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治胀满三法

 经方人生 2022-09-12 发布于四川
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中医学硕士,执业中医师,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方证学者,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对汉方及腹诊亦微有涉略。
本文质疑点:脘腹胀满不一定就是行气就可以解决的,后世的学派对胀满这个症状列了很多证型,并基于此列举方药,那么《伤寒论》中是如何处理的胀满的呢?

一、厚朴、枳实行气除胀
      厚朴和枳实是《伤寒论》中最常用的行气药对,适用于腹部胀满,压之弹力尚好,脉象有力,体格健壮的患者。
       如果主要是肚脐周围胀满发硬,厚朴、枳实药对常配合大黄,比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七物汤等。如果是胸胁及心下胃脘部的胀满,压之拘挛,枳实需要配合柴胡、大黄,组成大柴胡汤,此方经常会加厚朴一味。如果仅仅以心下胀满,振水音明显,体格尚可者,枳实配合白术,组成枳术汤。如果是心胸苦烦不安的腹满,厚朴、枳实配栀子,组成栀子厚朴汤。
        倘若体能略有不足,或者用过下法,仍感觉胀满不除者,需要用厚朴配合一些补益药,比如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就是著名的消七补三之方。那为什么不用枳实呢?《本经疏证》里边讲:厚朴兼能治虚,而枳实唯能治实。

二、泻心法
      泻心法即用苦味药和辛味药配合,治疗局部有胀满感的一种治法,常见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虽然方中并未用到一味传统意义上的行气药,但对消除心下痞硬、满闷有稳定的疗效。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泻心法针对的胀满都是局限在心下部位的,也就是胃附近,而对于那些大腹或者少腹,甚至全腹胀满的病症,半夏泻心汤就鞭长莫及了。
       就以半夏泻心汤举例,《皇汉医学》讲此方定位在少阳病位,言下之意就是此方不适用于脉弱、纳差、消瘦的太阴病患者。大塚敬节先生就曾给一例心下胃脘痞满,消瘦,纳差的男青年投用了生姜泻心汤,结果服后患者下利严重,甚至都无法工作,诸症亦未好转,说是吃尽了中药的苦头,再也不想吃药了。事后,大塚敬节考虑这个患者应该是个太阴病的理中汤证,误用少阳之泻心汤,所以导致下利。
       但是,在甘草泻心汤的条文里有一句话: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甘草泻心汤主之。
       这个也是用了下法,反而痞满不解,与前面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病位有些类似,于是就有人认为此方也治疗虚痞。这个讲法自然没错,但是经方医学中的虚实和现在的虚实有显著差异,经方医学认为的虚证,是指病位已经在三阴,而现在的虚实都加入了脏腑的因素,就那甘草泻心汤举例,如果从病因病机讲,他是寒热错杂,上焦有热,中焦脾虚的虚实夹杂之证,但这种情况在伤寒论里边只能属于少阳病。其实经方医学判断病位也很简单。能发汗,就是太阳病;能下的,就是阳明病;能补的,就是三阴病;不能发汗、不能下、又不能补的,那只能是少阳病。关于虚实的内容,是个很大的命题,此处不展开论述。

三、白芍缓急法
      白芍这个药,能够缓急,自然就能消除胀满,《伤寒论》言: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一般来讲,白芍治疗的腹满通常都伴有挛痛感,并且在腹诊上可以出现腹直肌挛急和腹皮拘急。所以,对于白芍来讲,腹满并不是其主证,腹痛才是,之不管两者经常相伴出现,所以在此叙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