪刀不够锋利。
湘:一作“箱”。箱(湘)中一尺天:形容葛布莹白,犹如湘水碧波一般柔软光洁。吴娥:吴地(江苏浙江一带)的美女。莫道:休说,不要说。吴刀:吴地(江苏浙江一带)生产的剪刀。涩:不滑爽。指刀钝。
(在这闷热的天气里。)想要裁剪一幅(光洁如)湘水似的葛布(来穿上解暑),吴地的美女啊!(你可不要说你的裁剪)到不够锋利啊。
尾联果然是点睛之作。
吴娥不忍裁剪,进一步来称颂葛布的精美。
而且,尾联还有一个细节。明明葛布是广东罗浮山的,而且诗人也不在吴地,为何诗人偏偏要以“吴娥”来裁剪呢?
这是因为:一是天下精美的葛布,一在广东,二在吴越;二是吴地的女儿最美最会裁剪(穿衣服)。所以从这个角度,诗人也是再一次点赞罗浮山的葛布呢!

罗浮山人与葛篇是唐朝著名诗人李贺写的一首七言古诗。

《罗浮山人与葛篇》这首诗以绮丽离奇的想象来称颂广东罗浮山父所织的葛布精细光洁,巧夺天工。同时也感谢友人对诗人的葛布相送。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